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云岐 在我有限的范围内,一定选择西方没有的类型

采访:罗颖 2015年7月12日 专题话题
收藏家 考云岐
收藏家 考云岐
早在十多年前,考云岐就以王光乐的“水磨石” 系列为起点,前瞻性地开启了当时还很冷门的抽象艺术收藏,相继将谭平、张伟、毛栗子、陈文骥、马树青、周洋明、陈若冰、张雪瑞、鞠婷等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纳入他的收藏序列中。 他坚信“抽象才是国际语言,更接近当代”的同时,也强调在自己有限的视野范围内“一定会选择西方没有的类型”。 
Hi艺术=Hi考云岐=考

“我的抽象收藏系统里是没有几何抽象”

Hi: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抽象的? 
考:如果说王光乐的“水磨石”算抽象,那我是从王光乐开始的,也就是2000年。但我认为王光乐的“水磨石”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绘画,应该属于“抽象概念”绘画。因为纯抽象一定是消解了所有的图形,比如山水、动物、人物等具体的物像。
Hi:为什么会对抽象如此情有独钟?
考:可以说我收藏抽象更多凭借的是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抽象艺术它有一种隐含力量的存在,当你跟作品产生共鸣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画面的力量。就像这次在巴塞尔艺博会看到苏拉热的作品,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位艺术家,但是我第一眼就被他的画面打动,你不得不称臣,这就是大师。我认为抽象才是国际语言,更接近当代。但这肯定不是金科玉律,只是我个人的一种趣味取向。
Hi:你收藏抽象艺术作品时,会刻意去选择区别于西方图式的艺术家吗?
考:我的视野当然是有限的,但在我有限的范围内,我一定会选择西方没有的类型。到目前为止,我的抽象收藏系统里是没有几何抽象的。因为我觉得几何抽象跟写实基本差不多,就是几何色块的重叠,几何抽象再发展已经很难。从国际上来看,几何抽象已经发展到材料的几何抽象,比如说若干个不同颜色的钢板、木块等材料重叠后涂上颜色,看起来似乎是装置,但我认为它应该属于综合材料绘画,他从平面抽象走向了立体抽象,是一个空间的变化。
2014年8月,考云岐在德山艺术空间连续推出三个以他个人藏品为主的“中国抽象艺术案例展”
2014年8月,考云岐在德山艺术空间连续推出三个以他个人藏品为主的“中国抽象艺术案例展”
不是中国艺术家不行,而是理论梳理工作没有做到位
 
Hi:从去年秋拍开始,就有拍卖公司开辟了抽象专题,很多人都将这视为抽象市场升温的信号,你认为抽象艺术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考:应该说现在中国抽象艺术正处在一个积极发展的阶段,整个市场都比较活跃,但并不能代表艺术的整体质量很高。有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还是有些急功近利,刚毕业几年就开始把作品拿到拍卖市场去销售,价格和作品本身的积淀并不匹配。拍卖行也应该对青年艺术家慎重考虑,引导市场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发展方向。因为艺术家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都没有确立,价格确定如何而来。
Hi:你认为目前抽象艺术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考:我觉得中国的绘画一定会经历抽象这一步,因为西方走过的路你不可能越过去。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属于自己的特点,比如谭平的绘画语言是很独特的,鞠婷的绘画方法国际上也没有见过,这就走出了西方的圈子。但是中国现在还没有建立话语权,因为理论没有跟上。艺术家单靠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要达到一个高度,与西方大师比肩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一定是要和整个民族文化、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才行。如何把艺术家的工作上升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高度,恰恰是批评家、理论家要做的事。说到底,不是中国艺术家不行,而是中国的理论梳理工作没有做到位。
一个真正健康的市场,必须有学术支撑才行。这次去看了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威尼斯双年展,相比之下,我认为中国现在还处在懵懂的阶段。这些东西早已在西方流行了近百年,有的艺术家还是跟在人家后面,没有自己的突破,在学术上仍旧没有自己的发言权,所以影响力还是停留在国内这个小圈子里。当然很多批评家、理论家也没有去认真解读、认真去了解这些艺术家的想法,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些艺术家在做什么、想什么,所以也就无法表达,提不出独到的见解。就像日本的“物派”也是有了理论上的梳理之后,才推向国际舞台的。“物派”的抽象本质上不同于西方,这里面有东方关于时间和生命的哲学思考。而这也是唯一一个被西方认可的东方派系。中国的理论家如果没有在纷繁的艺术现象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建构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抽象艺术在通往国际舞台的路上前行还需时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