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作者:罗颖图片提供:刘兰摄影:董林 2020年11月25日 专题人物

“从本质意义上说,我不认为这些艺术品属于我,我只是这些作品的临时保管者。它们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我有责任把它们展示出来,而不是尘封于仓库。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把这些箱子打开了,不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我觉得这是收藏的最大悲哀。”

 

收藏家 刘兰(摄影:董林)

 
收藏家 刘兰(摄影:董林)
 
每天到这里在上班很幸福

有人把艺术品安放在自己的家中,有人造了一座美术馆。而资深藏家刘兰则在家和美术馆之外的办公楼里,开辟了一处私人收藏展示空间。

因为疫情,The Room与公众见面的时间从原计划的3月延迟到了11月份。为了寻找藏品的展示空间,刘兰花了十年的时间。直到2018年买下这座位于北京通州区的独栋写字楼,她多年的心愿才得以了却。楼下四层是她的公司的办公区域,楼上两层600平米的空间则用来展示她的藏品。她甚至把自己的办公室也“藏进”了The Room,艺术围绕在她身旁,她说“每天到这里上班是幸福的”。

 

The Room所在的办公楼入口处

 
The Room所在的办公楼入口处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The Room位于办公楼的五、六层,面积约600平方米。开幕展主题与空间同名,共展出了20余件藏品

 
The Room位于办公楼的五、六层,面积约600平方米。开幕展主题与空间同名,共展出了20余件藏品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刘兰办公室的墙上是刘晓辉的布面油画作品《无题-对影》(200×250cm 2015-2017)

 
刘兰办公室的墙上是刘晓辉的布面油画作品《无题-对影》(200×250cm 2015-2017)
 
The Room,这个看似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空间名字,恰恰是它最具个性的部分。从空间设计、作品布置、到调光、家具搭配、图册制作等,刘兰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她个人的趣味、喜好、态度都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当她和布展人员花了两三天时间将李松松重达几百公斤的作品搬至顶楼的时候,刘兰第一次体会到了做展览的不易。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2006年刘兰在北京保利以79.2万元买下了刘野1995年创作的《为了M的黄和蓝》,当时她与刘野还不相识

 
2006年刘兰在北京保利以79.2万元买下了刘野1995年创作的《为了M的黄和蓝》,当时她与刘野还不相识
 
从空间设计、作品布置、到调光、家具搭配、图册制作等,刘兰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她个人的趣味、喜好、态度都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

 
从空间设计、作品布置、到调光、家具搭配、图册制作等,刘兰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她个人的趣味、喜好、态度都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
 
二十五年的收藏阅历

如果不是The Room的开放,多数人对刘兰的印象还停留在她25年收藏履历的前半程。2004年,她以3万美元买下张晓刚的《失忆与记忆NO.26》,在艺术圈引起一阵轰动。此后她又陆续收藏了张晓刚的《天安门二号》《戴红领巾的女孩》《父亲与女儿》以及《倒塌的床》等。2008年,刘兰在北京公社举办的收藏展成为大家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她留给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高光时刻。也是那年,在为汶川赈灾举办的慈善拍卖中,她以1254.4万元的价格拍下了张晓刚捐赠的《父亲与女儿》。

其实,刘兰从未刻意淡出我们的视野,她始终在持续地购买自己的钟意之作。比如,赵半狄《粉色的吻》、赵无极的《蓝色夜航》等。今天,刘兰因为崭新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再次成为焦点人物。为了这个藏品空间,她准备了至少十年的时间。但她与艺术的故事却远不止十年。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丁乙《十示90-6》124x93x4.7 布面油画 1990

 
丁乙《十示90-6》124x93x4.7 布面油画 1990
 
张晓刚《倒塌的床》140x220cm 布面油画 2010

 
张晓刚《倒塌的床》140x220cm 布面油画 2010
 
张晓刚《睡在书上的男孩》 24.1x87x60cm 青铜雕塑 2008

 
张晓刚《睡在书上的男孩》 24.1x87x60cm 青铜雕塑 2008
 
1996年,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刘兰在中商盛佳拍卖公司与冷林合作的“现实:今天与明天- ‘96中国当代艺术’”展上,第一次收藏了当代艺术作品——徐累的纸上水墨《羁》和洪浩的《世界行政地图》。尽管两三万的价格与当时希克以五十多万收藏方力钧的《游泳》相比,几乎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但对于刚刚27岁的刘兰来说,一份纯粹的热爱是无法以价格衡量的。她踏出了收藏的第一步,并且稳稳地走了二十多年。
 
如果把这位资深藏家二十五年的收藏阅历比喻成一本书,开幕展The Room不过才刚刚翻开了第一篇章。她计划此后的每一年按不同的主题展示她的收藏,与公众进行交流。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The Room还是毛坯房的时候,艺术家宋冬就来到这个空间,选择了通往顶层的区域呈现装置作品《一桌两凳》,他希望观众可以坐在里面喝茶聊天

 
The Room还是毛坯房的时候,艺术家宋冬就来到这个空间,选择了通往顶层的区域呈现装置作品《一桌两凳》,他希望观众可以坐在里面喝茶聊天
 
寻找有趣的灵魂
“私人”,是刘兰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比如,The Room对艺术的看法是私人的角度。她想告诉大家:收藏可以有各种玩法。在电影《最佳出价》(The Best Offer)里,刘兰找到了精确的参照——身为拍卖官的男主角收藏了一屋子的女性肖像画。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王光乐2012年的作品《120415》,仿佛是一个可以走进去的通道。(左)

 
王光乐2012年的作品《120415》,仿佛是一个可以走进去的通道。(左)
 
谢南星2008年创作的《第一顿鞭子》(又名《浪 No. 2》),刘兰很欣赏这位不会取悦观众的艺术家,“你所看到的并不是你所看到的,他是希望站在画前的人能跟他的作品进行沟通。”

 
谢南星2008年创作的《第一顿鞭子》(又名《浪 No. 2》),刘兰很欣赏这位不会取悦观众的艺术家,“你所看到的并不是你所看到的,他是希望站在画前的人能跟他的作品进行沟通。”
 
刘兰曾在纽约一位私人藏家家中,看到了全世界最知名和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摄影图片。她被这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的藏品深深地震撼。同样刺激到她的,还有2003年迈阿密的鲁贝尔家族收藏展(The Rubell Family Collection)——在一个集装箱做成的空间里,塞满了装置、雕塑、绘画和摄影作品。主题叫“Not Afraid”(不要害怕),但是里面每一件作品都令人战兢,每一件作品都少儿不宜。这些藏家的个性化展示令刘兰大开眼界,她更加明确了 “艺术史的梳理是美术馆的工作。我要做的是刘兰自己的收藏。”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刘兰特意将张恩利这件《秋天的树》摆在窗户前。(右)

 
刘兰特意将张恩利这件《秋天的树》摆在窗户前。(右)
 
耿建翌的《看不见》是刘兰在耿建翌去世前收藏的,她觉得这件作品里已经透出了一丝死亡气息

 
耿建翌的《看不见》是刘兰在耿建翌去世前收藏的,她觉得这件作品里已经透出了一丝死亡气息
 
或许,刘兰无意收藏艺术史,但她精挑细选的艺术家却构成了一个个鲜明的个案。从她的收藏名单来看,几乎每一位都是公认的当代艺术主力。这恰恰佐证了刘兰近些年的变化——从过去单纯追求视觉愉悦到寻找有趣的灵魂。她说:“我收藏的不是艺术品,我收藏的是艺术品后面的灵魂,当你发现这个灵魂很有意思的时候,你就觉得你做了一件正确的选择。”
 
The Room会客区

 
The Room会客区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会客区沙发正对的墙面上是曾浩的《2002年1月18日中午》。面对与生活有关的琐碎物件,心情也容易放松了下来

 
会客区沙发正对的墙面上是曾浩的《2002年1月18日中午》。面对与生活有关的琐碎物件,心情也容易放松了下来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沙发后是刘炜2013年的木板油画作品《白色风景》

 
沙发后是刘炜2013年的木板油画作品《白色风景》
 
喜新厌旧是一件最好的事
伴随意识变化的,还有刘兰的藏品数量,从当年收藏展时的50件增加到200多件,尽管这并不是多么惊人的数字。但却很符合她对自己的认识——理性的收藏爱好者。她虚心听从专家的建议,不会盲目地去看展览和博览会,购买前做足功课。无论是在拍卖还是画廊,刘兰出手稳健的传奇不是空穴来风。
 
刘兰并不回避藏品更新换代的问题,“收藏喜新厌旧是最好的一件事,不能一成不变,我觉得就是要变化。”大约从五年前开始,她将近现代艺术也纳入了自己的收藏版图,与当代衔接了起来。也许不久的将来,The Room会有一个以近现代为主题的收藏展。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会议室里的唯一一件作品是洪浩2009年的《负部6》

 
会议室里的唯一一件作品是洪浩2009年的《负部6》
 
昨日的“旧”,成为刘兰今天的“新”。她尤其迷恋“决澜社”,“他们的作品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掌握了西方的手法”。也因为自己和那批艺术家一样,都曾有过欧洲求学的经历,在他们身上,刘兰找到深深的共鸣。1990年1月,刘兰前往法国学习,成为第一批因私出国的留学生。在FIAC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她第一次见到“装置艺术”——一个铁丝网上挂了一件破旧的大衣。这件作品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就像窗帘被掀开了一角,她开始主动走进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顶层空间陈列的作品与我们当下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

 
顶层空间陈列的作品与我们当下社会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正对面是李松松2009年的铝板油画《革命万岁》,这件作品重达几百公斤,花了两三天才吊上来。刘兰说第一次体会到做展览的不容易

 
正对面是李松松2009年的铝板油画《革命万岁》,这件作品重达几百公斤,花了两三天才吊上来。刘兰说第一次体会到做展览的不容易
 
1996年宋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后海分别实施的行为作品“哈气”。刘兰在2008年收藏了这件作品。后来这组作品也被MoMA收藏了

 
1996年宋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后海分别实施的行为作品“哈气”。刘兰在2008年收藏了这件作品。后来这组作品也被MoMA收藏了
 
刘兰是幸运的,留学时赶上了西方最好的年代,回国创业又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当代艺术从边缘到主流的历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兰希望把更多的精力留给艺术。她向我们描述了她最爱的花园,她希望五年以后,“The Room”的展览可以走进那个花园。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余友涵的《2013.5.29》与室内花园的氛围很契合

 
余友涵的《2013.5.29》与室内花园的氛围很契合
 
拒绝“被填鸭”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为什么想到做一个私人展示空间?
刘兰(以下简写为刘):作品买来如果都堆进仓库,最后我是会失去对艺术品购买的欲望的。作品买来是需要不断地欣赏与交流的,走进作品并与作品后面的灵魂进行交流。不展示出来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
 
Hi:The Room这个名字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刘:起这个名字的主要原因是想强调这不是美术馆,是一个私人收藏空间。因为中国的美术馆已足够多了,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但是我们很少听到个人收藏的声音。我没有去梳理艺术史的脉络,完全呈现的是个人的趣味和喜好。
 
六层内部接待室的沙发后面是申凡1998年的布上油画作品《98-9-18》

 
六层内部接待室的沙发后面是申凡1998年的布上油画作品《98-9-18》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走廊墙面上是胡晓媛2014年的作品《木/ 潸 一 》,材料包括木,墨,绡,漆,铁钉

 
走廊墙面上是胡晓媛2014年的作品《木/ 潸 一 》,材料包括木,墨,绡,漆,铁钉
 
Hi:你希望这个空间发出什么声音?
刘:从本质意义上说,我不认为这些艺术品属于我,我只是这些作品的临时保管者。它们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我有责任把它们展示出来,而不是尘封于仓库。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把这些箱子打开了,不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我觉得这是收藏的最大悲哀。
 
每个人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不同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同,也就造就了藏品肯定是不同的。收藏最怕的是无趣,趋同。我们目前的状态是“被填鸭”,美术馆和机构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是拒绝“被填鸭”的。
 
Hi:The Room会对公众开放吗?
刘:我们计划每周拿一天出来,采取预约制的方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Hi:会安排专业人员为公众介绍这些藏品吗?
刘:不会。不懂就自己去学。或者买一本我们的展览图册,这样就可以读懂里面的细节。
 
关良《窗口静物》 33×33cm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不详,2015年刘兰在北京保利春拍夜场以253万元竞得

 
关良《窗口静物》 33×33cm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不详,2015年刘兰在北京保利春拍夜场以253万元竞得
 
赵无极《蓝色夜航》 80×99cm 布面油画 1951,刘兰以1978万人民币的价格从2018嘉德秋拍竞得
赵无极《蓝色夜航》 80×99cm 布面油画 1951,刘兰以1978万人民币的价格从2018嘉德秋拍竞得
庞薰琹《秋光清絮》50×40cm 布面油画 1972,2014年刘兰在中国嘉德秋拍以241.5万元竞得

 
庞薰琹《秋光清絮》50×40cm 布面油画 1972,2014年刘兰在中国嘉德秋拍以241.5万元竞得
 
颜文樑《颐和园》28×40cm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不详,刘兰在2015北京保利春拍以345万竞得

 
颜文樑《颐和园》28×40cm 布面油画 创作年代不详,刘兰在2015北京保利春拍以345万竞得
 
足够消耗社会的力量
Hi:你选择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刘:它能足够消耗我们社会的力量,而不是仅仅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形式上是从自己的爱好出发,但实质上收藏的是你所生活的时代,那就是需要艺术家有足够的时代代表性,或者足够的时代影响力。
 
Hi:你的收藏清单里似乎很少看到“80后”、“90后”艺术家?
刘:我从来没有来给他们用年龄来定义,我觉得只要作品足够好,足够强大,年龄不是问题,是不是出名也不是问题。
 
开幕展The Room的图册,其中包含了刘兰与张晓刚、刘野、宋冬、王光乐、刘晓辉、谢南星六位艺术家在疫情下的对话,谈他们的创作,当下的状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看法

 
开幕展The Room的图册,其中包含了刘兰与张晓刚、刘野、宋冬、王光乐、刘晓辉、谢南星六位艺术家在疫情下的对话,谈他们的创作,当下的状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看法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The Room所在的办公楼一层接待空间分别是徐震2014年的《天下》(左)和刘晓辉2015年的《家务练习-拍地毯3号》

 
The Room所在的办公楼一层接待空间分别是徐震2014年的《天下》(左)和刘晓辉2015年的《家务练习-拍地毯3号》
 
Hi:今天再看2008年在北京公社做的收藏展,对你而言的意义是什么?
刘:就是一个起点。那时候没有任何刻意的安排。

Hi:作为一位资深藏家,以你的观察,这20多年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刘:我觉得不好的一定要淘汰,遵循自然法则,最后留下的才是最好,最强大的。

在收藏了25年后,她在自己的办公楼里打造了一处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2008年刘兰在北京公社的私人收藏展现场
2008年刘兰在北京公社的私人收藏展现场

赵半狄《粉色的吻》174.7×80.5cm 油彩画布 1996,这件作品也曾在“现实:今天与明天 - ‘96 中国当代艺术’”展出过
赵半狄《粉色的吻》174.7×80.5cm 油彩画布 1996,这件作品也曾在“现实:今天与明天 - ‘96 中国当代艺术’”展出过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