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胡斌:广州美术学院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提名展?

作者:吕晓晨 2019年4月3日 专题话题
一个美术学院的“中青年教师提名展”,是学院内部的自娱自乐?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既有模式?是不知所云的强行关联?每当听闻“学院提名展”,我总有以上疑问,尤其是“学院”二字,很多时候让人先入为主地对展览失去了好奇心;但是又不可否认,作为孕育当代艺术的摇篮之一,学院也是思想交锋的实验场。
 
3月22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写为广美美术馆)一个新的展览品牌诞生,这场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中青年教师提名展I:解域”,展出了三位来自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的作品,分别为“世相考古:郭祖昌个展”“时间之墟:陈子君个展”“通道:刘可个展”。这三位作品形式、风格完全迥异的艺术家,作品分别按照具象、表现、抽象的语言取向分布在美术馆的不同楼层。名单从何而来?展览主题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一个隶属于学院的“提名展”,又能为“学院”带来什么?
提问胡斌:广州美术学院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提名展?
提问胡斌:广州美术学院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提名展?
提问胡斌:广州美术学院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提名展?
从现有的“菜”,来决定这场“晚宴”做什么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次学术提名展的艺术家名单是如何诞生的?
胡斌(以下简写为胡):首先,学校一方面对学校历史上的重要个案和现象进行梳理,另一方面也觉得应该加大对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因为他们代表了学校能够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全国很多学校也在做这样的项目,我们学校之前也有对青年艺术家的支持,现在是在进一步思考支持的方式。中青年教师学术展览资助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这次参展艺术家是通过学院机制选出来的,广美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可以自己报名,通过校内外的评审,最终选出的三位艺术家恰好都是油画系不同工作室的。所以我的策展工作是在已有样本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切入点来呈现这次展览。
 
Hi:和广美以往的“教师展”“提名展”有什么区别?
胡:以往广美这类展览通常是群展,在一个大主题下,每个人只展出几件作品。而这次展览却不是在主题中选择艺术家,而是先有“菜”,你再决定做出什么样的“晚宴”。这一展览资助项目的提名评审团由多元的群体组成,因此结果也带有不确定性,这一点也是挺有趣的。而且这次提名展是先去了德国肯普滕美术馆作为特展展出,这也是参与国际艺术对话,对某种单极化的思想和艺术形态的反思。
逃逸出旧有体制,保持张力
 
Hi:“解域”是个哲学概念,又如何与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联系在一起?
胡:“解域”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加塔利著作里的概念,意指被层化、界域化、组织化的系统还包含着解域之线,并由此不断逃逸而产生新的联结。这三位艺术家恰好来自油画系不同的工作室,通俗来说,就像莲藕和竹子的根一样,他们身处在一个系统中的不同节点,由这些节点又会产生不同方向的延伸。他们虽然同属油画系,但作品类型完全不同,这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工作室的分野。
 
Hi:为什么要强调“逃逸”?和“反学院”“反体制”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胡:“逃逸”是强调破界的力量,是对学院的未来活力的期待。很多时候大家都把“学院”和“当代艺术”对立来看,我不否认当代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反学院、反体制,但我们应该打破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比如现在学院里的跨媒体专业就是对应当代艺术而设立的,而各个系也有当代艺术探索的诉求。尽管有时前沿的探索会受到压抑,但不可否认学院作为思想交锋的实验场,不同的声音都在此交锋,大多数艺术家也都是学院出身,“逃逸”是希望打破学院旧有的框架,让系统保持张力。
 
Hi:每位艺术家的个展都有一个副标题,又如何解读?
胡:郭祖昌的个展以“世相考古”为题,以具象写实的手法,对于世态百相进行有如底层挖掘式的深入而幽默的剖析;陈子君的“时间之墟” 呈现了艺术家从个性张扬到温情恬和,再到重整思绪的心性变化过程,在与记忆一次次告别之中推进自己的语言发展;而刘可的作品与空间的叠压和重组有关,近期的作品在平面绘画上制造空洞,加入现成品与影像,从而构建了平面与纵深、抽象与现成之物和静态与动态的“通道”。
提名展应该打破单一学院概念
 
Hi:这个系列展览会成为广美的品牌展览吗?
胡:学校对于这一提名展倾注了很大的心力,艺术家们也十分投入,希望这个系列的展览成为品牌,对于全院的中青年教师研究和创作形成推动力。
 
Hi:现在很多高校和很多机构都有提名展,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胡:提名展如果组织得好,对于机构本身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提名展的开放性、前瞻性很重要,如果仅限于本校,那么案例是有局限性的,加上之前提过名的就无法再被提名,将会影响后续的品质。所以我们的院领导也表示学院的提名展应该破除单一学院边界,以更开放的方式进行,扩展到全国学院范围去。这样才能保持其品质,形成更有效的思想碰撞。
无论做什么展览,美术馆有自己立场才是最重要的
 
Hi:广美有三个美术馆,不同美术馆之间有侧重点吗?
胡:广美有昌岗校区美术馆、大学城校区美术馆,以及岭南画派纪念馆,目前我们学校对三馆进行了整合,每个美术馆侧重点不同,但又整体协调。昌岗校区美术馆主要做一些和广美自身相关的、20世纪美术研究型的展览,比如近三年所做的“从武汉到广州”“黄新波艺术研究展 ” “李铁夫艺术精品展”等;大学城校区美术馆可能更多做一些教学方面以及实验性的展览;岭南画派纪念馆主要关注点在由岭南画派以及本区域中国画探索延伸开来的20世纪的水墨艺术。
 
Hi:2018年广美美术馆和北京画院美术馆合作的“李铁夫精品展”口碑非常好,广美美术馆是更倾向与公立馆合作吗?
胡:我们的合作没有划分公立和私立,要看具体的项目。北京画院美术馆在20世纪艺术家个案研究上做得非常专业,形成了体系,并且也能够给予这次展览非常大的支持,所以李铁夫的展览选择和他们合作。
 
Hi:广美美术馆对于国际展的引进以及对外互动是如何考虑的?
胡:我们也有一些国际展,但是限于经费和条件,不能像北京或者上海的一些美术馆那样表现突出。但是这点上我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国际展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国外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做国际展,你的立场是什么?2015年我们曾经引进了罗曼·西格纳的巡展,也是考虑到与中国当下的影像创作产生对话的可能。而在区域的互动方面,我们在着力加强粤港澳台之间的连接和观照,比如“珠三角艺术单位观察展”,就是希望对珠三角的自我组织形态的艺术进行持续观察和研究;中国台湾方面,我们曾经引入了一个叶世强的展览,这虽然不是什么众所周知的名家,但是他与我们学校的杨之光同属于高剑父弟子,因为相隔两岸,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艺术道路,这样的对照能够引发出与我们自身密切相关的丰富的议题。当然,总体上我们馆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对外交互中,如何呈现自己的思考和立场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追求一时的效应。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