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雨舟 经营是画廊最基本的标准

采访:朱凡 2014年2月25日 专题话题
作为上海的老牌本土画廊,华氏画廊已然经过了18年的运营。而在接到采访邀请之际,华雨舟却略显意外,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媒体关注同样带有导向性的缺失。华雨舟认为,中国的画廊被赋予了过多的责任,过分追求巨大的学术概念。而有着画廊主和收藏家双重身份的他,则坚持将华氏画廊定位于原初的样子——关注经营,扎实平稳地发展,健康地活着。这显然是一种画廊业内的“非典型性”活法儿,同样值得尊敬。
Hi艺术=Hi 华雨舟=华

以最起码的标准要求画廊

Hi: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经营画廊的?当时进入画廊业的原因是什么?
华:我进入画廊业是1993年,我在日本学习的就是艺术史,最早是与日本人合作,在香港开了一家画廊。上海的画廊是1995年成立,1996年底正式投入运营的。

Hi:最初华氏画廊的定位是怎样的?
华:90年代初的中国画廊很少,华氏画廊是与香格纳画廊几乎同一时间段投入运营,当时的定位是关注新学院派,我并不希望画廊局限于传统艺术,最初在选择艺术家上也非常稳重,都是一些在学院内功成名就且具有很好技法的艺术家。早期有很多中国美院及川美的合作艺术家,这算是最早的雏形。

Hi:那么华氏画廊从上世纪90年代经营至今,在运营过程中,画廊的定位是否发生哪些转变?
华:没有变化。回过头来看,现在对于画廊的定义,我认为,2004年之前的所有画廊都处于带有发展型的探索阶段。2005到2006年,有很多机构或个人都积极地参与了中国画廊的发展,应该说期间的发展是非常蓬勃的。但我发现,很多机构都带有一些巨大的概念,或是将画廊视为美术馆一般,定位成一个重要的机构,而我认为,时下的画廊如果发生很多问题,也是处于这一方面,因为对画廊赋予了过多的责任与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之下,一个新的画廊希望出来吸引眼球,就可能需要花非常多的精力和费用去实施一个重要的展览。我认为画廊并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对华氏画廊没有更多的要求,也不会为了要求展览的数量而去做展览,画廊正在每年保持一个良好的平稳发展。画廊的工作就是选择一些好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并把好的作品推荐给最好的客户,当客户有任何变化和需求时,可以用我们最专业的知识为其解决问题,让他成为画廊更好的客户,这才是画廊最起码的一个标准。

在画廊的经营之外,我也是一个收藏家。这么多年,华氏画廊并没有在当代艺术家中选择很多重要的展览,但这并不排斥我个人收藏了他们的作品,90年代所有认为重要的艺术家作品我都买过,这并不代表我的画廊必须去经营这一方向。从收藏的角度,我的包容性很强,从写实到抽象,从当代到传统。但我认为,画廊经营重要的是一个平台,应该去展现我所推崇的东西,给被发现的好苗头走出完美的一步,其间,也会有年轻的艺术家通过华氏走向更高的平台,这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成功。并不是画廊都在做很牛的艺术家,就是一个很牛逼的画廊,不是这么回事儿。
选择艺博会依然关注本土市场

Hi:当下,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画廊推广的重要渠道,你如何看待画廊与博览会之间的关系?同时华氏画廊在选择艺博会时又有怎样的考量?
华:上海最早的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是华氏画廊从第一届到2013年的第18届都参加的,在家门口的博览会我认为很重要,短时间内会集中很多嘉宾。虽然后来这个博览会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我也非常纠结,但很多客人已经习惯在这一年一度中来看望,我们如果画廊不去参加还是会引起一些遐想。所以,未来我也还是会每年参加。2013年的ART 021华氏画廊也有参与,作为好朋友推动的精致的小型博览会,我希望他们会做得更好。上海之外,华氏画廊唯一参与的就是艺术北京,我认为这仍旧是目前在中国最具规模而且最具有影响力的博览会,并且画廊每次参与都有比较好的回报。
至于香港艺博会,华氏画廊连续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之后就不参与了。因为从成本核算来说,对画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年轻艺术家的价格不高,即使全部销售了也不一定可以收回资金。我个人又是藏家,在博览会上,画廊主与藏家的双重身份非常耗费精力。新加坡、台北的艺博会也曾参与过。目前艺博会的重点还是放在北京、上海两地,而且以收藏家的身份去看博览会,更轻松。
上海的艺术氛围不能以时间点简单界定

Hi:华氏画廊的空间是否进行过迁移或大的扩充?物理空间上的转变对画廊运营有哪些影响?
华:最早是在古北新区,空间非常棒,后来接受了上海恒隆广场的邀请进入上海最好的百货公司。3年后购买了自己的空间,最终选择了红坊艺术区,是因为艺术区聚集了上海多家重要画廊,未来如果红坊没有变化,画廊也不会有变化。华氏画廊入驻红坊也差不多三年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艺术园区,为画廊提供了很好的配套设施,开幕期间的人流、车流都可以承担,空间也是园区内最好的位置。我们在红坊也成立了画廊联谊会,会联合举办一些如文化上海等重大艺术活动,使得观众和藏家更为集中有效的看展览。

Hi:华氏画廊作为上海重要的本土画廊,如何看待画廊自身运营和城市之间的关系?
华:搞艺术的人都知道,艺术的重心在北京,包括拍卖和艺术机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并不代表上海不需要好的画廊和好的美术馆,上海也是重要的文化产地,在经营特点上更加脚踏实地一些,比如龙美术馆丰富的收藏就是个例子。从心态和做事风格而言,并不是说上海比北京弱很多,或是不具备很大的收藏潜力。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这么多年,现在所处的环境仍旧是一个发展的阶段。未来,上海可能会出现更重要的美术馆或是更重要的收藏家,同时也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画廊应运而生,这不能简单用一个时间点来界定。

Hi: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有消息称将引进多家国际一线画廊进入,你如何看待这对上海画廊生态的影响?
华:目前的上海不会因为自贸区的建立,而改变画廊的生态。自贸区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以新加坡为参考。新加坡成立自由港,但吸引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画廊并非易事,政府下了很大力度,又推出了艺术登陆新加坡。连续几年的新加坡博览会真正做到了亚洲博览会的内容。香港巴塞尔博览会固然很高大很澎湃,有很多重要画廊参与,但我个人认为,从对画廊的实际意义而言,新加坡做得更好,包容了整个亚洲概念,包括东南亚、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日本,同时也为一些国际画廊预留空间。而香港艺博会的配置则是明显以西方画廊为基础,加入了些许中国画廊,其实其目的是通过香港的平台将西方画廊的艺术品销售到中国。任何一家亚洲的画廊入选看似光荣,但实际上不管是从关注点还是从展位而言,都是被视为弱者。这样,亚洲画廊就不愿把主要客户带到博览会上,这显然是香港艺术博览会所碰到的瓶颈,为客户资源而来,却流失了很多周边的潜在客户。假如说香港博览会的平台有40%以上都是国内乃至周边的重要画廊,他们自身所带的客户资源已经足够消化整个博览会。这就是目前香港最大的困境。
维持健康就要面临调整

Hi: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营,你个人对于华氏画廊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华:十多年来,华氏画廊能够生存到今天,其生存方式与生态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这种健康的状态会保持下去。在目前市场较弱的情况下,维持就需要面临一个大的调整。从2013年开始,我们也在展开一些与其他画廊的合作,画廊的艺术家永远有限,同时不可能每天都做这部分艺术家的展览。未来,华氏画廊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于培养年轻艺术家,利用现有的平台与国内外画廊密切合作。另外会将画廊收藏家的收藏品调整及再销售。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画廊除了完善自己的经营平台之外,也要与更多的画廊合作及收藏家合作,这可能才是未来健康的生存方向。

Hi:2014年华氏画廊有哪些展览计划? 
华:会有几个年轻艺术家的个展,同时还会有群展。会与北京、四川的画廊进行一些合作,同时与台湾的几家画廊也有一些合作的项目。

(图/华氏画廊)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