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希亚 注重情趣的实用主义

采访:静竹 2014年2月14日 专题话题
James Cohan画廊上海总监邵希亚
James Cohan画廊上海总监邵希亚
2008年入驻中国的James Cohan画廊虽是较少的几家在大陆开设分支的西方画廊之一,但在媒体中曝光度一直不算太高。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找一个当地人做总监,也许因为他们的艺术家名单中没有那么多中国大牌,也许因为他们的画廊规模不算特别大。这种事儿不能细想,也不好细说。采访上海的总监邵希亚(Arthur Solway)的过程中,我的确感受到,James Cohan画廊其实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纽约成熟中型画廊风格,他们深谙艺术圈游戏规则,能够一阵见血找到潜在买家的兴奋点,赚取属于自己的那杯羹;他们不怕直言生意经,也绝不缺乏艺术理想与情怀,带有一种注重情趣的实用主义。
Hi艺术=Hi  邵希亚=AS

我不想住在北京

Hi:当初James Cohan画廊为什么决定在上海开设空间?
AS:上海空间是2008年夏天正式开放的。2006年,我第一次来到大陆。一年以后,我就决定从纽约搬到上海定居。我们希望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大陆开设分支的纽约画廊。我很喜欢上海的建筑,深深热爱中国的文化,曾经学过中文,也喜欢中国的诗歌和艺术。搬来中国时,我已经超过50岁,在纽约住了超过30年。这是我生活中一个重大的改变。选择上海而非北京,因为北京已经有太多的画廊——798,其他艺术区——我不想住在那儿,我们在那儿也不能最大程度发挥优势。上海就像是纽约,一直是商业中心,也拥有大量文化活动,聚集各国人,距离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各地也相对更近。
James Cohan画廊位于法租界一座院落的旧房子里,天气好时,许多开幕酒会就在花园中举行
James Cohan画廊位于法租界一座院落的旧房子里,天气好时,许多开幕酒会就在花园中举行
Hi:James Cohan画廊并非位于上海的画廊聚集区,你认为这对画廊的经营是否有利?
AS:上海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水平一流,我当时一下就爱上了前法租界这里的绿荫道,让我想起下曼哈顿的格林威治区。我认为,向画廊的参观者和潜在客户展示我们如何将当代艺术融入生活这点十分重要,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作品放在我们的居所中会是什么样子。我希望画廊空间比较欧式,装潢更加私人化。我不想要那种巨大的白色混凝土盒子,或者工厂改造的画廊空间,这些都过于俗套,也过于冷静,不够私人化,没有特色。将岳阳路的建筑特色和我们的展览结合在一起,可以创造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氛围。画廊不处在像M50和外滩沿岸这样的画廊聚集区倒不是一个好或者不好的问题,我们有不同的方向。那些知道我们画廊并对艺术真正感兴趣的人会去找我们。

Hi:在中国开画廊,你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S:不管你把画廊开在哪儿,总要面临挑战。这些年来,中国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改善,年轻从业者迅速成长,经验能力和眼界愈发成熟。另一方面,不仅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你也要面临支出增长、有能力的员工数量不足等问题。我认为我能带给上海和这里的艺术行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就是提供国际交易模式的经验和知识,以及提高行业标准。从某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一点来说还算成功。
2011年,Alex Katz在James Cohan画廊中的个展
2011年,Alex Katz在James Cohan画廊中的个展
画廊应注重人际关系

Hi:你的画廊倾向于哪类艺术家?
AS:我们没有一种主要的风格。画廊是一个集合概念、展览以及生意的平台,我们会展示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我对作品媒介的关注,反而不如对创作作品的人,我在意的是艺术家,在意的是这个艺术家如何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人类生存条件。其实我十分不喜欢“重要”这个词,为什么某些艺术家就可以被成为“重要艺术家”?这种说法都被用滥了,“有活力的”这个词更加准确。好的艺术家是能够在自身作品中与其他艺术家形成对话,并在历史、发展的层面,准确了解之前出现过什么,之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我们从不会因为一个艺术家的民族、国籍或性别而选择他/她,我们的名单中有中国艺术家,但这并非我们选择与他们合作的原因。

Hi:你认为,运营画廊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AS: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与艺术家、藏家、朋友、学者和策展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同一领域中同僚的关系。如果没有艺术家,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要努力与他们合作,帮助他们进入公共视野,带他们的作品加入重要收藏。
徐震的作品《无题》(左)和Bill Viola的录像作品《探视》(右)
徐震的作品《无题》(左)和Bill Viola的录像作品《探视》(右)
Hi:在你看来,James Cohan画廊的主要竞争力来自什么方面?
AS:James Cohan先生和我都在艺术界工作超过30年。我的父亲Carl Solway也经营画廊长达50年。因此我们对艺术世界和艺术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和经验,了解如何架构有价值的收藏,如何帮助藏家挖掘他们的热情。我认为,正直、可靠和信任这三点非常重要。

Hi:对画廊的未来,你有什么设想?
AS :未来?我还是更重视现在。计划当然也很重要,我一直致力于策划吸引人、有意义和价值的展览。但是我认为保持变通,乐于接受不同信息和想法同样非常重要,这对画廊的整体发展更有好处。

(图/James Cohan画廊)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