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溢 忆,未泯

作者:王丹艺图片提供:凤凰艺都 2015年3月23日 专题人物
张哲溢 忆,未泯
面对北京的天高云淡, 张哲溢会觉得家乡桂林的雷雨滂沱是超现实的。似乎在逐渐被一座新城同化的时候, 遥不可及的老城, 成为了他无边幻想的发生地。曾经的铁皮玩具、玻璃弹珠, 熟悉的山形地貌、人文风俗, 成为其艺术创作的绝佳素材, 装载着当下的生活点滴。
《五行缺水》 200cm×140cm 布面油画 2008
《五行缺水》 200cm×140cm 布面油画 2008
旧物改造
作为张哲溢的御用演员,它们虽然没有较好的身材、时髦的外观、先进的配置,但却可诱使逐渐被淡化的记忆散发出令人微醺的甜味。最初对这些铁皮玩具的关注,十分偶然。张哲溢毫不忌讳地说,它们只是2006年某晚失眠后作画的对象。然而,与这些“历史悠久”的玩具对望时,个人的小情结逐渐被唤出。“八十年代初,当铁皮玩具还是我们眼中的奢侈品时,我们只有隔着橱窗看的份。然而一次偶尔的表现良好,令我获得了朝思暮想的它们。”在张哲溢的创作中,它们没有被人为地修复,其身上的不完美,可是“成长”的最佳证明。对于观者,面对这些老古董身上的划痕或斑驳的漆面时,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记忆。
然而对记忆的描绘,并不是铁皮玩具得以延续至今的主要因素。作为一个收藏家,张哲溢会时不时为自己的陈列台添加新人。当越来越多并形成系列时,面对单独对象而产生的具体片段不再,昔日的记忆逐渐被分散,并化作点点火光,赋予了它们情感的温度。铁皮玩具开始成为张哲溢生活与创作中的特殊存在。看着它们觉得好玩,放松的心情令创作不再纠结或被困于过去的圈子,新的故事开始生成。“心中有很多东西需要表达,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出口。通过绘制它们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种表现是一种可能,能够将不易言说的态度、情绪准确呈现。”他说,“这时的个人情结相对少了,更多的是用它们作为我叙事的工具。”如作品《吾德 思多客Woodstock》,将外来的语言本土化,使用就手可得的物象进行相对准确的图像呈现,原有的字意被三百六十度颠覆。滑稽的画面效果似乎在指示跨文化交流引发的后遗症。
《吾德 思多客 Woodstock》直径80cm 布面油画 2013
《吾德 思多客 Woodstock》直径80cm 布面油画 2013
脱离外观的存在
作为工具之一的铁皮机器人,是张哲溢早期重点表现的对象。利用它们造型上的“人性”,悲欢离合的情感得到了相对直观地表达。“然而使用机器人呈现出的拟人化感觉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故事性。故事、回忆,光是个体生命的情结并不足以传递我所要表达的,并且在叙述上也会带来一些误导。”2008年后,张哲溢关注的文化点开始转为东方古典文学和哲学思想,创作上便从外貌、形式上的直接模拟,转向了内在的精神性探索。
为延续作品中的情感温度,他选择了同样带有时代记忆的彩色玻璃珠,作为内心活动的演绎者。在他看来,玻璃珠的“圆通”与佛、道的思想契合,适合他当时所需要表达的情绪。与假山上的凉亭相伴,圆润的玻璃珠化为视觉上的引导符,以散点式布局暗指着家乡的山形地貌。“当登高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我发现这里不像北方,这里没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而是一座座小山各自为营,独具特色。”《士在亭之红花亭》中,凭借空间上的巧妙经营,玻璃珠之间的疏与密,加上假山凉亭的氛围营造,桂林地貌特有的视觉形式得以呈现。有的时候,利用其晶莹剔透的外观,化作雨露的玻璃珠被巧心经营后,可演奏出春雨的嘀嗒,或雷雨的滂沱。
 
“创作的过程正一直注意做减法。似乎越减越准确,达到了自己的一种心境——不再被内因外素所困。”近期,进入张哲溢创作视野最多的是瓜果蔬菜这些寻常的物象。最初对蔬菜产生好感,源自《菜鸟》的创作。铁皮鸟儿与白菜结合,他以较为轻松的方式调侃了传统在不断被歧义化的过程。当然,以蔬菜瓜果为描绘对象的作品不在话下,但是在做减法的过程中,它们被外界赋予的古典气质和静物般的存在感并没有成为张哲溢再次描绘这些物象的障碍。萝卜、白菜等回归最为本真的味道,在品尝与回味之间,记录下生活中的小小感触。
《空色渡 释悲之意 concetto spaziale》No.5 50cm×60cm  布面油画 2014
《空色渡 释悲之意 concetto spaziale》No.5 50cm×60cm  布面油画 2014
《蔬瓜集 之 番瓜图》 110.5×145.5cm 布面油画 2014
《蔬瓜集 之 番瓜图》 110.5×145.5cm 布面油画 2014
传统的融入
作为油画,它多了落款与题跋。对于作品越来越偏向传统国画的构图与意境的营造,张哲溢说,这是一个巧合,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西方对艺术的分门别类,有点像原子的分解法。如风景是风景、人物是人物、抽象就是抽象。而东方,是综合的,如一出戏可囊括话剧、舞剧等多种元素。在这样的文化基因的作用下,人天然便会带有其中的习性。”诗歌、印章与图画,凭借不同的表现方式,没有实体的情感变得更为立体。观画时,文字的辅助赋予了作品诗意般的氛围,刻印的呈现与自作的诗词暗示了作品背后的作者的气节。
对传统文化的沿承,张哲溢深入到创作中的每一步。如2011年创作的玻璃珠系列:《留白》、《花青》、《拾翠》、《纸香》、《罥烟》、《咏春》,他以极为个人化的表现方式演绎了国画中的学术名词与经典色系。不是自然之境、没有可以辨识的形状,彩条飞舞动的姿态,正述说着色彩引发的情感交流与字义传递的文化态度。又如二十四节气的题材呈现,张哲溢利用时常描绘的铁皮玩具、玻璃珠,通过偷换概念,在引出东方特有的文化体系时,突显了个体对这类脱离当下的传统体系的独到解读。“这个系列,既是对生活点滴的纪录,也是对过去绘画的总结,因为之前所有绘画的元素都可以在这个系列中找到。同时,这个系列也可看作我从季节变化得出的感悟。”小满、芒种…… 这类描绘节气的名字逐渐变得陌生。张哲溢回忆,对这些名字的印象,来自母亲口头上的描述。“小满之时,南方池塘里的水是满的,而北方则是小麦饱满的日子。” 如今,无需经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仅凭自我感受与大国的南北差异性,使张哲溢对这类曾经陌生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表达空间。
《探花 之 水仙图》 110cm×145cm  布面油画 2015
《探花 之 水仙图》 110cm×145cm  布面油画 2015
1张哲溢作品《蔬瓜集 之 夏瓜图》80X100cm 布面油画+LOZ拼装积木 2014
1张哲溢作品《蔬瓜集 之 夏瓜图》80X100cm 布面油画+LOZ拼装积木 2014
天真与批判
即便是庞然大物,在他的画中,都以玩具般袖珍、乖巧的体态示人。“面对小巧的玩具,小孩便会觉得自己像巨人一样控制一切。艺术家也是如此,对这个世界有着控制的欲望。”不妥协、控制狂、他说,对眼睛看到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批判性,从多个角度自上往下俯视,以巨人的姿态去观看与安排。批判性,似乎在如此可爱的铁皮玩具和瓜果蔬菜面前,不那么“狠”了。但张哲溢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自己的艺术风格与学术方向已经在当下表明了态度。凭借创作上向内的发展,张哲溢在找到自己并用视觉表达整个人内在的气质的时候,开始向外拓展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在名为《乌克兰》的作品中,张哲溢以东方诗意化的情景影射了备受瞩目的国际事件。委婉的表达与不那么激烈的场景描绘,平复了观者的情绪,使他们可抽身而出,寻找真正的“恶之源”。

许久没有在家乡的土地上行走了,张哲溢似乎明白了孙悟空为何要放弃舒适的花果山而伴随唐僧西天取经。“家乡就是我的花果山,在那可以很逍遥;而创作是我的取经度,可以与天生喜爱的艺术一路前行,同至坦途。”
《乌克兰 UKRAINE》 60xm×50cm  布面油画 2014
《乌克兰 UKRAINE》 60xm×50cm  布面油画 2014
《夕陛缔 CBD》 60cm×50cm 布面油画 2015
《夕陛缔 CBD》 60cm×50cm 布面油画 2015
Hi艺术=Hi 张哲溢=张

Hi:色彩的应用上都较为复古,是否是为了配合画中充满记忆的物件?然而,现在作品的色彩变得清爽。
张:这是个人的美学偏好所致,大部分中国传统绘画,从色调上传达出宁静的感受,现在我的画面里很多物件也与个人记忆没多大关系,比如战斗机,但把它们放在传统审美的情境中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我的作品创作时间都比较长,观众停留的时间也比较长。在一个周遭充满信息的、剧烈变化的时代,这种宁静感倒反成为了力量。

Hi:从最初的铁皮机器人到现在的瓜果蔬菜,作品逐渐从西方戏剧性的场面转为东方诗意化的情景。为何会有这样的改变?
张:这是两条并行的线,之前的铁皮玩偶系列以叙事的表像切入创作,内里表达的是文化态度和历史判断。另一类作品在画面构成上做了减法,具有中国古典的简约情境,创作思路与释家、道家的思想相匹配。这俩个面貌的作品互为补充,也相互借鉴,后者也经常出现铁皮玩偶中的小鸟、青蛙等,所以,与其说是改变,不如看作一种补充,用以丰富个人的创作体系。
《爱蜂 IPHONE》立体 25cm×30cm×2cm90度转角  布面油画 2015
《爱蜂 IPHONE》立体 25cm×30cm×2cm90度转角  布面油画 2015
Hi:你的作品结合了很多传统的元素。在题跋与落款中,你是如何经营位置以至于不会破坏画面?
张:对表达欲望需要有某种理性的控制,不能“贪”是首要的,但也不去表现自己尚未感悟到的“玄”或“空”,创作应该忠于自己,而不是去表演、去做出另一个自己。到最后,作品会与创作者有一个对应关系,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Hi:创作的主题有关注自己内心的,也有聚焦国际时事的。在对外的探索上,你是如何考虑表现语言的?
张:这很有趣,尤其是那些自己从未去到的地方,那些与自己语言不通的人群中发生的所谓“国际时事”,看似很遥远,我们能听到的新闻报导与解释方式也很单一,但自己又能感同身受。就事件本身而言,我自己有一套归纳和判断的方法,在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上,也有自己的手段。首先在美学的表象上会有自身经验的借鉴,色彩、构图等可能会赋有某种中国意味,并用古诗、隐喻、语言音译等手段将作品分出层次,并将其丰满。

Hi:在近期的创作《蔬瓜集 之 夏瓜图》中,你采用了绘画以外的材料进行小装置制作。这只是当时的需要,还是你创作上的新探索?
张:绘画形式并不是自己创作的全部,一直也在做一些长时间的观念性作品,《夏瓜图》与之前的《寒瓜图》一样,又是个新的尝试,用世界上最小的积木玩具散件自己拼装成落地破碎的西瓜。用无机物做成有机物,用碎片化、数字化的玩具做成实体,是这个时代的语言。把它放在过去的古典情境中,配以诗句题跋,我觉得很有趣,有一种滋生感、瓜熟落地的感觉;又有在急促中发生的一种动感。这也是我对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表达。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