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 水墨的今天,是时代的选择

采访:曹丝玉 2014年4月24日 专题话题
艺术家李津  摄影/徐磊
艺术家李津  摄影/徐磊
李津,他笔下的生活是带着食物香气的,是热闹的,也是真实的。早在2000年,李津就确立了自己在创作上的方向和风格,以及他对水墨的理解。这十几年的沉淀,在新水墨被市场认可的今天,他也成为收藏界炙手可热的的“新文人画”艺术家。但谈及未来,他说无论市场如何,艺术家还是要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地向前走,这是本分。

Hi艺术=Hi  李津=李                                                                                                                                                                                                                                                                                                                                                                      
用作品在传播快乐的人

Hi:这次在台湾的百艺画廊上展出的作品,您是从何时开始创作的呢?
李:大概有多一半的作品,是在台湾本地画的。去年圣诞节前我去了台湾,然后在台湾住了十七八天,主要的原因是想在台湾创作。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哪做展览,总想接接地气,要和环境,文化都有一种感应。往往我也觉得在一个新的地方会有一些灵感。做这些作品的时候是我第一次去台湾,感受比较新鲜,其中有十几幅是在台湾画的。

Hi:深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李:对。我的题材一般都是围绕“饮食男女”,“吃喝”,还有一些“艳情”的东西。这次的展览主题就叫“集食行乐”,所以我还是在按这种状态去画。有些很单纯的台菜,是我在那儿考察过的。后来我看了一下与其他的作品,的确不一样。比如在台湾,我画了“槟榔西施”,过去只是听说过,对我来说是很神秘的。在台湾,我亲眼所见了,还是很不一样。包括跟卖槟榔的小女孩聊天。再有,整个的台湾还是有点30年代、40年代老民国的感觉,所以画里的审美上还是有点怀旧。这是一种非常融合的东西,就像你很长时间在写简体字,但突然看到满大街都是繁体字的时候,回到很久以前的感觉。

Hi:整个在台湾的水墨的氛围和大陆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李:我觉得整个台湾的文化是两个极端,一个是非常传统的,他们是经常逛台北故宫的人,看古画的人,台湾不缺“玩古”的人。然后是它的现代,玩当代的好像没有人去关注水墨,在欧美受教育的年轻人很多,所以他们很国际化,也比较西方化。所以我原来担心我的水墨,如果在保守派的眼里,还是觉得挺刺激,和他们喜欢的东西还是有距离;但是在玩当代的人眼里,他们会认为我是保守的。但是我到了之后,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实际上还是很多人喜欢我的画,即便是在非洲,我估计也会有人去看,因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因为我的题材离生活很近,或者说是本能上食色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分国界的,也是最容易沟通的。再者,我的风格也不晦涩,我没有放弃笔墨,没放弃传统,但是我不会以笔墨和传统作为我创作的第一渠道它还是为我的内容服务,为我的艺术服务的。所以他们第一眼能感受到的并不是笔墨,还是感受到你创作中的较积极向上气息,我还是属于在传播快乐的人。
《肉食者鄙》 70cm×103cm  纸本彩墨  2014 年
《肉食者鄙》 70cm×103cm  纸本彩墨  2014 年
对待传统,还是要“古为今用”

Hi:这种在个人创作中对水墨的基本理解是在何时形成的呢?
李:实际上是我的风格,我从1985年开始变了好多风格。真正的比较稳定的时候,还是在2000年以后,那个时候我越来越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第一,我觉得我的画不能离生活太远,不能离我的生活太远;还有,我的画要追求那种鲜活、快乐、丰盛的感觉,这是我自己本身的性格决定的,我是个好热闹的人,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东西,是特别感动我的。
再者,我选择了笔墨,就像我选择了筷子,而不是刀叉。这是在血脉里的东西,不用通过学习。我们的笔墨传统,是那么多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感觉以后提炼出来的,所谓的笔墨程式,实际上不是坏事,这样你也少走很多弯路。但是你作为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没有必要去做古人的奴隶,我认为还是要“古为今用”。这个是我在2000年以后,越来越坚信的,就是要“为我所用”。

Hi:这种确定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系吗?
李:有,朱新建90年代讲中国水墨,推动传统的时候,我觉得他是苦口婆心。他想要一些人停下来,看看我们的传统有多么的伟大,我们的审美千万不要因为社会的开放和变化给埋没了。但2000年以后,朱老师说的话形成了共识,传统文化的时代慢慢来了。这个时候正是我的作品慢慢自信和成熟的时候,跟大的环境有关。之前觉得在古画堆的人中毒太深,到后来就希望自己中点毒。

Hi:那当时已经形成了“新文人画”的讨论吗?
李:“新文人画”的讨论要早,在90年代。其实我们讲85美术运动,这块的讨论也是在那个背景下出现的。只不过有一部分人是向西方看的,有一部分人直接跟传统对话。无论是哪边的力量,都是想脱离艺术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概念。

Hi:就是说“新文人画”其实是在当时整个85美术运动中的一个分支?
李:没错,有一部分画水墨的人,没有完全眼朝外边看,而是回到传统文人画里去找养料的人非常少,那个时候是属于极少数,特别具备一种革命性。
《洗须图卷》 43cmX38cm   纸本彩墨  2014 年
《洗须图卷》 43cmX38cm   纸本彩墨  2014 年
水墨的今天,是时代的选择

Hi:那水墨的市场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好转的吗?
李:市场实际上还不是,就最近这五年。好多买我们画的人,过去可能买齐白石、张大千,甚至元明清的都有。这些人对传统有态度,也有信任度,对当代艺术肯定是很怀疑的。他们能买我的画,也是因为他们能看懂笔墨了,所以回过头来看当代的作品。他们知道当代是必然的方向,而艺术家总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但是你让他完全断离传统,断离以前收藏的经验,一味地找当代,他们不会那么选择。

Hi:那你怎么看现在当代水墨的现状呢? 
李:其实我不太关注别人都在做什么。但是我自己会想“新水墨”像其他人说的会昙花一现呢?我觉得未必,一旦有很多人介入这个事情之后,艺术家能走多远由不得艺术家,市场能走多远也由不得藏家。许多的发展是时代选择的,我们都希望能在过去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不是把过去完全排除掉。
《肉食者不鄙》 53cm×47cm 纸本彩墨  2014 年
《肉食者不鄙》 53cm×47cm 纸本彩墨  2014 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