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光 写实油画会成为阶段性的市场主力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李剑光就已经创立了自己的画廊并将主要经营方向定位在学院写实。在他看来,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写实油画一直有着不错的市场,并且一直保持了稳定的上涨。除了写实油画本身体现出的艺术家功底,李剑光认为写实油画市场在近期被高度关注也与购买者的心理有关。
Hi艺术=Hi 李剑光=李
2005年之前的写实油画市场
Hi:为什么你从九十年代确立以写实画家为主的经营风格?
李:那是经过两次市场调查之后所做出的决定。1990年,我在国贸给一些艺术家做了两次展览,每个展览都是几十件作品,当时卖出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李贵君的一张少女肖像,卖了2000美金。第二件是夏星的一件人体,1200美金。由于这两次展览使我知道,原来喜欢写实油画的人是那么多。于是,1991年开了画廊以后,我自然就会把画廊的经营方向偏重于写实。
Hi:那段时间,艺术市场的状况是怎样的?
李:客观地讲,写实绘画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有不错的市场,尤其是在艺术市场早期形成的阶段,当然后来一直延续到2005年以来的艺术市场大爆发。当初的市场还是偏重写实绘画,赏心悦目,容易看懂,买了以后挂在家里比较愉悦。当然买家95%全是外国人,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们还有外企的一些高管,这些人构成了主要购买群体,这一点上,非写实类作品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其中前卫和实验类的作品在画廊的经营中还没有成为主流。因此可以说,写实绘画促进了油画市场的形成,它对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奠定和发展有着极为特殊和重要的贡献。
Hi:写实油画市场的突然升高是在哪段时间?
李:1994年,中国嘉德开始做油画拍卖,最开始200万几乎能把整本图录的作品都买了。由于北京几乎没有专门做油画的画廊,拍卖公司直接找到我们。一是因为我们画廊的作品品质有保证,选择的都是当年非常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艺术家,包括杨飞云、艾轩,龙力游、李贵君、夏星、朝戈等等。二是市场也没有那么好,我们当然也愿意配合,希望作品多一个销售渠道。当时市场太可怜了,杨飞云的一张肖像只卖六七万。但是嘉德拍卖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执着地坚持做,逐渐引起了更多中国人对油画市场的关注,从这个角度讲嘉德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1995至1997年,对我个人来说算是一个小高潮。写实油画市场近期的一个高峰实际上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
市场最高峰的到来
Hi:2008年之前,市场是什么状况?
李:在这之前,“当代艺术”、“写实绘画”在市场方面实际上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此起彼伏的局面,甚至有些人把这两个板块比喻成两大阵营,形容成一种擂台式的竞争关系。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当代艺术这个板块出了大问题。但是从2008年底开始到2010年初,我们画廊的销售状况非常好,是我在将近20年画廊生涯里生意最好的阶段。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艺术市场受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当代艺术板块。市场下滑、作品价格严重缩水,自然引起大家的反思。有些人开始质疑当代艺术,甚至有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收藏,那些以投资为目的的人变得非常忐忑,买画的人就变得很谨慎。很多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说当代艺术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里面——产量巨大、供大于求、制造泡沫等等。有一些人经过理性思考和反省之后,开始把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写实绘画上,他们看到了写实绘画的价值所在,开始转而购买写实作品。我们画廊最大的优势就是经营时间长、积累作品多,很多都是一些名家90年代的写实作品。
Hi:这个时候,写实油画的购买群体是不是已经基本上都是国内的了?
李:对,颠倒了。准确地说95%是中国的买家在买,外国人的比例充其量占到5%。
Hi:这些中国买家的构成主要是哪些人?
李:房地产商、企业家、律师、金融圈的⋯⋯都有,也有很多是之前购买“当代”作品的收藏家。
Hi:你认为写实绘画自身的哪些因素吸引了收藏家的购买?
李:写实作品易见功力,写实艺术家一旦浮躁,在画面上就会暴露无疑。收藏家们看到的是艺术家辛辛苦苦、踏踏实实,花了大量时间在一件作品上,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值!这其实也是普通人最实在的一种感受。况且相对此前拍卖场上几千万几千万一件的“当代”大腕们的作品,写实绘画的那点价格也就显得格外实惠了。另外,物以稀为贵也是所有藏家们的共识,相信这也是他们被吸引的原因之一。
Hi:写实油画市场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落吗?
李:从90年代初到现在,写实绘画一直有着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一直在逐年上升。艺术家的作品数量少,而喜欢的人却很多,甚至有的画没画完就被人订购了。即便是最高产的写实画家,除了写生,一年也就不到十张。像王沂东一年也就四张画,龙力游在过去很多年,每年也只能完成两三件作品。写实油画每一件都必须要花很多时间,偷懒不得。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通常都是供不应求。当然这种稳健也是相对的,相对于当代艺术缩水到30%-50%,写实绘画顶多下滑了10%-15%,所以写实油画的跌幅是远远要低于大盘跌幅的,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显而易见。
阶段性地成为市场主力
Hi:艺术市场的每一次复苏,首当其冲的都是写实绘画,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李:其实是购买者的心理暗示所致。我们不能否定一个事实,大陆真正因为热爱去购买艺术品,并且长期收藏的人毕竟占少数,更多的人则是出于投资目的在购买艺术品,因此在市场复苏之际,大家无疑就会选择所谓更安全、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作品。再加上一些新进场的买家,通常都会先选自己凭直觉喜欢的和能看得懂的作品,所以,人们谨慎选择从写实绘画作品开始下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Hi:写实油画的更多买家在国内,会不会导致未来的市场比较狭窄?
李:国内买家多这是事实,但并不是外国人就不喜欢中国的写实作品。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审美,有自己对艺术的判断,所以我永远不相信所有在西方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必然要在中国重演一遍。我跟很多外国人交流过,他们非常佩服中国艺术家的写实功力,说他们国家已经很少有人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是功夫。中国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具备超凡的写实功力,还在坚持去画这样的画,应该受到大家的尊敬。所以,有人预言写实绘画会在艺术市场上消失,这是很荒唐的说法。每个人对艺术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有的人喜欢抽象,有的人喜欢写实,大家共存共荣就好了。
Hi:在写实油画这个称呼下,你对写实画家有没有更细致的分类?
李:没有什么必要一定要把他们分类,因为写实油画本来就很小众了。如果一定要严格分类的话,这里面只是有些师承关系而已,比如说像靳尚谊、杨飞云、李贵君这条线索。写实油画多以中央美院为主要力量,从徐悲鸿时代开始,在人们眼里,中央美院就有点学院传统大本营的意味了。
Hi:在中国目前的写实画家里,有谁被高估了?又有谁被低估了?
李:谁被高估真的不好说。不过假如有谁真的被低估了,那也不过是暂时现象而已,好的艺术迟早会被人认识,市场也自然会随之补涨。
Hi:从目前市场趋势来看,写实油画会不会成为当代艺术的主力?
李:写实油画阶段性地成为市场主力很正常。眼光放的长远些看,没有谁敢绝对地说哪种门类或风格的艺术品可以永远在市场上独占鳌头。这取决于社会的演进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以及今天那些已经成功的艺术家们是否还能继续迸发出更多更新的创造力。当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未来中国艺术市场呈现一种更加多元和全面繁荣的景象。
2005年之前的写实油画市场
Hi:为什么你从九十年代确立以写实画家为主的经营风格?
李:那是经过两次市场调查之后所做出的决定。1990年,我在国贸给一些艺术家做了两次展览,每个展览都是几十件作品,当时卖出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李贵君的一张少女肖像,卖了2000美金。第二件是夏星的一件人体,1200美金。由于这两次展览使我知道,原来喜欢写实油画的人是那么多。于是,1991年开了画廊以后,我自然就会把画廊的经营方向偏重于写实。
Hi:那段时间,艺术市场的状况是怎样的?
李:客观地讲,写实绘画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有不错的市场,尤其是在艺术市场早期形成的阶段,当然后来一直延续到2005年以来的艺术市场大爆发。当初的市场还是偏重写实绘画,赏心悦目,容易看懂,买了以后挂在家里比较愉悦。当然买家95%全是外国人,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们还有外企的一些高管,这些人构成了主要购买群体,这一点上,非写实类作品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其中前卫和实验类的作品在画廊的经营中还没有成为主流。因此可以说,写实绘画促进了油画市场的形成,它对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奠定和发展有着极为特殊和重要的贡献。
Hi:写实油画市场的突然升高是在哪段时间?
李:1994年,中国嘉德开始做油画拍卖,最开始200万几乎能把整本图录的作品都买了。由于北京几乎没有专门做油画的画廊,拍卖公司直接找到我们。一是因为我们画廊的作品品质有保证,选择的都是当年非常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艺术家,包括杨飞云、艾轩,龙力游、李贵君、夏星、朝戈等等。二是市场也没有那么好,我们当然也愿意配合,希望作品多一个销售渠道。当时市场太可怜了,杨飞云的一张肖像只卖六七万。但是嘉德拍卖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执着地坚持做,逐渐引起了更多中国人对油画市场的关注,从这个角度讲嘉德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1995至1997年,对我个人来说算是一个小高潮。写实油画市场近期的一个高峰实际上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
市场最高峰的到来
Hi:2008年之前,市场是什么状况?
李:在这之前,“当代艺术”、“写实绘画”在市场方面实际上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此起彼伏的局面,甚至有些人把这两个板块比喻成两大阵营,形容成一种擂台式的竞争关系。2008年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当代艺术这个板块出了大问题。但是从2008年底开始到2010年初,我们画廊的销售状况非常好,是我在将近20年画廊生涯里生意最好的阶段。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艺术市场受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当代艺术板块。市场下滑、作品价格严重缩水,自然引起大家的反思。有些人开始质疑当代艺术,甚至有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收藏,那些以投资为目的的人变得非常忐忑,买画的人就变得很谨慎。很多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说当代艺术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里面——产量巨大、供大于求、制造泡沫等等。有一些人经过理性思考和反省之后,开始把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写实绘画上,他们看到了写实绘画的价值所在,开始转而购买写实作品。我们画廊最大的优势就是经营时间长、积累作品多,很多都是一些名家90年代的写实作品。
Hi:这个时候,写实油画的购买群体是不是已经基本上都是国内的了?
李:对,颠倒了。准确地说95%是中国的买家在买,外国人的比例充其量占到5%。
Hi:这些中国买家的构成主要是哪些人?
李:房地产商、企业家、律师、金融圈的⋯⋯都有,也有很多是之前购买“当代”作品的收藏家。
Hi:你认为写实绘画自身的哪些因素吸引了收藏家的购买?
李:写实作品易见功力,写实艺术家一旦浮躁,在画面上就会暴露无疑。收藏家们看到的是艺术家辛辛苦苦、踏踏实实,花了大量时间在一件作品上,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值!这其实也是普通人最实在的一种感受。况且相对此前拍卖场上几千万几千万一件的“当代”大腕们的作品,写实绘画的那点价格也就显得格外实惠了。另外,物以稀为贵也是所有藏家们的共识,相信这也是他们被吸引的原因之一。
Hi:写实油画市场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落吗?
李:从90年代初到现在,写实绘画一直有着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一直在逐年上升。艺术家的作品数量少,而喜欢的人却很多,甚至有的画没画完就被人订购了。即便是最高产的写实画家,除了写生,一年也就不到十张。像王沂东一年也就四张画,龙力游在过去很多年,每年也只能完成两三件作品。写实油画每一件都必须要花很多时间,偷懒不得。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通常都是供不应求。当然这种稳健也是相对的,相对于当代艺术缩水到30%-50%,写实绘画顶多下滑了10%-15%,所以写实油画的跌幅是远远要低于大盘跌幅的,谁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显而易见。
阶段性地成为市场主力
Hi:艺术市场的每一次复苏,首当其冲的都是写实绘画,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李:其实是购买者的心理暗示所致。我们不能否定一个事实,大陆真正因为热爱去购买艺术品,并且长期收藏的人毕竟占少数,更多的人则是出于投资目的在购买艺术品,因此在市场复苏之际,大家无疑就会选择所谓更安全、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作品。再加上一些新进场的买家,通常都会先选自己凭直觉喜欢的和能看得懂的作品,所以,人们谨慎选择从写实绘画作品开始下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Hi:写实油画的更多买家在国内,会不会导致未来的市场比较狭窄?
李:国内买家多这是事实,但并不是外国人就不喜欢中国的写实作品。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审美,有自己对艺术的判断,所以我永远不相信所有在西方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必然要在中国重演一遍。我跟很多外国人交流过,他们非常佩服中国艺术家的写实功力,说他们国家已经很少有人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是功夫。中国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具备超凡的写实功力,还在坚持去画这样的画,应该受到大家的尊敬。所以,有人预言写实绘画会在艺术市场上消失,这是很荒唐的说法。每个人对艺术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有的人喜欢抽象,有的人喜欢写实,大家共存共荣就好了。
Hi:在写实油画这个称呼下,你对写实画家有没有更细致的分类?
李:没有什么必要一定要把他们分类,因为写实油画本来就很小众了。如果一定要严格分类的话,这里面只是有些师承关系而已,比如说像靳尚谊、杨飞云、李贵君这条线索。写实油画多以中央美院为主要力量,从徐悲鸿时代开始,在人们眼里,中央美院就有点学院传统大本营的意味了。
Hi:在中国目前的写实画家里,有谁被高估了?又有谁被低估了?
李:谁被高估真的不好说。不过假如有谁真的被低估了,那也不过是暂时现象而已,好的艺术迟早会被人认识,市场也自然会随之补涨。
Hi:从目前市场趋势来看,写实油画会不会成为当代艺术的主力?
李:写实油画阶段性地成为市场主力很正常。眼光放的长远些看,没有谁敢绝对地说哪种门类或风格的艺术品可以永远在市场上独占鳌头。这取决于社会的演进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以及今天那些已经成功的艺术家们是否还能继续迸发出更多更新的创造力。当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未来中国艺术市场呈现一种更加多元和全面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