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PK西岸 当代艺术在哪里更“宜居”?

采访:吕晓晨 2017年3月23日 专题话题
随着2012年“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博览会、美术馆、画廊纷纷落户西岸,这里正在崛起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新据点,与北京的老牌艺术区798大有分庭抗礼的趋势。798这些年经历风雨,“二房东”和租金让有些画廊撤离,但最“劲爆”的,莫过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易主新闻。可被视为798地标的UCCA去向不明,这是否会成为798命运的又一个拐点?
2002年,美国人罗伯特租下了798厂区的回民食堂,将其改造为艺术书店。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有73家艺术租户入驻,798从一个工业厂房变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直到今天名声依然在外。
 
相比之下,西岸的成长比798晚了十年:2012年“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建设正式启动,此后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两家重量级美术馆入驻,为黄浦江边这块宝地坐镇;仅2016年下半年,没顶画廊、艾可画廊、香格纳画廊、马凌画廊、华氏画廊、hiart space相继入驻,西岸作为一个“新人”,影响力却直逼北京。
798艺术区PK西岸,这是一个脑洞大开却可以引发人思索的话题:798作为老牌艺术区,画廊数量首屈一指,不乏早已驻扎此地的国际画廊如佩斯画廊,以及兼具口碑专业度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站台中国、杨画廊等画廊;并且拥有如《Hi艺术》、CANS艺术新闻等艺术媒体,艺术业态相对完整。同时798坐拥咖啡厅、餐厅、便利店、超市,周围有公交车站、地铁站,交通相对便利。但最令人诟病的,也是不可忽视的硬伤莫过于798毗邻的大山子路口,堵车情况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就连私人车辆临时出入园区都需要1.5元的过路费。
而西岸的交通路况比起798可谓天壤之别,堵车状况几乎不可见,据悉龙美术馆的停车费从25元/天调整为免费。随着西岸博览会的产生和发展和西岸保税区的建设,当代艺术在这里逐渐站稳脚跟并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与最近的地铁站还有一段距离且周围没有公交车站,公共交通不便,周围餐饮较少且有一定路途,这个年轻的艺术区现阶段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便的地方。
 
 
采访嘉宾(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
张明放  亦安画廊负责人
许咏涵  八大画廊总经理
胡婷婷  hiart space经理
林正     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负责人
周艟     青年收藏家
孙宁     站台中国负责人
杨洋     杨画廊负责人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
Hi:这些年很多老牌画廊退场,越来越多的纪念品店、婚纱摄影进入798,在你看来这对798有怎样的影响?
夏季风:难以忽略的事实是,大多数重要的画廊依然集中在798。的确也有一些画廊退场,但同时也有一些重要的画廊迁入,正如每年总有一些画廊倒闭,紧接着就会有新的画廊在前任倒下的地方开张。这种强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并非画廊业独有,或许在其他行业中更加激烈。而纪念品店、婚纱摄影、餐饮等产业的进入,也不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首先表明798存在这样的市场需求,其次,在他们各自的行业里同样存在着自我调节、平衡和淘汰的机制,显然也很难喧宾夺主成为艺术区的主体。如果798清一色是画廊,没有任何其他的附属性产业,就像一株杂草都不长的玫瑰园,有时候想想也是很无趣的。
张明放:当年我去798一是便宜二是方便,现在整个格局不一样了,在我看来798会逐渐变成一个像南锣鼓巷的旅游景点。估计798最赚钱的就是餐饮业务了,画廊就是陪衬的。
林正:我觉得就798的立场来说应该是没有影响,因为他们是营利单位,不管什么样的商家进来,只要总体的画廊数量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没有太大影响,能替单位赚钱其实还是最重要的。就大部分群众来说,影响也不大,因为多数对画廊及艺术还是不了解。但对画廊来说影响就比较大,劣币逐良币,就我们这里而言,本来跟我们说是打算打造画廊一条街,但目前只有更多的商店进驻,营造了商品一条街的氛围,画廊在这条街上反而格格不入。
许咏涵: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过多的不是艺术方面的产业入驻798也就冲淡了798本身的独特性和在艺术方面的重要性!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将不再进去参观画廊也会持续离开798,未来的798很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后海旅游景点。
周艟:每次去798,对画廊的体验度越来越不如以前。非艺术的商业度越来越高,进驻的品牌质量参差不齐,已经沦为了偏大众化的旅游景点。
 
林正     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负责人
林正     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负责人
Hi:星巴克如今也入驻798了,你认为这会给798带来什么?
林正:我觉得是否是星巴克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不是星巴克,也可能是其他咖啡厅。就我的看法来说,有星巴克可能比其他咖啡厅好多了。星巴克来到这里主要说明了这里的人流量及消费人群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像目前7-11在798一样。而总的来说,星巴克带给798本身更多是物业的房租收入,对艺术区的提升其实没有太大帮助。
周艟:这倒没有什么,星巴克已经是个再大众不过的品牌了,进驻798不过会引来固定的消费群体。
夏季风:其他的某些咖啡馆可能需要做好退场的准备了,不能总是画廊。
张明放  亦安画廊负责人
张明放  亦安画廊负责人
Hi:在生活配套设施上,你认为798和西岸的优势各在哪? 
张明放:我在搬走之前,每天去798上班找不到车位,交了钱却没有服务;很多国外的展览有时也受到限制,这也不能展那也不能,798周围的饭也并不好吃还很贵。
林正:地区的发展除了自身成长外,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也很重要。798在中国其实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观光景点,从一开始的自然形成,到政府的支持及宣传, 798周遭已经形成更成熟的生活圈。但这样的繁荣对艺术氛围来说帮助并不大,其实也可以作为西岸的借鉴。西岸的优势是它经过这些年对文化产业的观察,可以更明确自身的需求,而不是被政策牵着走,因为不能为了方便性而去破坏艺术区的发展及整体规划。
胡婷婷:798的活动范围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基本步行500米就可以找到咖啡厅、餐厅。但是在西岸,龙美术馆距离余德耀美术馆则有1.5公里,步行估计要有15至20分钟。附近相对成熟的商业中心距离龙美术馆较近,但大部分还是以外卖为主。据了解,近一周龙美术馆停车场已经实行免费停车制度。
周艟:798和西岸在配套设施上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只是西岸需要开发的比798更多。
夏季风:在生活配套设施上,我觉得西岸目前还比不上798便利,也许现在人流量还不够大。当西岸的画廊机构达到与798一样密集,人流量越来越大,餐厅、咖啡、停车等等现象恐怕也会和后者一样。
许咏涵:798发展的比较早所以整体的配套都比较完善,上海跟798比较雷同的应该是M50艺术区发展早,而且交通方便,西岸因为刚发展交通吃喝其实都不完善。
孙宁 站台中国负责人
孙宁 站台中国负责人
Hi:在画廊品质、展览类型上,你认为798和西岸各自有什么特点? 
杨洋:很多人都觉得798很土,很脏很乱,但我还是喜欢在北京待着,接地气,比较生活化,这里面有艺术家有画廊这么多好吃的餐厅……包括新开的茶所,我们也经常去喝茶,798的氛围包括北京的艺术人群也是多样化的,我觉得这边待的氛围很好。上海我也去看过,太规整了,从风景到建筑到展览都特别精致,偶尔去看看就很好。艺术氛围来说还是北京更浓烈一些。
夏季风:我觉得并非798和西岸的差异,也不是北京和上海的地域原因,而是与画廊个体各自的学术定位、方向有关系。在798,毗邻而居的两家画廊,呈现出来的气质都可能大相径庭,想必在西岸也不例外。
张明放:我离开上海十多年了,当时上海买东西的也很少,格局太小,现在应该好一些了,但应该也好不到哪里,毕竟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我不会回上海,不会走回头路;但我也不后悔来北京,虽然我也不喜欢北京。
 
孙宁:在我看来西岸代表了上海的气质,更加国际化,这几年上海有很多国际艺术家的展览,无论是国际艺术大师还是国际上名气没那么大的艺术家。798在北京,国际的相对少一些,展览更本土。美术馆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上海观众是有门票消费意识的。
胡婷婷:相对于798的画廊格局以及展览风格而言,西岸显然更具吸引力。一是在于其“年轻”,二是有一批“做事漂亮”的人在不断刺激着大众的敏感神经。尽管hiart space落户西岸还不到半年的时间,但是从我们开幕以来的第二个展览项目“网格状态:张周捷个展”的积极回馈来看,上海值得你去做一些更激进的艺术项目来扩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可能性。
许咏涵:798和西岸的画廊各有各的特色,也都有国际大画廊入驻,但西岸因为有几家美术馆所以会比较多展出国外知名的艺术家。
周艟:北京是大本营,上海是舞台。没有必要加以讨论上海和北京的气质区别,因为分工、职能是不一样的。
胡婷婷  hiart space经理
胡婷婷  hiart space经理
Hi:如今789艺术区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西岸有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坐镇,这是否会对两地的艺术趋势有所引导或影响?
胡婷婷:798与西岸很难做一个公平的对比,从体量与运营模式来看,都不具有可比性。自2012年起,上海独有的艺术生态开始出现,这一年龙美术馆浦东馆成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2013年ART021成立,佳士得入驻上海,到2015年西岸成为美术馆、博览会、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的综合体,直至2016年秋保利拍卖强势进军上海,进而弥补了上海二级市场的薄弱环节。可见,任何一个地区的艺术趋势都不是一两个美术馆可以引导或影响的。中国的当代艺术还仅仅是初级阶段,它会面临更多类似的壁垒,但是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许咏涵:这一定有影响,因为好的美术馆或艺术机构会带动整体的艺术氛围。目前大家应该会感觉到上海的艺术活动更活跃,而且全年艺术活动不停。
杨洋:好的美术馆的评价标准是一年的返客量是多少,到底是去应和大众的品位还是要引领当中的品牌,要怎么引领,要怎么吸引观众来美术馆。中国最好的就是人多,尤其在上海对于展览的门票是有消费意识的。在北京如果做贾科梅蒂的展览收不回来那么多钱。上海还是比较“洋气”,比较国际化。
夏季风:美术馆或者非盈利艺术机构,对于当代艺术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西岸没有龙美术馆和余德耀美术馆,或许就不是现在的西岸。传闻中的UCCA何去何从不得而知,假设有替代机构进来,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差,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我觉得798多年累积的成熟度,恐怕都不会脆弱到因为一家机构的调整而不再是798。
周艟:西岸的私人美术馆的活跃,一定程度上会将整体的艺术趋势引向上海,这是毋庸置疑的。
周艟 青年收藏家
周艟 青年收藏家
Hi:在国际化方面,798坐落在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而上海也是和国际高度接轨的现代化都市。若国际画廊入驻,798和西岸的哪个可能性大?
杨洋:这两年上海的势头很猛,有很多很棒的大型大师展。政府支持加上自贸区的配合,才可能做这些项目。在北京去申请这样的项目特别难,因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美术馆也有相关政策,北京对当代艺术不支持也不反对。
周艟:目前看来西岸的条件更好。去年西岸博览会之后,我和一些西方的画廊主聊过,他们对西岸充满了极高的兴趣,所以未来国际画廊入驻西岸的可能性一定会增加。
张明放:我的画廊搬出来是因为我觉得798大势已去了,那里已经不适合我这样做画廊的了,我觉得那边更适合佩斯这样的国际画廊。
林正:如果是以现在的时间点看,我觉得入驻上海的机会较大,虽然也不一定是在西岸。ART 021及西岸的博览会,让来到上海的国际画廊了解这里的环境及收藏群体,而且国际画廊来中国,其目的很大一程度就是因为藏家群的成熟度及对国际艺术品的接受度。这些都让国际画廊更容易熟悉及选择这座城市。
许咏涵:我认为是西岸,因为798目前整体的感觉更像旅游景点不像艺术区,西岸是很明确就是画廊和美术馆。
夏季风:如果换作是我,会选择两地都入驻。
许咏涵 八大画廊总经理
许咏涵 八大画廊总经理
Hi:你认为对于新兴美术馆和画廊来说,入驻西岸和入驻798,哪个是更好的选择?
许咏涵:新的画廊我会建议M50艺术区,因为艺术区周边配套很成熟,M50艺术区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名声,已经有稳定的参观人群,而且未来比较没有会拆迁的风险。西岸比较适合已经开了一阵子有自己客群的画廊,798早年绝对是画廊入驻首选,但后来因为物业管理非常糟糕,整体规划还有后来招来的商户和园区定位都破坏了整个798原有的优势。
杨洋: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798是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艺术区,不像西岸是政府规划成的艺术区,找有钱人和资本来做这些事。上海这两年开了很多的收藏家的空间,和画廊是不一样的,这些藏家要不断推自己的兴趣,不以营利为目的。画廊的重要性一是推艺术家树立自己的品牌,艺术品销售对市场的推动是非常有效的,比方说你买了林科的作品,你会一直关注这个艺术家在干什么。没有买卖交易大家只是说去看一下的话,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上海应该多一些好画廊。但我更喜欢北京,北京的生命力还会更旺盛一些。
孙宁:主要看机构的关注方向了,如果关注国内的当代艺术,当然是在798。如果北京的艺术家聚集区拆完了,艺术家都离开北京了,那我们画廊也只能跟着跑了。
周艟:还是西岸。
杨洋 杨画廊负责人
杨洋 杨画廊负责人
Hi:除了798和西岸(即北京和上海),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成为下一个当代艺术的新据点?
周艟:如果要说一个新的集合性的据点,目前很难找到像798、西岸这样非常明确的地方。但我自己观察下来,大家对上海法租界一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常驻的艺术家和艺术从业人士也越来越多。
许咏涵:一个艺术区的形成很不容易,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上海就是M50和西岸艺术区,北京是798艺术区。
夏季风:深圳,显然。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