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育才 从传统中走来 力推本土艺术

采访:史伟图片提供:龚育才摄影:董林 2015年11月30日 专题话题
李津12米长卷作品《两只蝴蝶》在本季佳士得上海春拍中以597万成交,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这位亚洲私人藏家便是龚育才。近现代书画、写实油画、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均在他的收藏序列中,他从“传统”走来,不断在传统与当代之间行走,“我做收藏,不看名头、不看市场,只要打动我”。龚育才身边收藏近现代书画“十大名家”的朋友很多,他更希望他们将关注点转投到当代艺术,他说那才更有成就感,他更强调中国人应该更关注本土的艺术。
藏家 龚育才
藏家 龚育才
Hi艺术=Hi 龚育才=龚
因爱而藏 理清艺术消费、投资与收藏的关系 
 
Hi:你是何时开始介入艺术品收藏的?
龚:大概十年前开始的,此前我对艺术品一窍不通,当时我的助理喜欢艺术,也常带我去看展览,收藏之路也就从此开启了。
 
Hi: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在收藏? 
龚:大部分作品来自拍卖会竞拍,也有部分是购自专业的画廊机构,比如在Hi艺术中心收藏到刘天怜的三件作品、颜石林的雕塑等。作品涉及的媒介比较广泛,包括国画、油画、雕塑、当代艺术,装置、摄影这类少一些,没有构成体系化的收藏。
李津《两只蝴蝶》1389×52cm 设色纸本 2006
李津《两只蝴蝶》1389×52cm 设色纸本 2006
李津作品《两只蝴蝶》苏伽美术馆品鉴现场
李津作品《两只蝴蝶》苏伽美术馆品鉴现场
Hi:据我所知,你收藏了不少写实油画,现在如何看这些作品?
龚:前几年确实收藏写实油画比较多,艺术家包括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李贵君等,但收藏方向随着审美情趣的变化也会发生改变。艺术市场各个板块呈现出多样性,但我特别反感盲目跟风某个潮流,不喜欢肯定不会买。可能五年、十年之后再看不那么喜欢了,但并不会对当时的购买行为后悔,因为当时是喜欢的。艺术品消费、投资与收藏是属于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有些东西你喜欢就买,没必要去考虑未来作品的升值空间。如果以投资为主要目的,就要花心思去研究作品的市场动向与投资回报。而收藏则出于个人真心喜欢且决定长期持有,如果价值大的话就需要请教专家。在购买任何一件艺术品之前,我会先想清楚这件作品是用来干嘛的,有消费、有投资,也有收藏,不能一概而论。
李贵君 《熟悉的目光》 90×60cm 布面油画 2006
李贵君 《熟悉的目光》 90×60cm 布面油画 2006
杨飞云 《一杯红酒》 185×115cm 布面油画 2009
杨飞云 《一杯红酒》 185×115cm 布面油画 2009
当代水墨,从传统中创新并不易
 
Hi:你的收藏理念是什么?
龚:谈不上收藏理念,我做收藏有两个角度:第一,单纯地看作品的艺术水准,主要从学术及市场价值方面考量,比如我收藏的近现代书画;第二,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更带有实验性,这类作品观念性及开放性更强,包含非常多的可能性在里面。对于当代艺术,我是抱着喜欢就收的态度。
 
Hi:当代艺术作品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龚:我将欣赏当代艺术品视作对生活的有益调节,它可以释放工作压力,偶然之间它可能会触发某个灵感、产生神奇的心理感应,甚至可以打开思路、给人启发,这就是当代艺术有意思的地方,但我并不会去刻意研究一件作品的观念、材质、表现手法等,很多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Hi:你在拍场买下了李津的《两只蝴蝶》,也创造了李津作品的又一高价。那么你为什么对当代水墨产生兴趣?
龚:水墨作品我一直在收藏,传统的多一些,当代水墨的收藏是从李津开始的。当代水墨作品,首先必须有传统文化的积淀与长期的训练,有此基础才能谈突破与创新。在这个古老的传统文化系统中找到一条新路并不容易,这也是我欣赏李津的原因,他的作品既有传统元素又有当代观念,而且真实不做作,很容易产生共鸣,每过一段时间看他的作品都会有新鲜感和新感悟。年轻的水墨艺术家我也会关注,包括当代工笔、创新的水墨,他们未必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创作者,我做收藏不看名头,唯一标准是能打动我。
刘天怜 《花丛下的梅花鹿》 120×120cm  纸本设色  2013
刘天怜 《花丛下的梅花鹿》 120×120cm  纸本设色  2013
郝建涛 《混沄之往No.25》 110×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5
郝建涛 《混沄之往No.25》 110×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5
聚焦年轻一代,是在收藏未来
 
Hi:在你的收藏阵容中,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占比有多大?
龚:目前比例还是很大的。我们70后是过渡时期的一代人,小时候还经历过一段比较艰苦的日子,对以后的生活还是有影响的。而80、90后的生存环境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没太大生活压力,思想开放自由,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更能反映真实的自我和社会现状。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极大地压抑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社会特别需要当代艺术的滋养,更需要年轻艺术家多元、开放、鲜活的思维及作品。 
 
Hi: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尚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你对年轻艺术家的未来怎么看?
龚:我是比较看好的。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相关,正如纽约取代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中心一样,艺术中心转到中国是必然趋势。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有两个领域将引领世界艺术潮流:当代水墨板块、年轻艺术家创作。若干年后,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文化中心也必然转移到中国,更新一代的年轻人崛起,他们更自信和富于独立思考,他们的审美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现在,张大千、齐白石的作品已无法打动他们,因此不要忽视80、90后艺术家,收藏他们的现在就是在收藏未来。
 
作为藏家而言,持有历史上公认的名家之作的确会产生心理满足感。但我认为,这种满足或“附和”还不够有趣,真正的成就感应该是去发现、探索那些尚未被市场认可的作品和艺术家。现在很多80、90后的艺术家默默无闻,作品价格也非常低,你对他们持续关注二、三十年之后,如果有人成为世界级艺术大师,那时候的成就感会远远超过收藏一件经典的齐白石作品。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概率非常之低,但一旦国运来了,谁说得准呢?半个世纪以前,谁会想到世界艺术中心会转移到几乎没有文化可言的美国呢?当然这是我个人对于收藏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郝朗 《孤独症患者1》 250×110cm 布面丙烯  2014 
郝朗 《孤独症患者1》 250×110cm 布面丙烯  2014 
龚育才 从传统中走来 力推本土艺术
中国人更要收藏本土艺术
 
Hi:你如何看待当下的艺术市场发展态势?
龚:纯粹从市场角度看,艺术市场与资金量有关,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没有太大关系。流通资金充裕的话,市场会景气,艺术品的价格自然会提高。但这两年整体的资金量是比较紧张的,后续也不容乐观。 
 
Hi:油画、雕塑、装置、新媒体、抽象、水墨、影像等等,当下的收藏趣味变得多元,那么你会对此持什么态度,哪些类型的作品会进入你的收藏阵营呢?
龚:我认为中国人还是要去关注、收藏中国本土的艺术,中国具有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以及庞大的艺术家群体,也为藏家提供了多重选择,而且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此为其一。其二,对于不了解、没有研究的领域,没必要盲从或冲动购买,比如国外的油画作品我会慎重收藏,因为我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也不了解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位置以及他各个时期作品的情况。
 
Hi:在你看来,当代艺术的收藏会呈现怎么样的趋势? 
龚:还是上面提到的两种:传统和当代相结合的作品、年轻人的创作。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