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 拾趣“印象”

作者:吕晓晨图片提供:那特画廊 2016年3月19日 专题人物
艺术家张亚
艺术家张亚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告诉阿甘:“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人生就是这样,不到下一秒,你永远不会知道将发生什么改变。
拾趣
——
 
对于张亚来说,生活这盒巧克力酸甜参半,正是她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和感悟的来源。3月12日,名为“印象”的张亚个展在那特画廊开幕,“桃源异境”、“印象”、“记与录”和“星期天”四个系列的作品呈现了她在过往的生活中拾趣的经历。
“印象”展览现场
“印象”展览现场
张亚的创作和两个城市有着深深的渊源:重庆、杭州。一座山城,一座绿城,一东一西。她在重庆生活了近10年,这里的一朝一夕对她的影响甚至是深入骨髓的,这里所有的影子无时不在她的作品中闪现;2014年,张亚在杭州半野驻留了两个星期,虽然时间短暂,但她热爱那座城市以及那里的人。在杭州,张亚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她将车票、发票等生活中随时可见却又随手可弃的票据保留起来,并在这些票据上进行创作。“当时是想以记录的方式,对驻留期间所在城市,与我个人生活痕迹之间的关联做一点点摸索。”
 
《桃源异境NO.3》 175×250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16
《桃源异境NO.3》 175×250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16
生活的温度
—————
 
用于创作的,除了票据,还有来自于不同城市不同星期天的报纸。驻留期间,张亚搜集杭州和重庆的报纸进行创作。她用小方块、小三角的几何形在报纸上重复、叠加,遮盖报纸上原有的文字或图像——一开始,张亚并非有意的去遮盖文字。而当作品进行下去,显得尤为突兀的文字由于缺乏美感的汉字,令她感到并不是很愉悦,因此她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遮盖掉。
《记与录系列—车票》 尺寸可变 纸上水彩
《记与录系列—车票》 尺寸可变 纸上水彩
驻留结束后,张亚认为此系列作品还能有所深入,回到重庆后便接着搜集报纸创作。截止目前,全国34座(省会)城市星期天的报纸她已经搜集到了19个。
 
对生活中小物件的迷恋、创作和生活的穿插、缠绕,让人感觉张亚似乎是个怀旧的人。张亚却显得云淡风轻:“怀旧总是有点自欺欺人。生活和创作为什么要把它们区别开来谈呢?我觉得它们是一样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Hi艺术=Hi   张亚=张
 
延续的“印象”
——————
 
Hi:“印象”作为展览题目有什么含义?
张:我做了一些什么呢?我一直仅仅是在重复记忆中有关印象。
Hi:这是你第二次在那特画廊做个展了,和四年前“织图”比起来,此次展览都有哪些新面貌?
张:我觉得不存在新或旧的问题,只是在之前基础上有了些许延伸, 我一直是处在一种进行时的状态,比如《桃源异境》系列作品从第一个个展持续到了第二个个展,并且还在继续,我能感知到我的所有作品都包含在了其中,或者说不同时间段的作品它们之间互相完善。
《记与录系列—生活票据》  9.6x10.1cm 纸上水彩 马克笔   2015
《记与录系列—生活票据》  9.6x10.1cm 纸上水彩 马克笔   2015
Hi:这次展出的“桃源异境”、“印象”、“记与录”和“星期天”四个系列的作品,这几个系列的创作是如何形成的?侧重点都有何不同?
张:这几个系列的作品相互关联,我在创作过程中继续完善着我多重性的表达,它们应该是一个整体。

《记与录系列—生活票据》 5.6×6.3cm 纸上水彩、马克笔 2015
《记与录系列—生活票据》 5.6×6.3cm 纸上水彩、马克笔 2015
不是减法,而是循环
—————————
 
Hi:“桃园异境”中,你隐去了“人”的形象,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风景从来不会因为人来而喜悦也不会因为人走而悲伤,其实只有我们自己在景中动情而已。
Hi:据悉后三个系列都是源自于“桃园异境”,从有山有水的画面中抽离物件,再往下延伸到抽象语言的过程。你是逐渐在做减法吗?这种改变是如何开始的?
张:我想这不是一种减法,而是一种延伸,或是循环。这种改变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之下。 
 
《星期天》系列  ,张亚在报纸上用马克笔涂抹、遮盖
《星期天》系列  ,张亚在报纸上用马克笔涂抹、遮盖
Hi:“城市生活”是你这几个系列作品的关注点,为什么会以此作为创作的出发点?
张:城市生活这个概念对我来讲既熟悉又陌生,如果非要为此来谈点什么的话,或许能在之中寻找到一些东西,寻找一些图形,一种思维状态,一种感觉,一种理解。

《印象NO.2》  50×50cm(左)、20×20cm(右) 2015
《印象NO.2》  50×50cm(左)、20×20cm(右) 2015
想象力与新鲜感
———————
 
Hi:在报纸、车票上用图案来遮盖它们原来的样子,是出于怎样的想法?你是随机的,还是下意识地进行遮盖?
张:报纸和票据记录于一般现实的普通领域,图案是对印象的记录,一种想象的记录,当现实的记录与想象的记录重叠在一起时,模糊的报纸和票据本身以及绘画图案又会置于我们尚不能猜测的新的语境之内,我想往往想象的生活远比乏味的现实更真实,又或者真正的现实世界或许是那些看起来非同寻常的。

《印象NO.1》  100×100cm(左)、50×50cm(右)  布面丙烯 2015
《印象NO.1》  100×100cm(左)、50×50cm(右)  布面丙烯 2015
Hi:大部分人都将你的作品解读为抽象几何,其中有非常强烈的符号化特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张:这样的表现自何而来我并不太清楚,可能是来自真实的世界自然,也可能是来自某种理念的印痕,它们在头脑中生成的印象而产生。

《桃源异境NO.2》   250×175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12-2013
《桃源异境NO.2》   250×175cm  布面丙烯、马克笔 2012-2013
Hi:画面中这种强烈的抽象几何,你会担心观众看不懂吗?
张:不担心,这样的绘画语言一直沁透我的创作始终,它们是显而易见的。
Hi:接下来都有哪些计划?  
张:目前好没有什么计划。保持人活着——保持对事物的想象力与新鲜感。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