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倩 新水墨的个案研究更加重要

作者:王哲 来源: hiart.cn 2013年3月13日 专题人物
谈到新水墨,去年12月曾于今日美术馆与沈揆一共同策划“何不水墨?——刘丹、徐冰、王天德和冯斌个案观察”的李小倩有着自己的看法,作为冷静反省中国文化根基的新水墨艺术实践需要的是更长时间的内心坚持和个案研究的理论支持。
Hi艺术=Hi 李小倩=李

新水墨是时间或类别的特指

Hi:在你印象中,“新水墨”概念的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李:在我印象里,这个概念的出现至少有十几年了吧。印象比较深刻的有2004年鲁虹老师做的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等重大事件。

Hi:你怎么看现在正在兴起的新水墨?
李:水墨在中国一直是有传承的,冠以“新水墨”与我们为艺术冠以“当代”是一样的。什么才是当代?所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应该叫当代,但事实上我们大家在心里都有数,在中国所谓“当代艺术”指的是’85以后注重观念、更具前卫性的艺术。在我看来,“新水墨”也是类似的一个时间或一个类别的特指,大概指那些突破传统技法约束,或以传统的材质反映更具时代性题材的水墨艺术。

Hi:这样一种“特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李:这与中国本身的文化和艺术生态、环境有关系,简单归纳我认为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艺术一度出现第三世界国家共有的文化身份焦虑的问题,渴望与欧美艺术平等交流,同时又要抵制西方的话语强权。而作为中国文化标志的水墨的现代化则给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可发展和探讨的路子。这可算是外因。而水墨画作为中国人世界观和审美观的表达载体,传承有序,尽管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中间有断层,但仍然是中国文化中成长的艺术家所无法绕开的课题,所以在别的艺术形式发展的同时,水墨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不可阻挡的,我认为这是内因。

Hi:这样看来,“新水墨”可能成为一个学术概念吗?
李:不可能。因为水墨只是一种材质,是艺术媒介,我们可以称“新水墨”为一种现象,却不能说它是一种学术观点。

Hi:以你的观察,新水墨与传统水墨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李:首先题材上来说,新水墨的题材不会再受太多的制约,区别于传统水墨中较为固定的山水、人物,反应现实的作品比较多;第二,新水墨在创作技法上不再受到局限;还有一点就是创作观念,当然,严格来说,我认为我们不能将观念单独提出,因为在创作题材和方法中就已经渗透进了艺术家的观念。

Hi:与“实验水墨”又有什么不同呢?
李:实验水墨是以水墨为课题,所作出的各种艺术实践可能性的尝试。在我看来这一时期的很多艺术家创作心态还是在试图迎合西方的艺术观念,缓解自身身份焦虑。近几年的水墨作品相对来说更理智、更冷静,作品的本质更加被重视。

个案分析更适合新水墨研究

Hi:你认为新水墨艺术家在水墨范畴内有怎样的探索和创新?
李:我不赞同将新水墨艺术家统一而论,因为在每一次艺术热潮出现之后,都会有一批真诚的、发自内心创作的艺术家,但是也总有一些看着市场而追风的艺术家,所以一定要拿艺术家个案来分析。要说探索和创新,每个艺术家的角度也不一样,因此也需要个别分析。比如刘丹老师的艺术,是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宇宙观转化为一种微观的角度,他的绘画是在一个凝固的画面中纪录自己将时间和空间进行延展的心理过程。而徐冰老师的文字写生则是在体会书法的内涵时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可以说是对传统书写的一种个性化的诠释。

Hi:在年轻一代水墨艺术家中,你比较看好谁?
李:倒是有几位自己比较欣赏的年轻艺术家,但都是在过程当中,现在还不便于评判。

Hi:在当代艺术范畴内,新水墨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
李:从市场角度来讲,2012年的拍卖表现非常不错。在我个人经验里,中国的艺术藏家中接受水墨审美的很多,所以觉得应该会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比重。从学术角度来讲,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讨论,毕竟我们有传统的根基,只是现在仅仅是个开始,如何既能传承又有发展,首先要靠时间,其次要靠我们去发现、去学习。

Hi:如果新水墨进入艺术史的书写,将会是怎样的地位?
李:我认为这也需要看是谁、是谁的作品。目前的水墨热潮作为一种现象,可能会被今后的艺术史记下一笔。但是目前来看,中国的当代水墨艺术一直在发展,探讨也一直在延续。最终谁的什么作品会被艺术史记载,还需要沉淀。个人觉得最终能够留在艺术史中的,还是能够连接历史和当代的艺术家。


新水墨的发展需要时间

Hi:你认为新水墨能够代表传统复活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形象吗?
李:中国的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个严重的断层,水墨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目前,我们的艺术家在做的,我认为还是一个重新连接传统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说水墨能否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形象,我觉得并不重要。代表中国的艺术可以是任何媒介,只是我相信不管用什么媒介,都将会具有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策略,而这必须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同时又具有突破性。我觉得说传统的复兴可能比复活更合适。

Hi:但是作为一个艺术问题,你认为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
李:重要的是内心的坚持,如果现在流行什么你就做什么,那到头来就会什么也没有,因为流行趋势永远在变。

Hi:在推广新水墨的影响力上你有何建议?
李:艺术机构包括美术馆和画廊等要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展览来支持,在国际上则需要策展人、学术界人士的推荐,将中国最新的水墨成就推广到国际范围。同时,冷静的艺术市场秩序也将有利于一些艺术家的健康创作状态,从而催生好作品。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