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非一日建成"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八问八答

作者:胡婷婷 2016年2月10日 专题话题
走过2015,回看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我们似乎还有许多的谜团需要解开。到底是什么在妨碍着艺术市场的前进?为何早期的“明星艺术家”作品在严重缩水?属于中国的“话语权”开始了吗?一、二级市场又将如何营造健康的市场机制?进入拍场的买家们,你们真的关心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明天吗?萦绕在心头的种种疑问是该做一个总结了,继而我们透过每一位资深艺术市场专家的真知灼见,试图打开每一位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人士的屏障,你读到的都是今天我们最应当去关注的。
朱彤  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朱彤  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市场,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李战豪:谁好拍拍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现实方向。如今,环顾经济现状和新一代收藏家专业倒退,拍卖行也不得不在拍品征集上深做功课!现实来讲中国拍卖市场的方向会以中国二十世纪早期油画为主,以中国当代知名优秀艺术家作品为重点,以个别当代年轻艺术家作品为市场培养对象这一大方向往前走……由于拍卖市场整体现状还是在调整,一是继续洗涤掉之前泛市场化艺术品的泡沫,二是要不断深挖真正具有美术史意义的优秀艺术家的好作品,并还原其应有的市场价值,三是要树立收藏家对当代艺术市场的信心!因此拍卖行在接下来的工作开展中,想必会以拍品的美术史梳理和激活市场活力的工作相辅并举。
朱彤:在我看来,拍卖很难有一个方向。尤其是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大多是很被动的状态。所谓的被动是指早期以西方为主导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方向的影响。但是最近两年这种跟风的现象逐渐有点变化了,开始找出中国当代艺术家与传统有关联的艺术家,对本土艺术的研究,包括呈现水墨纸砚的专场。还有就是对年轻一代的探索,这也是国内拍卖公司领先于国际大牌拍卖行的一招险棋。虽然不能说今天国内拍卖公司找到了自己的话语权,但毕竟当代艺术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话题,所以我们还要依赖于一级市场和中国整体的当代艺术水准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才能让二级市场找到方向。
华雨舟: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显然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早些年,我们曾依赖过港台资历较深的大型拍卖公司能够引领一条“康庄大道”,但今天看了它们指引的这条路显然是越来越偏了。所以与其说今天的市场方向,不如先问问我们的客户在哪里?他们的爱好是什么?从中再去提炼今天艺术市场的几个大方向才是一条长久之计。
胡湖:很明显没有,从今年秋拍的选件来看,各家公司对市场的判断和反应呈现出不小的分歧,面对买方需求的收缩和一二级市场的脱节,拍卖行大多只能在短期内被动应对,目前来看能拿出长期解决方案的公司很少。
李抗:当代艺术市场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高潮之后,近7、8年的市场一直在不断地分化,艺术价值则通过市场价值体现的越来越清晰明确。只是在向本土市场引导的方向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华雨舟  资深市场专家、华氏画廊负责人
华雨舟  资深市场专家、华氏画廊负责人
“低谷期”是否可以成为2015年的关键词?它离“春天”还有多远?
 
李战豪:“低谷期”是针对艺术市场的现实利益来讲的,也许这个“低谷期”正是艺术野生君们的“春天”,没有了市场的诱因,艺术也许会变的更加真诚……汝有留心,天天都是艺术的春天!所谓艺术市场的“低谷期”也许正是专业藏家最为期待的,因为拍卖市场往往会在此时提供重要拍品来撑场,这会是绝佳的低成本入手好作品的时机,特别是对于要建私人美术馆的大藏家来讲!因此所谓拍卖市场的“低谷期”也许正是收藏家们的“春天”!96、98年的艺术市场繁荣是不理智的,其结果是害人害己!我更期望的是这种乍暖还寒时候,大家理性前行。
胡湖:我认为真正的关键词是“洗牌”,更直接一点说,是“淘汰”。“低谷”只能反映价格的下跌,真实情况是一部分作品彻底丧失流通性。下一次“春天“能否到来,主要取决于经济大环境的好转,而即便”春天“又来了,呼风唤雨的很可能是一拨新人,这就是当代艺术市场的残酷性。
朱彤:当然在今天相对冷清的市场环境下,拍卖公司开始介入当代艺术的展览、宣传工作时,的确会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的作用。反之,如果艺术市场处于相对火热或者有明显泡沫的环境下,它的危险性也会增加。这是一把双刃剑,掌握这个度非常重要。所以二级市场也需要一种转换意识,当艺术市场进入正常的状态时,它所扮演的角色就应该淡化。其次,艺术市场与其他的经济市场是一样的,都需要一个信心。拍卖公司的成交数据则是来引导今天艺术市场的信心指数,
华雨舟:我们本来就没有一个“鼎盛期”,何谈“低谷期”呢?回过头去看国内大多数的拍卖行却总是在摸索的阶段,它很难获得买家们长期的关注,从而使得整个艺术市场依然处于动荡之中。今天的艺术市场更多地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冷静地思考阶段。但是对于美术馆级别的机构或者资深藏家来说,今天的艺术市场恰恰是他们的“春天”。
李抗:“低谷期”应该是指整个行业的现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能让行家真正活跃起来。市场启动的热点与动向都是由这一时期的行家动向所决定的。我们更为期待的是市场真正进入“低谷期”,春天也就不远了。
李战豪  资深市场专家
李战豪  资深市场专家
“明星艺术家”开始走下坡了吗?
 
朱彤:不能够完全这么说。另外,我们也不能说中国的“明星艺术家”完全迎合了西方价值判断的标准。而应该首先放在当下大的市场环境来讲,整体市场不好,艺术市场上资金不够多,对高价位作品的参与度势必会造成客观上的下滑。第二,个人艺术趣味同样存在一定的变化,它也会将资金流向两个部分,例如有些人开始购买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亦或是逐新开始关注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这都是趣味多元化的表现。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看到一部分经典优秀的作品,无论未来市场发生任何的变化,属于重要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作也一定会持续有一个常青树的表现。所以未来很难再出现只读艺术家名字就能叫好又叫座的疯狂时期了,它只会出现在局部重要作品的角逐之中。
李战豪:“明星艺术家”,这名字一听就知道自然要走下坡路,艺术家都去当明星了,艺术还能有时间创作好吗?艺术家是一类思想特立独行的人群,他们生的特质绝对不是去娱乐大众的,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是把时代的文化内里表征化,使之成为这个时代的结晶!历史上的艺术大师多是远游于艺的孤鸿!每每看到艺术家把自己搞的像娱乐明星,游走于时尚娱乐界的拥趸下,心里总想说“丫的,该出你的货了……”
李抗:流行的不一定都是经典,也只有经典才能反复流行。过度地强调“明星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流行因素,短期内通过市场运作将价格抬到一个高位,是很难给未来市场留下空间。所以其结果比如会导致艺术家的作品容易“过气”,容易走下坡。更何况,当下可供大家选择的艺术家正与日俱增。
胡湖:市场需要不断制造明星,但市场又不需要那么多明星,所以一部分速成的明星,注定也会被市场很快遗忘。成也市场,败也市场,制造明星的机制越来越成熟,但市场真正能容纳的明星极其有限,这是市场的自然规律。
今天的艺术市场的泡沫是否已经消失了呢?
朱彤:在今天环境比较冷的时候谈艺术品的估值,实际上讲的就是艺术品存在多大的泡沫风险,它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是高还是低?那么我是这样认为,面对现阶段的艺术品市场,有的艺术家的泡沫还没有取干净,还是会经历一段去泡沫化的过程。但实际上这一两年已经进行到了一个临界点。我们也看到今天所谓的炒作型资金已经越来越少了,消费型及真正热爱艺术品的资金开始逐渐渗透进当代艺术市场之中,所以接下来中国的当代艺术不可能再次出现像2007、2008年那样的整体性的辉煌成绩了。它更大程度地是要回归到艺术本身,去研究我们整个艺术市场的学术价值在哪里?所以我相信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机会是很大的,大的我认为可以超出现在悲观时候所有人的想象。艺术在今天其实与市场和学术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割,过去我们可能谈学术来回避市场的行为,但未来最好的学术一定是最好的市场。
胡湖  “姐夫拍”创始人  
胡湖  “姐夫拍”创始人  
2015年多场取得“白手套”的专场,不少聚焦在“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板块”,这块儿市场还有多大的潜力?
 
胡湖:这是一个好现象,但要说潜力,目前来看对整体市场只是起到点缀和补充的作用,二十世纪板块很难依靠艺术家的重新发现来挑大梁。但换个角度,“白手套“专场对于总成交额贡献虽然不会很大,但在制造亮点、吸引藏家关注度、体现公司专业性等几点上见效显著,所以有比没有还是要强很多。
李战豪:中国二十世纪早期油画是中国油画史上的第一次艺术高峰,也是中西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次硕果!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由于美术史意义明确,艺术性兼顾东西,作品又饱含民族情怀,故市场一直稳健看涨!随着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兴起,该版块艺术精品将会持续受到藏家关注与追捧,其市场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但这一版块的最大问题是美术史线索有待进一步梳理与明确,其精品难求又真伪混淆!收藏家们要做深“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板块”美术史功课,警惕老式垃圾返水。
李抗:“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板块”应该是市场最值得期待的,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矿藏,只是市场还未有效地开采。如果这一板块能给予充分的价值梳理,流入市场的作品则能给予更加有效地论证,也会给市场输入积极的正能量。特别针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艺术梳理,其艺术价值势必会远大于近年来被市场充分关注的“八五”及“后89”艺术。
华雨舟:“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板块”是一个拍卖公司的专业水准的体现,一些作品的成交也确是今年的亮点。但对于整个市场份额来讲,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公司,无法成为一个主流板块。
李抗  《知新·温故》主编
李抗  《知新·温故》主编
2015年哪件拍品的交易给你印象最深?
 
李战豪:今年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哪件拍品,而是一个人,不管是他的纸本作品还是布面作品都成绩斐然,这个人就是林寿宇!林寿宇既Richard Lin,其留白式画风影响后人。从1950至1970年林寿宇在英国从事极简绘画创作,作品传达出近似中国古典文人画中“空”、“无”之“极简”美学意境,其艺术成就不仅享誉国际艺坛,也对台湾八九十年代创作几何抽象形式的艺术家有深刻的影响。林寿宇代表着华人抽象新的艺术高度,他将会是继日本具体派之白发一雄、物派之李禹焕、韩国单色画之朴栖辅之后亚洲抽象艺术市场新的亮点,而现在只是开始!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当代观念绘画领域的几位代表性艺术家余友涵,王兴伟,段建宇,谢南星,王音等,其作品市场交易也成绩斐然!但市场表现极其稳健老辣的当属尚扬先生的作品,收藏家群众基础真是好的不得了。
华雨舟:石冲《欣慰中的年青人》。这件嘉德秋拍“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专场中的重要作品,十多年前与我有过密切关系,再次出现在拍场之上,勾起了我很多从业以来的回忆。
胡湖:北京保利秋拍的张晓刚1995年的《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679万元的成交额相比同时期同系列作品三年前的价位下跌超过50%,可以作为千万级别作品当下估值的参考。
李抗:嘉德今年秋拍中一件沙耆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幅静物油画,约三平尺,成交价在70余万。类似作品在前几年可能也就十余万的市场行情,足以见得流传有序是当下市场的号召力。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全家福》 99.5×130 cm  布面油画  1995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全家福》 99.5×130 cm  布面油画  1995
走国际路线的国内藏家,能否振兴国内市场?
 
朱彤:其实国际高端艺术品的角逐,它与艺术市场到底有多大干系?这是我们可以探讨的问题。首先它的确是极少数人的行为,它在某种意义上也不完全属于艺术收藏的范畴。不过这部分金字塔尖上的收藏家,他们的确起到了一个明星示范效应,它让更多人你关注到一部分资金流向了艺术品领域,并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意义。
华雨舟:它完全就是两回事,走国际路线的国内藏家肯定不能振兴国内市场。国内藏家去购买西方艺术大家的作品的同时,它首先承认了西方艺术市场的规则,它具有安全性与说服力。而再看我们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它明显相差甚远。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当下最迫在眉睫的工作应该是放在目前我们的艺术机构供不应求的内容去,再与健康的机构合作,一起培养整个艺术市场的未来。
李战豪:走国际路线的国内藏家不断的涌现,这要归功于BASEL、FRIEZE、TEFAF国际艺术博览会的繁荣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自残式的市场运作!目前走出去的还是少数人,但随着收藏视野的扩大,国内藏家将会不断国际出走。这不仅不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失去兴趣,反而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时代鲜活及对本土语境先天的亲近感,国内藏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在心理感知上是西方当代艺术所无法企及的!走出去算是一种自省,反观则是鞭策!收藏家是推动艺术潮流往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收藏家认知的提高,无疑会是中国当代艺术振兴的一股无形的助力!
胡湖:藏家走国际路线意味着作品的买方需求与卖方供给与国内市场都没关系,而藏家的资金是有限的,买多了国外的就要减少国内的,对国内市场绝不是利好消息,要提振国内市场,只能靠拉动内需,同时也倒逼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李抗:走国际还是国内路线都可以给国内市场正能量,关键在于藏家是否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如果藏家一味地追求市场的流行风,只用耳朵去买画,那么是很难振兴国内市场的。
段建宇 《梅兰竹菊》180×250 cm 布面油画   2014
段建宇 《梅兰竹菊》180×250 cm 布面油画   2014
一、二级艺术市场的差距在哪?
 
胡湖:两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目前一头冷一头热的局面是暂时的,我始终认为一级市场的艺术家迟早都要接受二级市场的考验,二级市场能成立的价格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价格。
朱彤:二级市场应该是对一级市场的一种补充。从某种程度上面来就,二级市场的信息应当是滞后的。但是在当代艺术板块里,经常会出现局部的重叠,甚至会有一些年轻艺术家较新创作的作品出现在拍场,从而模糊了一、二级艺术市场的概念。在今天我们谈国内的一级市场,大家经常会质疑中国的艺术机制,之所以对艺术机制产生疑问主要是画廊代理的机制不够完善。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一些固定的画廊及好的艺术机构手中,但它并不能完全起到一级代理画廊所应当担负的责任及义务。其二,国内的艺术家也不完全具备职业意识,所以导致一定的市场混乱。第三,随着拍卖公司开始介入艺术家的创作环节,拍卖公司也相继开设了艺术空间,甚至过度参与一级市场之时,势必会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但我认为这种现象一定是暂时的,其源于当下我们自身当代艺术资源的欠缺,等到有一天我们的资源变得有规律以后,一、二级市场混乱的现象也会变得较为明晰起来,从而开始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体系化。
华雨舟:如果说2015年二级市场有亮点的话,那么与一级市场的推动是脱不了干系的。正是由于一级市场的持续培养,从而带动了更多的买家进入二级市场去寻找在一级市场供不应求的作品。这才是未来艺术机制健康的表现。所以在接下来的2016年,我们最需要发展的做的就是如何让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个合乎理性的环境下,安全地进入资本市场,长此以往才能获得更多买家的进场。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的追求眼前的利益,破坏艺术市场的机制。
李抗:一级市场在定价上存在的盲目性直接会导致二级市场缺乏活跃性。而二级市场的交易活跃与否则直接影响着整个艺术市场的活跃程度。特别是对现当代艺术作品而言,在阐述其价值的前提下,艺术品的价格是通过市场上的流通和反复流通来实现价格递增的。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