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美军 在二维平面里杜撰过去进行的片段

作者:郑啸川图片提供:玉兰堂摄影:董林 2018年7月25日 专题人物
高纯度的色块,平滑的肌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体被符号化和放大,营造出一种宛如小品似的幽默,这是我对付美军作品的第一观感。
艺术家 付美军
艺术家 付美军
在创作上付美军是任性的,执意将透视和景深排除在画面之外,用割裂的视角观察三维空间和时间,精挑细选了每一面、每一个颇具玩味的片段,重洗再造再组合后热情地在二维画面中呈现给观众。
纵观其之前的作品,一直有“误差”的因素贯穿其中。“绝对误差”作为2016年的个展也早已是过去时,冥冥之中也与本次个展的名字“过去进行时”不谋而合。
害羞且不热衷社交的付美军在传达其作品理念的时候显得尤为执着。就像他在欣赏别人作品的时候,透过作品本身,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作品深处的故事;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在观众眼中不仅仅是一个静物,一处风景,而是可以归纳成一个动作,一个状态。
于是便有了以下对于作品,对于动作和状态,对于事件和过程的讨论。
《折叠的风景》 180×150cm+40×30cm 布面丙烯 2017
《折叠的风景》 180×150cm+40×30cm 布面丙烯 2017
《被挪移的平面》 150×200cm  布面丙烯 2018
《被挪移的平面》 150×200cm  布面丙烯 2018
《错位》 160×200cm×2 布面丙烯   2017
《错位》 160×200cm×2 布面丙烯   2017
Hi艺术=Hi 付美军=付
 
Hi:“过去进行时”是一个英语里的时态,你为什么用了这个词?是借此与过去的作品发生联系吗?
付:语法中的“过去进行时”,往往表示过去某一时间段内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或状态。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定时间段内一连串动作导致的事件,但现在不一定结束。的确我们在这次展览画作中看不到真实的具体动作或者状态,能看到的都是不确切形状的聚集或分散,但这些形状的组合却让人感受到某种现象的发生,它并非明确的具体动作和事件。比如《折叠的风景》里一弯清泉在山涧流淌,柔软地泉水被折叠为布一般的形态,形成暂时的“断流”,这是对“流”这个动作的定格。被翻阅的《116页书》由从左至右共116个色层构成,在一定时间段内层层堆砌构成厚度,在这里时间表明阅读的过程。由山、树、云构成《平行风景》中对画面做一番整改,几颗树以上下或左右的方式造成边缘线的上下平行或左右对称。平行意味着在几何向量里不相交集,这是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标准风景,虽然也的确就是个风景而已,但是由于我的介入,那些看起来富有秩序的风景却似乎有了对抗自然干预和斗争的本能。我从时间和运动两个角度出发,时间衡量变化,变化产生动作,动作导致事件,所以选定这个名称,没有考虑与过去作品直接关联,名称仅仅是对此前阶段的概括。
《脏物2》 15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脏物2》 15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弧形痕迹》 150×180cm 布面丙烯 2017
《弧形痕迹》 150×180cm 布面丙烯 2017
Hi:作为云南的傈僳族人,生于大理,长于大理,在重庆念完研究生后留在重庆创作,最近听说又准备回到大理,为什么没有像很多艺术家一样,毕业后前往北京等大城市?
付:北京过于“紧张”,任何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需要按计划行事,于我而言相对放松地环境更适合我。
 
Hi:对于创作而言,云南给你的独特养分是什么?
付:我想是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熟悉的视觉对象吧,在我这里没有特别“洋气”的东西,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
 
Hi:从2015年的“绝对误差”,到2016年“偏移的对角线”,到今天“过去进行时”,六年的时间里,你觉得自己在画面上的变化有哪些?
付:直观看变化并不大,依旧在关注具体对象。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我想是侧重点的不同。可能以前我画一面墙,在意的是墙体厚薄的差异变化,而这一次我更进一步把细微的误差制造成墙体间的错位感。比如《厚薄不一的墙》中我用起伏的边缘线表示墙体厚薄的不一致,而在《错位》中,原本延伸出去的屋漏痕迹侵蚀到纵向墙体的平面,这种错误的透视现象在画面中产生视觉错位,前后变得含糊其辞。有缺陷的桌椅在两个墙面中合理存在,又或是同一位置墙体间强行镶嵌都说得通,好像被赋予了某种动态,此时右边的墙体似乎有些微倾斜。同一个对象,以前如果像产品描述的分类名词,这一次我希望它具备动词的属性。
《姥姥 》 15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姥姥 》 15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暧昧》 15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暧昧》 15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
Hi:是什么推动了这些变化?
付:2016年底做了《黏稠》,在两只排刷搅动高强度纤维塑料液的过程中,由于搅动速度与干燥时间的不均衡,液体凝固,排刷被定型,持续的动作将笔刷和笔杆分离,此时一个具体动作被定格。我发现这件不成熟的东西满足了我的诉求,它的确就是把刷子而已,却暗示一种动作,于是就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事件的创作。
Hi:相对于过去的两次个展,这次的“过去进行时”最大的突破在哪?
付:由一个现象延伸到某种动态。好比2015年我画对角线上偏移的花朵,出发点肯定是偏移绝非花朵,而到了2017年,当我把一个风景倒塌的过程描绘出来,同样的位移,以前仅仅是偏移,这次却带出一个过程。
 
Hi:迄今为止,你的创作线索是什么?从你作品面貌来看,既有抽象的概念,也有具象的符号,甚至也有过现成品拼贴,对此你是如何考虑的?
付:从最早制作过程中的手工误差,到具体对象中对于偏差的寻找,到如今视觉动态的产生,仍然是这些点,每个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而已,中途也有一些节外生枝的收获。至于时而出现的抽象图案,不代表我在从事怎样的抽象艺术创作,我更愿意把那些不可辨别的模糊形象理解为是对现实物的象形化,和抽象艺术关联并不大。
 
Hi:你的画面中出现过牙齿、脚、指甲、一袋米、苹果、盘子、车、灶台等日常符号,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作为表达对象?是随机的,还是有特殊的考虑?
付:应该说是寻找相对典型的对象。比如我想找时间造成的痕迹,我觉得牙齿由白变黄,红茶和绿茶在杯体留下的印痕就很具备典型性。物理痕迹的产生是表达事件存在的有利佐证。比如案板和食物上留下的痕迹表明“切”的动作已然发生,所以我画了《切割的痕迹》。不听使唤的雨刮器在挡风玻璃上留下的《弧形痕迹》,表明一种圆周运动正在进行。爆胎导致的车体《失衡》,使得对象产生倾斜弯曲,一根被倾斜力绷炸的钢丝绳都在说明事件的发生情况。
《条带状食物2》 120×100cm×2 布面丙烯   2017
《条带状食物2》 120×100cm×2 布面丙烯   2017
《两种肉》 40×60cm×2 布面丙烯 2017
《两种肉》 40×60cm×2 布面丙烯 2017
Hi:你的作品命名方式又十分具象,大多以物品名称或者具体动作命名,对应抽象的画面,是在追求一种抽象和具象间的平衡吗?
付:对图像的解读和理解,会受到文字提示的干扰。因为语言描述会引出画面与特定场景的联系,我能做的是使两者尽量吻合贴切。
Hi:你用长指甲代表《姥姥》,用女人趴在地上露出的大腿和翘起的鞋底表达《暧昧》,用窗子表现《挤压》,在这一类用以小见大的命名中,你是如何提炼的?
付:记忆中黑山老妖有超长的指甲,莫名让我觉得《姥姥》的标配是长指甲,露出的大腿和难辨性别的鞋底组合本就很《暧昧》。电影《天狗》不是在讲狗的故事,《我不是潘金莲》不是在说潘金莲,提炼主题不一定非要抠字眼,更多的是一种发散性思维。
 
Hi:你在创作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付:硬边、平整、鲜明、色层这些手法在当下创作中比比皆是,倒是没什么特别之处,更多的是思考和想法上的不同。
 
Hi:你在呈现方式上利用了胶带和反复涂抹的技法,画面构成上不考虑纵深和透视,二者结合形成了作品中“扁平性”的特点,这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付:胶带是一种辅助手段,无非是想让线条齐整一些,横条竖直的几何块面在辅助工具下会很规矩,平整的处理是为了尽量避免偶然。感性的笔触转化为机械的涂抹,使得观察对象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失衡》  150×180cm 布面丙烯 2017
《失衡》  150×180cm 布面丙烯 2017
Hi:“过去进行时”中的作品打破时间和空间结构,你在重洗组合各个物体后赋予他们的合理性出现了一种小品的效果,产生了一种幽默感,这是你在创作初期就追求的还是创作期间意外的收获呢?
付:预设是肯定的,操作过程中允许有意外,但大方向不会变,总不能把武侠片拍成喜剧片吧,即便有意外,那顶多是武侠片中有点喜剧元素。如同《失衡》中倾斜的卡车背面,我并不介意别人把车看成是个鼎,这类意外无非是不同视觉经验造成的误读。
 
Hi:你曾经说过“画画是一种状态,不需要灵感,不需要激情”,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付:目前还这么认为,但是我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状态”指一种稳定性,并不是说我会盲目地逼迫自己埋头苦干,我并不需要外界的强烈刺激才能创作,依赖外部刺激的东西稍纵即逝,我的创作方式本就机械何来激情可言,那些依赖灵感的东西在我这里没有。
 
Hi:你受哪个艺术家或者哪个流派的影响比较深远吗?
付:对我产生影响的不是某个艺术家或流派,确切地说是某个艺术家或流派中印射出的思想和故事,比方说塞尚重要的不是苹果本身而是形体和结构;毛旭辉的靠背椅中我看到了家长,剪刀中我看到了权力,倒塌的房屋中我感受到某种精神寄托的消失……如此云云引发了在创作上的不断思考。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