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艺术之旅 以私人美术馆为路标

作者:罗颖摄影:罗颖、乐天 2015年7月12日 专题生活
Hi艺术之旅的团员们在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前合影
Hi艺术之旅的团员们在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前合影
十天,三个国家,三座城市,十三座美术馆、博物馆。以平均每天步行15公里的高强度的节奏看展,在Hi艺术之旅密集的行程中,一路还来不及细想,留下满载的记忆待慢慢品咂。首站抵达威尼斯接受双年展的学术熏陶,再前往瑞士巴塞尔艺术展体验金钱和艺术最火爆也是最赤裸裸的交易,最后一站追随梵高的脚步来到他的故乡荷兰。加上此行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的专业导览,为这趟艺术之旅又加分不少。
圣马可广场即使是在阴雨之下,也无法掩盖这个欧洲最美客厅的华丽
圣马可广场即使是在阴雨之下,也无法掩盖这个欧洲最美客厅的华丽
有人说“世界的尽头是威尼斯”
有人说“世界的尽头是威尼斯”
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桥两端连接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威尼斯著名的叹息桥,桥两端连接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相比那些国际大都市,水城威尼斯的面貌未免陈旧。只有登上小船,漂流在水面,才能发现被海水浸泡百年后腐迹斑斑的历史的厚重。古典也好,当代也罢,艺术都安静地徜徉在上百年的建筑里,两相熔铸,不惊不乍。一如弗朗索瓦·皮诺的葛拉西宫(Grassi Palace)和海关大楼美术馆(多加拿宫)。虽然两座美术馆均由皮诺钟爱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改造,但风格迥异。葛拉西宫更多保留了200多年前古典建筑大师马萨里(Giorgio Massari)拱形门廊、柱式结构的设计原貌,葛拉西家族的辉煌过往仍能从建筑中窥见一二。相比前者的精致贵族范儿,海关大楼美术馆(多加拿宫)水泥砖墙的粗旷质感则散发着浓浓的后现代主义的气息。一个正在展出法国波普艺术家马歇尔·雷斯(Martial Raysse)大型个人回顾展,另一个则是由正当红的艺术家傅丹以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身份策划的39位艺术家的群展“失言”。历史与当下皆握在皮诺手中。既然到了葛拉西宫,就得去看看正处在风口浪尖的贾蔼力的个展。展览场地位于葛拉西宫左侧的葛拉西宫剧院,说是剧院,其实只是剧院入口大厅,六件作品分布其间。这一展览出现的时间正是在因为拍卖乌龙事件之后,难免让人想入非非这是不是其背后推手的一次危机公关。
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旁的咖啡厅是由曾经的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得主德国艺术家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葛(Tobias Rehberger)设计
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旁的咖啡厅是由曾经的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得主德国艺术家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葛(Tobias Rehberger)设计
漂浮在水面的贡多拉,威尼斯仿佛要被海水吞没
漂浮在水面的贡多拉,威尼斯仿佛要被海水吞没
为什么大家都在说这届的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好?我想是因为有这些躺椅让观众躺着看影像作品吧
为什么大家都在说这届的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好?我想是因为有这些躺椅让观众躺着看影像作品吧
如果说皮诺的美术馆是旧貌换新颜,那么另一个外国人——美国人佩姬·古根海姆位于威尼斯大运河旁豪宅庭院就是家庭美术馆最佳范本。过往的生活痕迹看似被佩姬生前收藏的作品抹去,但每一幅佳作和它们背后的传奇收藏故事又将整栋建筑填充的满满当当。最常被人提及的莫过于她独具慧眼相中彼时无人问津的波洛克。她的收藏、她的眼光就如同她的传奇故事一样成为艺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也难怪这次巴塞尔艺术展的“光映现场”单元还放映了关于佩姬的纪录片——《佩姬·古根海姆:艺术成瘾》。
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庭院
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庭院
佩姬的客厅如今已被她的藏品填满
佩姬的客厅如今已被她的藏品填满
佩姬·古根海姆位于威尼斯大运河边,风景这边独好
佩姬·古根海姆位于威尼斯大运河边,风景这边独好
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动态雕塑位于佩姬豪宅入口处的显要位置
亚历山大.考尔德的动态雕塑位于佩姬豪宅入口处的显要位置
葛拉西宫(Grassi Palace)保留了200多年前古典建筑大师马萨里(Giorgio Massari)的设计原貌,此时正在展出法国波普艺术家马歇尔·雷斯(Martial Raysse)大型个人回顾展
葛拉西宫(Grassi Palace)保留了200多年前古典建筑大师马萨里(Giorgio Massari)的设计原貌,此时正在展出法国波普艺术家马歇尔·雷斯(Martial Raysse)大型个人回顾展
马歇尔·雷斯的霓虹灯雕塑
马歇尔·雷斯的霓虹灯雕塑
葛拉西宫剧院的贾蔼力个展
葛拉西宫剧院的贾蔼力个展
海关大楼美术馆(多加拿宫)水泥砖墙的粗旷质感则散发着浓浓的后现代主义的气息,目前正在展出由由傅丹以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身份策划的39位艺术家的群展“失言”
海关大楼美术馆(多加拿宫)水泥砖墙的粗旷质感则散发着浓浓的后现代主义的气息,目前正在展出由由傅丹以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身份策划的39位艺术家的群展“失言”
威尼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店
威尼斯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店
告别威尼斯之后,怀着小激动的心情登上了从威尼斯搭乘前往巴塞尔的火车,因为此行将穿越阿尔卑斯山脉,满足了童年时在《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动画片中而对阿尔卑斯山的浪漫想象。最后,在摇摇晃晃的火车上与心中最美的田园风光擦肩而过了一次。这也是瑞士给我的最初印象。不过在瑞法德三国交界的巴塞尔小城,这种印象却渐趋模糊。既没什么美食,也没有什么人文地貌,仿佛在巴塞尔就注定是让人专心致志关注艺术的地方。
塞纳河上的廊桥,两端连接德国和瑞士
塞纳河上的廊桥,两端连接德国和瑞士
贝耶勒基金会的周边景色与它的藏品一样精彩
贝耶勒基金会的周边景色与它的藏品一样精彩
高更名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1897-1898》在贝耶勒基金会是最吸引人气的作品
高更名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1897-1898》在贝耶勒基金会是最吸引人气的作品
除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Fondation Beyeler)是艺术界人士绝不会错过的一站。再加上这个黄金档期赶上了高更近十年来的最大回顾展,更是吸引了不远万里前来“朝圣”的粉丝们,早早就排起的长队还有展厅接踵摩肩的场面也足以说明高更的魅力。更何况不用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就能看到他最富盛名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1897-1898》。相比之下,另一侧展厅的马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 个展的人气却稍息平淡,尽管她也是当今在世艺术家里举世瞩目的大腕。但是,又有几个艺术家在高更面前不会黯然失色呢?
相比高更的人气爆棚,马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 个展的人气却稍息平淡,谁叫她的隔壁是高更呢?
相比高更的人气爆棚,马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 个展的人气却稍息平淡,谁叫她的隔壁是高更呢?
瑞士的绍拉格博物馆(Schaulager)由赫尔佐格设计,建筑本身就是件艺术品
瑞士的绍拉格博物馆(Schaulager)由赫尔佐格设计,建筑本身就是件艺术品
最后一站抵达梵高的故乡——荷兰。同样被160多条运河缠绕的阿姆斯特丹有点类似扩大版的威尼斯,但视野显然要比威尼斯宽阔许多。虽然正值仲夏,但在靠近北欧的阿姆斯特丹,只须几分云霭,立即凉意爽然。想必梵高画中的明亮并不来自这个一年只有75个晴天的国家,他心里的花火比世间任何色彩都要鲜艳灿烂。
阿姆斯特丹的天也是说变就变
阿姆斯特丹的天也是说变就变
库勒慕勒美术馆(Kroller-Muller%20Museum)镶嵌在.高费吕韦国家公园中,我觉得这才叫“天人合一”
库勒慕勒美术馆(Kroller-Muller%20Museum)镶嵌在.高费吕韦国家公园中,我觉得这才叫“天人合一”
在库勒慕勒美术馆与梵高的旷世之作来一次亲密接触
在库勒慕勒美术馆与梵高的旷世之作来一次亲密接触
阿姆斯特丹/数十件雕塑散落在库勒慕勒美术馆周围
阿姆斯特丹/数十件雕塑散落在库勒慕勒美术馆周围
在这个赌博、大麻、性交易均合法的奇妙国家,大概是让大多数人都很期待的一站。它也的确没有让我们失望,此行最令人意外的惊喜就发生在这里——位于距离阿姆斯特丹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小镇奥特洛。小镇坐拥高费吕韦国家公园(Het Nationaal Park de Hoge Veluwe),一个名叫“库勒慕勒(Kroller-Muller Museum)” 的美术馆低调地镶嵌其中。被苍天大树环抱,绿草如茵,屋内是佳作,窗外是美景——这里简直就是任何一个想拥有美术馆的人心目中的乌托邦。沿途的惊喜几乎都发生在这些收藏家们的美术馆里。比起前面提到的几家声名远播的私立美术馆,库勒慕勒美术馆却鲜为人知,但是它的藏品分量却一点不亚于前者。美术馆创始人海伦•库勒-慕勒(Helene Kroller-Müller,1869-1939)收藏了梵高91幅油画作品和大约180幅纸上作品,包括《吃土豆的人》、《星空下的咖啡馆》等名作。除此以为,她的藏品还囊括了欧洲现代艺术史的众多流派,如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派等。海伦的成功除了个人的魄力和判断外,她的经历可供艺术爱好者们提供参考的,或许还有一点就是借助智囊团——当时的艺术顾问布莱摩尔(H.P. Bremmer)和建筑师亨利•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对她收藏体系的建构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总之,这是一座令人叹服的美术馆。除了一饱眼福梵高的旷世之作,还在高费吕韦国家公园骑上了久违的自行车,也算没有白来这个自行车王国。骑行在浅草低树的旷野,只能默默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
法国已故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在高费吕韦国家公园的户外雕塑蔚为壮观
法国已故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在高费吕韦国家公园的户外雕塑蔚为壮观
Hi艺术之旅的自行车小分队在高费吕韦国家公园大合影
Hi艺术之旅的自行车小分队在高费吕韦国家公园大合影
在有限的篇幅中,我只能片断式地截取部分所到之处,旅途的精彩还有很多,比如由赫尔佐格设计的绍拉格博物馆(Schaulager),建筑本身就是件艺术品;藏有伦勃朗的《夜巡》、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等杰作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等。在这趟艺术之旅的主线中,看的是美术馆,实则是以收藏家们的收藏为坐标,追寻艺术的方向。心向往之的不仅是大师们留下的不朽佳作,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个人的收藏何以为人类的艺术文明保留住永不凋零的鲜花。同行的藏家不由的感叹: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此言不虚的话,如果给我一方绿地,我何以建造一座美术馆,为未来留下念想。
阿姆斯特丹/最后一站前往风车村,与欧洲之行做最后的告别
阿姆斯特丹/最后一站前往风车村,与欧洲之行做最后的告别
阿姆斯特丹夜景
阿姆斯特丹夜景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