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作者:张朝贝图片提供:浦东美术馆、蔡国强工作室 2021年7月14日 专题人物
“爸爸喜欢对别人说,他和妈妈曾将睡在摇篮里的我带到美术馆,人们都不知道那个睡着的宝宝是真实的还是一件艺术作品。我是真实的,但我也意识到,我是爸妈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
“我所做过的一切都难以摆脱爸爸的影响。我甚至去读艺术学院,只为能和他有话谈。迄今为止,我的生命就是这样无足轻重……由于爸爸的成就,我也必须雄心勃勃,志存高远,然而我真的不想那样。”
这是1989年出生的蔡文悠在《可不可以不艺术》书中写下的成长故事,她口中的父亲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她自小跟随父母游遍世界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频繁地参与父亲遍布全世界的艺术创作和颁奖典礼……她诚实地记录下自己成长中始终难以摆脱父亲强大的影响,甚至最终极不情愿地成了一位艺术家。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父亲,女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几个月,一场举世瞩目的表演正在鸟巢反反复复地排演。最开始是许多演员藏在中国印章下面,起起落落,表现中国文字的历史变迁;然后是一段中国传统舞蹈,在地面的LED屏幕上舞动……
蔡文悠曾坐在鸟巢VIP观众席看过无数次彩排,因为她当时正在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服装总设计师石冈瑛子做助理。而她的父亲蔡国强正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总设计师。几个月后,北京中轴线上空出现了29个金色的焰火“大脚印”,踩着永定门、天安门,经过什刹海、鸟巢,一路向北走去。
除了大脚印之外,蔡国强在国内外大型活动上没少放过焰火:2001年他担任上海APEC会议焰火表演总设计,2009年担任新中国60周年庆典焰火表演总导演,2010年担任台北101跨年烟火秀总设计,2014年担任北京APEC会议焰火表演总设计……而就艺术创作而言,2006年他成为在纽约大都会举办个展的最年轻艺术家;2008年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个人回顾展,以35万观展人数打破展览入场纪录;2014年在上海黄浦江实施白天焰火《挽歌》;2015年,在故乡泉州实施爆破计划《天梯》,引爆海外社交网络……
作为“艺二代”的蔡文悠不喜欢声张自己的父亲是谁,她觉得“拼爹”很没劲,也不希望艺术学院的同学通过父亲做的事情来判断自己的艺术创作。她甚至在毕业之后拒绝宣称自己是艺术家,执着地走一条“非艺术家”的道路,尽管她意识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一切都能被“艺术家”这个宽广的头衔所囊括。
4岁的蔡文悠在荷兰,1993,蔡国强摄
4岁的蔡文悠在荷兰,1993,蔡国强摄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艺术的 ,非艺术的

2014年8月8日下午,蔡国强在黄浦江实施了的8分钟白日焰火《挽歌》,揭开了他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九级浪”的帷幕。那天上海的气压很低,风很小,焰火燃放之后的彩色烟雾顺着黄浦江面低低地拉开,宛如一幅沉默的长卷。
不久后,蔡文悠拍摄的黄浦江上的“九级浪”船只登上了《人民日报》,姨妈和姨父为她感到骄傲,不过她却觉得这有些小题大作。因为父亲作为著名艺术家出现在报道里是理所当然,而她只是碰巧在现场各个角度拍摄了那些照片。彼时的蔡文悠常常作为拍摄助理,跟随父亲的工作团队到不同的国家实地拍摄。
后来,蔡文悠为父亲的展览和爆破现场拍摄的照片出现在《纽约时报》《纽约客》等顶级杂志,而父亲展览图录的封面其中70%皆出自她手。不过她却坦言,“这些都不是我为自己预设的道路。”2016年秋,蔡文悠在纽约创立了一间关注日常生活鉴赏的画廊和商店,名为Special Special,并与不同身份和背景的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提供人与艺术之间的互动空间。
在蔡国强眼里,蔡文悠的艺术无疑是反叛的,非主流的。“我记得有一次去她们店里看到有巫师在那里通过网络算命,我说你们店里到底卖什么?就那几个顾客,但好像卖得还不错,玩得很轻松。”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自由!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次浦东美术馆开馆展呈现了蔡国强老师的个展“远行与归来”,讲述一个人从中国到西方再回到中国的历程;而文悠出生在日本,生长在纽约,现在也远行到了中国。对于你们二位来说,艺术深造历程是怎样的?

蔡国强:上海是我离开故乡泉州之后的第一个港口,也是我西方艺术史之旅的开端。1978年我来上海看“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因为没钱,是乘运煤的火车过来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西方艺术家的原作,包括莫奈、毕沙罗、德朗,我才发现原来每位艺术家都有不同个性和风格的,而不是像政治宣传画,大家都画得很像。
这对我的刺激很大,直到后来我在国外的时候,也常常被西方的评论家问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全世界不同时代的艺术,包括大地艺术、政治波普、观念艺术迅速进入中国,你最受影响的是哪个流派?我说我不是受哪个流派的影响,而是当这些艺术同时进来之后,使我突然感到:艺术原来可以这样自由!
蔡文悠:我做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因为我从小就在美术馆长大,在还不懂艺术是什么的时候,就混迹在各种艺术空间里;我在这些空间里探索个人应该做的方向是什么,好像除了艺术之外,也不太了解别的领域的事情。从我很小的时候,跟爸爸聊天时的创意都会当成艺术的想法,比如在机场看到全世界不同航空公司的设计商标,都有不同的艺术和美学理念。我没有刻意去寻找过艺术,有时候跟人聊天,可能反而是最有效率的时候。
蔡国强:我记得文悠很小的时候,我的一些设计师朋友就很喜欢她。当时三宅一生就问她长大后要学什么?她说要学哲学。三宅一生问她为什么学哲学?她说她喜欢服装,先学哲学再去设计服装。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以为她要做服装设计,她读大学第一年是什么都学的,后来她想挑服装设计专业,但是越来越觉得这不是她想要做的事情,就给我打长途电话讨论。我说你到底想做要什么?她说更想要有观念,而不是整天讨论好卖不好卖的市场问题。我说那不就是跟我一样,还要走艺术家这条路了?结果她最后选择了雕塑系。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
Hi:这次浦东美术馆开馆,我们也可以看到Special Special在中国内地首秀“流量花园”,这个品牌要做的内容是什么?希望给参与者带来怎样的体验?

蔡文悠:从2016年创立到现在,Special Special的项目在纽约已经做了五年,也经常会有国内的朋友过来看,觉得很新鲜很喜欢。所以我希望将我们的理念和创意想法带到上海,跟国内有共鸣的人产生更多的交流。这次在浦东美术馆,我们一半是快闪店,一半是与各地数码艺术家合作呈现的一个网吧空间,让大家在同一个空间里进行艺术体验和互动。整个项目的名字叫“流量花园”,因为“流量”这个词是我们在网络文化中每天都接触到的。对我而言,它可以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给我们一个表达想法的地方。
Hi:成立五年以来,Special Special是怎么选择艺术家的?是比较有规划性地与艺术家合作,还是很偶然地接触和认识?

蔡文悠: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偶然的。我本身也是艺术学院毕业的,周围的人都是艺术家或者设计师,我希望按照一个比较非传统的艺术方向走,在画廊和美术馆一般不会展示的项目,可以在我们的空间里体验到。所以我们的定位不是画廊,而是像一个可以交流的创业平台,为更多艺术家自由地呈现他们的奇思妙想。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蔡文悠创立的Special Special在新开幕的浦东美术馆推出快闪体验空间“流量花园”
蔡文悠创立的Special Special在新开幕的浦东美术馆推出快闪体验空间“流量花园”

做艺术家的梦想只是躺平

Hi:作为艺术家父女,艺术好像始终充满了你们的生活。而且如今从事同一个行业,平时关于艺术会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吗?

蔡国强:基本上我说话要很小心,她可以不小心。虽然我说艺术要自由,要接地气,要保留一点“农民达·芬奇”式的野性,但是我的作品完成度还是很高的,而且主题以及动用的技术和预算都比较大,可能跟主流精英比较接近。但是文悠一直有一点反抗,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我们去赌场打老虎机,她会想象如何把老虎机跟中国文化相结合,画了很多设计图。在我看来,她做的事情就比较年轻、非主流、出其不意,不知道下一次会做什么。我记得有一次去她们店里看到有巫师在那里通过网络算命,我说你们店里到底卖什么?就那几个顾客,但好像卖得还不错,玩得很轻松。
Hi:所以文悠怎么回答Special Special到底卖什么?希望提供怎样的商品,或者带来怎样的生活方式?

蔡文悠:我希望可以为观众提供一种更有创意的生活,大家每天做的事情都是相似的,但可能只需要换一个有设计感的花盆,就能让生活和艺术产生互动。而Special Special工作室做的就是这样一些有艺术和设计感的产品。
Hi:刚刚蔡老师用三个词来总结了文悠作为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特点,那么文悠又是如何看待蔡老师的作品的?

蔡文悠:我看爸爸的工作特别辛苦,我就不想这么辛苦。他的作品虽然常常跨越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但是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人都可以去交流,因为他的想法和理念是人类共同的。其实他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和个人生活是不太一样的,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样子。
蔡国强:挺好的,也是三个词:辛苦、普世性、不寻常。
Hi:现在国内有个特别热的词叫“内卷”,在社会学上是指一种过度的竞争。那么在这个996的社会中,艺术家的世界会不会内卷?

蔡国强:我觉得我是内卷,文悠更像躺平。当时做艺术家的很大原因是我不想长大以后去上班,每天可以在家里躺到自然醒,这样才像个艺术家。但是真实的情形是,每天还没到起床时间,助理就开始发微信要起床了,如果没下去,就会有电话打过来……好像又走到了上班的状态。
蔡文悠 不喜欢和爸爸相提并论
蔡国强与作品《与未知的相遇》,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蔡国强与作品《与未知的相遇》,浦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Bilibi的弹幕让我感动

Hi:虽然艺术相比服装设计,似乎不存在过多文悠所担心的市场或受众的问题。但是在今天,尤其是国内美术馆看展打卡越来越成为普通观众一种生活日常,甚至打卡比看展更重要。如何看待艺术创作和观众之间的关系?

蔡文悠:我觉得这几年美术馆的网红打卡现象挺有意思的,国内跟国外很像,但不完全相同,可能国内打卡的社交媒体相对来说是一个独立的互动和交流网络。对我来说,做创意和艺术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按照国内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去探索我们的身份在其中的意义是什么。
蔡国强: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出国以前,也经历过国内的当代艺术,其实当时做艺术很不容易。现在我回来看到抖音、bilibili这些网络平台都在做艺术节目,还挺感动的。比如我看到别人在视频里把我的人生故事、艺术追求讲得很容易懂,弹幕里也有很多人对我的作品进行评价,我会把一些让我感动的弹幕拍下来发给别人看。我觉得真正我感动的是,我们在今天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我也打算开一个自己的抖音,总比在电视台上说说我们的时代更自由。
蔡国强刚刚入驻抖音毫无疑问上了热搜,他的作品如烟花一闪而过,只能观看一次
蔡国强刚刚入驻抖音毫无疑问上了热搜,他的作品如烟花一闪而过,只能观看一次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