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吕晓晨 2017年3月23日 专题话题
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展览之一,伴随着三月的到来,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Klaus Siebenhaar)共同策划的“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序幕。展览展出了卡塞尔文献展60年发展历程中作品和文献近三百组,不但是中德建交45周年的首个重要活动,也是一次关于“展览的展览”,让中国观众第一次真正触摸“文献展”这个陌生的概念。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3月1日,由柏林自由大学与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策划的“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和他的后继者们”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这是一次关于卡塞尔文献展60余年历史的回顾,也是卡塞尔文献展第一次和中国观众近距离接触。展览从文献展创始人阿尔诺德·博德为起点,展出了博德和他的后继者们策划的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中的重要参展作品,包括影像、手稿、装置等多种媒介的作品。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
郝志强(Enrico Brandt)
 
 
“这是一次‘关于展览的展览’,并不常见;同时也是关于文献展最大的一次展览,对中国而言“文献展”还是个陌生的概念,从展览名称‘文献展的神话’就能看出。这次展览不仅记录了卡塞尔文献展的历史、创始人的故事,也记录了文献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当时社会的介入,能在中国举办此次展览是个伟大的理想。作为中德建交45周年的首个重要文化活动,中央美术学院与卡塞尔文献展组织方也将伴随展览展开可持续的合作:卡塞尔文献展官方网站与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的合作暨共同开发‘卡塞尔文献展中文网’,以及在中央美术学院设立‘卡塞尔文献展研究中心’。”
 
柏林自由大学与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德方策展人
克劳斯·西本哈尔
 
 
“展览是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卡塞尔市建立长期伙伴关系的见证。中央美术学院在2012-2013年的“大道之行——卡塞尔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曾在卡塞尔市展出半年,可以被视作本次展览的预演。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大型美术馆的语境中策划文献展,90%的作品是文献展资料馆的馆藏,第一次走出德国。创始人博德曾讲过‘展览本身就是次级艺术’,即展览就是对艺术的呈现,从而成为一种艺术。本次展览研究了20世纪艺术的发展与嬗变过程,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当代艺术的巨变;同时研究了‘展览’这一媒介的嬗变过程;展览还研究了历届文献展的艺术启蒙功能和艺术传播在过去发展的历史,比如观众行为。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有关艺术史、展览史、艺术教育史模式的研究。”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方策展人 余丁(摄影/董林)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方策展人 余丁(摄影/董林)
Hi艺术=Hi  余丁=余
 
 
Hi:卡塞尔文献展创始人阿尔诺德·博德是本次展览重要的线索,他对于文献展的意义是什么?
余: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博德的精神和马丁·路德的精神一脉相承,即德国理性精神,追求真理。马丁·路德最大的贡献是引导了宗教改革,他在四分五裂、拥有多种方言的德国中,统一规范了德国的官方语言,并以德语翻译了圣经,从语言的统一促进了文化民族的自信。博德建立卡塞尔文献展也是在战后的废墟之上,在当时德国人的文化自信亟需建立的时候。为了确保德国理性精神的延续和自由,博德和他的后继者们以制度来保证文献展的运营机构,第四届卡塞尔文献展之后,卡塞尔市都选举出不同的策展人,并且赋予策展人绝对的权利,保证了思想的高度自由。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Hi:博德亲自操刀了前四届卡塞尔文献展,从1997年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始策展人每届更换,这是否可以视为一个转折点?
余:最早博德关注的是现代主义,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重现了纳粹禁止的“颓废艺术”,前四届基本以历史遗产的早期现代主义或者经典现代主义为主,因此叫“文献展”。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由哈罗德·泽曼策划,他同时也是伯尔尼美术馆的馆长。泽曼选择了当时最前卫的一批艺术家,包括波普艺术。这届文献展完全改变了阿诺德伯格原来的现代主义艺术史序列的构想,突然就转向了当代。这和博德之间就形成了很激烈的矛盾冲突,但策展人又是票选出来的,受制度保障,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国精神当中的论辩精神,自由、理性。因为卡塞尔文献展拥有制度的保障。从这时开始,每届都更换策展人,卡塞尔文献展就一直在紧跟着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
 
Hi:过去60年,卡塞尔文献展是一帆风顺还是跌宕起伏?主要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余:我认为主要困难来自两方面,一是体制、经费,二是对于艺术发展中的学术把握。政府要选择哪一件作品留下,是需要经过议会、市民、专业委员会的投票的,同时要通过议会讨论预算才有效。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Hi:研究表明卡塞尔文献展的观众逐渐呈现老龄化的趋势,那么组织方都为发展年轻观众做过哪些努力?
余:博德创立卡塞尔文献展的初衷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观众年龄呈现老龄化趋势的原因之一是卡塞尔文献展拥有长期观众,这些观众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年纪大了,所以固定观众老龄化是显然的。卡塞尔城市只有20万人口,上一届文献展有90万观众,假设20万本地人都看了,剩下70万就都是游客。都有谁关心卡塞尔文献展呢?当然是懂得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人,1955年创建这个展览是引进现代主义的,所以吸引的观众一定是伴随现代主义成长起来的人,主要就是50后、60后、70后了。现在的年轻人有新艺术,他们如果来看卡塞尔文献展,一个原因来看历史文化遗产;第二个就是卡塞尔文献展自我更新、自我改革来吸引更年轻的观众,我认为今年的雅典、卡塞尔同时举办文献展的“双城策略”甚至包括我们这次“文献展的神话”就是一次转型的尝试,把一个从19世纪末走向20世纪现代主义的模式转变为21世纪的新模式。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Hi:今年的卡塞尔文献展同时在雅典、卡塞尔举行,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你怎么看这个行为?
余:我认为理性的德国人是很保守的,今年的双城是卡塞尔文献展迈出的一个很大的步伐,一定是经过反复考虑、争论才产生的决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这次变化的意义只能够在十年、二十年后才会显现。就像西方的艺术史,经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才走到了当代,卡塞尔文献展经历了62年,也该迈入21世纪,面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了。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Hi:之前你也数次去过卡塞尔城市考察,你认为卡塞尔文献展对这个城市的生态有什么影响?
余:卡塞尔就是文化城市,艺术城市,从文艺复兴到后来的整个过程中,都和艺术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收藏了非常好的伦勃朗、鲁本斯,这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城市。但是不能简单地说这促成了卡塞尔文献展在这里发展了60年,因为这里面有太多问题值得研究了。我们做这个展览就是和卡塞尔当局合作深入其艺术资源、学术资源,研究卡塞尔及卡塞尔文献展与这个城市之间的关系,这会给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城市复兴以借鉴。展览只是开始,是深入挖掘学术宝库和艺术宝库的开始。
60年的卡塞尔文献展是怎样炼成的
Hi:中央美术学院除了展出卡塞尔文献展60余年的历史之外,也设立了“卡塞尔文献展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也和卡塞尔文献展官方网站的合作暨共同开发“卡塞尔文献展中文网”,以及在中央美术学院。这件事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余:在这次是展览中,我们研究了卡塞尔艺术家参展艺术家的国别,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很多事情之前都没有人做过,包括这次展览展出的很多作品都在文献展的档案馆内不曾露面,很多资料的用图以前也很有限。卡塞尔文献展是一个浩瀚的宝库,能为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提供最直观的资料。为什么威尼斯双年展不能这样?是因为一方面威尼斯双年展没有构建一套完成的系统,二是因为它的制度是国家馆的制度,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不直接反映当代艺术的变化,没有像卡塞尔文献展这样直击当代艺术,这涉及到初衷的问题:威尼斯双年展创建是为了吸引游客,是旅游项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卡塞尔文献展与威尼斯双年展比起来,他更具有当代艺术的学术意义,特别是对当代艺术整体,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发展的这样的学术建构的意义。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