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落二十年之后

作者:吴亚男 来源: hiart.cn 2012年4月27日 专题话题
还记得去年由于高古轩及白立方的登陆香江,引起内地艺术产业间的一阵议论,其中“究竟中国人已经准备好购买西方当代艺术了吗”是最被频繁探讨的一点,当时不少艺术专业人士包括皮力,一再宣导中国藏家勿再重蹈日本90年代的错误,此举不但将影响刚建立起的中国收藏体系,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生存空间也会被压缩,造成文化挤兑。
日本在90年代泡沫经济时,曾大量购入西方现代艺术,泡沫之后,日本疯狂一时的“脱亚入欧”共识被摧毁的一塌糊涂,向美国看齐之路尽管得继续向前,日本人却在创新进步与维持传统两者之间犹豫拉锯,尤其在当代艺术方面,资本与艺术占据天平的两边,鲜少有交叉点。
日本从1955年后开始摆脱战后的阴影,走上高度成长的快车道,而来自欧美的社会观及生活观都已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遗憾的是,日本经济已经达到真正的国际化,日本人们普遍心理却远远没有国际化。自富自足的社会造就日本人的排外及封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构成了厚厚的障壁。

除了村上隆、奈良美智、草间弥生及杉本博司等几位早期就往海外发展的艺术家,日本当代艺术对海外的输出似乎只剩下“卡哇夷”。日本强势的经济实力,为什么没有与其相称的艺术产业市场?当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顶峰时,是否预示着数十年前席卷日本的那股艺术品热潮,也同样会发生在中国?当然中国与日本的背景文本不尽然相同,但是在同样面临全球化及资本主义的蔓延下,从日本的案例中,究竟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980~1990年——日本经济高潮

1964年的东京奥运,让日本的景观彻底变了。奥运会一来,古老的一切都走了。战后日本人的生活目的就是赶快富起来跟美国人一样过上好日子,日本开始迈上经济高度成长的时代。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第三的水准,经济高度成长的反效应逐渐明显起来,时常担纲村上春树小说背景的大学学运在社会上开展。虽然社会时有矛盾,日本民众基本上对未来还是乐观的,社会处于一种经济发达,消费生活烂熟的高峰期。

永远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泡沫经济,是由1985年在纽约举行的国际金融协议开始的,“广场协议”一签订,1美元从兑换240日元,变成1美元兑120日元,日本人的购买力在一夜之间翻了一倍,人们开始热议房产、股票、外汇,包括艺术品,它们全部成了炙手可热的标的物,几乎每个人都穿着名牌服饰,花大笔钱喝最高档的红酒(有点类似2006年的中国)。那几年的日本,简直成了没日没夜的嘉年华。

1987年,安田保险公司的后藤泰男在伦敦佳士得以60亿日元购入梵高的《向日葵》,隔年,百业龙头三越在伦敦苏富比以3850万美元购入毕加索《杂技演员与年轻丑角》。根据统计,1987年1至8月,日本海关总共进口了价值734亿日元的西方艺术品。

1989年的最后倒数几天,日经指数达到38975点的历史最高记录,此后开始下跌。1991年,指数跌破20000点。泡沫经济只维持了5年左右。此间虽然有些人在炒股票中赚了大钱,也有不少人借高利贷买空卖空,结果破产或背上重债,造成许多家庭悲剧,整个社会秩序及价值观大扭转,日本媒体后来把90年代称作“失落的十年”。

1990~2000年——当代艺廊大量崛起

“失落的十年”展开,随着日本经济形势的恶化,那些曾经被日本富豪们拿来炫耀的西方艺术品成为银行的抵押品,或是滞留在私人藏家手中,有行无市。退潮后的日本美术市场,转了一个方向寻找生存空间。泡沫经济余威下,当代艺术画廊从90年代开始大量崛起。画廊主们也说不清为什么大家几乎同时开起画廊,Rontgen、小柳、洗澡堂都在90年代初出现,之后还有三潴、大田、小山登美夫等画廊。90年代,日本艺术圈仍以古董及现代派艺术为主流(或许现在还是)。画廊租借方式,让当代艺术家苦于没有场所发表作品。同时以村上隆为首的一群不到30岁,一毕业就碰上经济泡沫的学生,比如长谷川佑子、山本裕子、中村正人、中泽英树、工藤树木等人成天聚集在咖啡馆讨论、争吵何谓日本当代艺术,苦思如何突围日本古董占领以久的艺术场域。

这时村上隆遇到池内务,身为日本古董商大腕长子的池内务刚创建日本第一个当代画廊,经常在空间里展示前卫的当代作品,相谈甚欢之下,他们与《美术月刊》主编椹木野衣决定联手组织村上隆的第一个展览,他们还说好,这个展览不能太普通要有音乐,必须面向观众。1992年,《异常》一展开幕时,整个画廊乱哄哄一团,没有一点秩序,还有艺术家无预警地将作品带来画廊展示,艺术家们躁动不已,似乎预感到源自日本本地的当代艺术就此展开。

后来坐在咖啡馆里的这群人中,有的成了国际艺术明星,有的开了画廊,有的成为美术馆策展人,以各种角色活跃于日本当代艺术圈,90年代初日本这场躁动后来被比喻为80年代末的“英国YBA浪潮”,村上隆就类似达明·赫斯特的角色。

2000年之后——短暂美梦

90年代之后,日本当代艺术有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即便在当时,开画廊是一种偏向个人喜好选择,不是赚大钱事业,一年卖了几张作品就足以供画廊存活。之后村上隆有了一个交流学者的机会,去了美国。到了2001年,随着村上隆的出名,欧美画廊开始密集进入日本寻找下一个村上隆,加上当时台湾藏家大量的关注买入,香港佳士得的推波助澜,画廊主们以为长年的经营终于要有所收获。没想到,不过几年的时间,邻近的中国经济开始一路攀升,欧美及台湾藏家转向中国,带给我们的就是自2004年起,中国当代艺术井喷的那一道风景。那几年,相比中国当代艺术的生猛喧哗,日本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无毫声响。

反思日本在90年代的惨败,从社会经济到民族性,不难理解日本社会高速成长后的滞缓及害怕艺术市场的旧事重演,日本人就此失去疯狂的资本。如果财富的突然爆发,注定会使热钱流向人类精神堡垒─艺术品,我们是否该清醒的辨识这一场艺术金钱游戏?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