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翎 “新工笔”仍为小众
艺术家徐华翎
徐华翎从N12小组出来至今,已然成为“新工笔”的代表。她的作品拥有独特的女性气质,也是对个体经验的挖掘,其学院背景,展览履历,从众多青年艺术家中间脱颖而出。对徐华翎来说,这十年的艺术实践已经走到了平稳期,经历了开始的兴奋,也度过了瓶颈期的困惑。随着对传统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徐华翎的笔端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意,这是滋养,也是中国人自然的选择。
Hi艺术=Hi 徐华翎=徐
汲取传统的养分,从自身的生存感出发
Hi艺术=Hi 徐华翎=徐
汲取传统的养分,从自身的生存感出发
Hi:现在处于你个人艺术生涯的哪个阶段?有怎样不同于之前的体会?
徐:从美术学院毕业后正式进入职业艺术领域到现在有十年的时间,以这十年来说,刚开始是被认可的兴奋,得到鼓励的感觉。后来一段时间进入了创作的瓶颈期,有一个起落的感觉,但这一时期进行了颇多实验,为后来的变化积蓄了力量。现在相对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审美趋向更明确,对自己也更了解。
Hi:“传统”在你现阶段的创作中处于什么地位呢?
徐:我以前对传统没什么感觉,虽然我是中央美院国画专业出身的,但在上学期间的艺术实践和传统基本不沾边。在离开学院几年之后,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让我对传统突然有了兴趣,但这最初更多来源于对传统生活方式(比如建筑、园林、昆曲等等)的着迷,而并不是平面绘画。这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也可能本身是中国人,开始对更为含蓄内敛的传统艺术感兴趣。但现在欣赏传统作品时,依然有自身明确的喜好,拿山水画来说,我更喜欢董源、黄公望、倪瓒等艺术家平远清淡、灵动松秀的作品。这也是我在自己的创作中所追求的气质,清淡、平静、内敛,当然除了这些,还会有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印迹。
Hi:近几年的创作是如何展开的?其中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徐:基本上围绕自身的生存感受来进行,《香》《之•间》《依然美丽》几个系列是并行的状态,每个系列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现在的问题是需要一些新的艺术实践为我的作品注入些不同的元素。
《依然美丽6》 240 x 130cm 绢 水色 2007
“新工笔”在传统和当代之间,仍为小众
Hi:对水墨的最基本的理解是在何时形成的?当时大的环境是怎样的?
徐:应该是在毕业几年之后,那时西方当代艺术对我的影响逐渐让位于传统艺术。我理解的水墨,“水”这一元素占的比重更大,它体现于所有中国文化门类中,具有流动,融合,包容,清澈等特点。
Hi:工笔或水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工笔的趣味,来自于哪里?
徐:工笔或水墨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表达自己想法的手段,如果其它的艺术形式适合我现阶段的想法,并且我能够驾驭,我也会尝试。对工笔的喜好可能源于女性的天性,对蕾丝等细密的东西及手工感的迷恋,有种类似旧式女子做女红的感觉。
Hi:如何看待这当代水墨(新工笔画)在近年来受到的关注和讨论?这一领域是否形成了逐渐深入的学术挖掘?
徐:我觉得当代水墨最近受到关注和讨论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一些艺术家以水墨为载体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面貌,而且也不同于大家熟悉的传统水墨艺术。另一个是在艺术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当代水墨板块的市场价格呈现一个整体上升的趋势,比较吸引眼球。但目前还没有得到深入的学术挖掘。
Hi:从全貌上来看,新工笔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徐:它介于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同时具备着这两种艺术的属性,但仍然属于小众。
Hi:对水墨的最基本的理解是在何时形成的?当时大的环境是怎样的?
徐:应该是在毕业几年之后,那时西方当代艺术对我的影响逐渐让位于传统艺术。我理解的水墨,“水”这一元素占的比重更大,它体现于所有中国文化门类中,具有流动,融合,包容,清澈等特点。
Hi:工笔或水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工笔的趣味,来自于哪里?
徐:工笔或水墨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表达自己想法的手段,如果其它的艺术形式适合我现阶段的想法,并且我能够驾驭,我也会尝试。对工笔的喜好可能源于女性的天性,对蕾丝等细密的东西及手工感的迷恋,有种类似旧式女子做女红的感觉。
Hi:如何看待这当代水墨(新工笔画)在近年来受到的关注和讨论?这一领域是否形成了逐渐深入的学术挖掘?
徐:我觉得当代水墨最近受到关注和讨论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一些艺术家以水墨为载体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面貌,而且也不同于大家熟悉的传统水墨艺术。另一个是在艺术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当代水墨板块的市场价格呈现一个整体上升的趋势,比较吸引眼球。但目前还没有得到深入的学术挖掘。
Hi:从全貌上来看,新工笔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徐:它介于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同时具备着这两种艺术的属性,但仍然属于小众。
《香》 160cm×100cm 绢 水色 2013
香 120 x 100cm 绢 水色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