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在同一座城市 我们不同的奇遇

作者:静竹图片提供: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2015年1月13日 专题话题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在同一座城市 我们不同的奇遇
中国不缺摄影节,但年头能达到两位数的摄影节就太罕见了。普雷基回忆起2005年连州摄影节刚成立的情景:“十年前,大家会猜测这也许就是另一个摄影节而已,没准两三届以后就消失了。十年过去了,连州摄影节还在,而且我相信它现在是中国最好的摄影节。”
扬·明葛作品
扬·明葛作品
摄影的不同身份
 
11月末,北京已有寒意,广东还是一派温暖和煦。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就这么暖暖地开幕了。最先举行开幕的还是果品仓,我也便再一次从这个展区开始这一届的观展。车停在熟悉的老街上,从咖啡厅的入口进入展厅,迎面看到一组作品,不动声色地拍摄正在交配的奶牛。这就是24日晚上颁奖仪式上获得“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之一的扬·明葛(Yann Minguard)数年间创作的“存储”。他来自瑞士,花了好几年拍摄欧洲各种存储生物精子、DNA、植物种子、各类数据的机构。主题劲爆,但表现手法极其冷静,艺术家仿佛故意尽己所能去除主题的新闻性,尽量用最科学——所以看来枯燥——的方式构图,不细读文字简直莫名其妙。然而整个展览看下来,作品的力量已经通过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的方式,渗透进我的头脑。
​扬·明葛去除主题中一切可供猎奇的点,用极度冷静的手法拍摄了“存储”
​扬·明葛去除主题中一切可供猎奇的点,用极度冷静的手法拍摄了“存储”
扬·明葛的这组作品完美地表现了摄影的复杂身份。摄影是一种记录手段,可以纪实;它是一种宣传方式,商业层面或新闻层面;它还是一种艺术媒介。连州摄影节的感人之处,在于它一直平衡地表现摄影的这三种不同特性,呈现摄影术不同角色的不同可能。从2005到2014,已经整整十届。
十周年特别展布展中
十周年特别展布展中
回望十年 阶段性胜利
 
著名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回想起说:“十年前,大家会猜测这也许就是另一个摄影节而已,没准两三届以后就消失了。十年过去了,连州摄影节还在,而且我相信它现在是中国最好的摄影节。”
作为中国的摄影节,十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点,本届连州摄影节也洋溢着“阶段性胜利”的氛围。规模最大的展览,便是粮仓展区的十周年特别展“再造奇遇:中国当代摄影十年”。连州摄影节总监段煜婷提到,十周年特别展是对“十年来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探索过的各种摄影形态的一个综合的总结和回顾”,这不是一个巧合:“我们发现这个平台中展示过的(摄影)形态,从某种程度上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摄影的各种形态和各种摄影思潮的发展。所以,这个展览既是纪念十周年的特别策划,也是我们借这个机会,从专业和学术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摄影的梳理。” 展览划分成八个板块,集合了超过80位艺术家的作品,出生年代从五零后到九零后,可说是涵盖了中国绝大部分重要的当代摄影师和代表作,也表现了中国当代摄影在不同方向的探索和成绩。
十周年特别展·张巍作品
十周年特别展·张巍作品
段煜婷强调,摄影节在组织展览时,注重兼顾几个方面:首先是“立足中国”,“围绕当下当代摄影最鲜活的话题进行讨论”;同时呈现“国际上最新趋势的当代摄影样貌”,用国际上其他重要摄影节的标准,保证“广阔并具有一定新鲜度的国际化视野”;在保持对当代摄影前瞻性探索的同时,“也对经典大师有所缅怀,尊重文化传承,在尊重和传承的基础上再进行对当代摄影新的探索和突破”。
大师展之一,奥古斯特·桑德与姜健“时代的肖像”是唯一展示艺术家原作的展览
大师展之一,奥古斯特·桑德与姜健“时代的肖像”是唯一展示艺术家原作的展览
立足中国,放眼古今四海
 
从展览内容看来,摄影节的确可谓卓越地体现了上述三个标准。组委会推出了两个大师展:雅克·亨利·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的“拉蒂格在户外”以及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与姜健的双人展“时代的肖像”。段煜婷介绍说,拉蒂格是一位特别有意思,充满童真与好奇的大师,他的个展也能够体现摄影节不仅考虑专业受众,同时关注面向大众的摄影普及,桑德的展览虽然体量不大,但给大家难得的机会在摄影节上看到德国摄影大师的原作。“时代的肖像”策展人成国琴详解此次桑德的作品是老桑德的底片、儿子的修版、孙子的冲洗,包含了桑德家族三代人的创作:“熟悉世界摄影史的人们知道桑德就是德国乃至世界摄影史的开篇。看原作感受大师的创作灵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在同一座城市 我们不同的奇遇
果品厂展区中香港艺术家刘卫的作品
果品厂展区中香港艺术家刘卫的作品
当代部分,在需避免与十周年特别展重复的前提下,果品厂和二鞋厂展区安排了刘张铂泷、唐晶、张辉、司马媛等国内艺术家的新作展,其中金海岸用延时摄影技术拍摄连州的视频在开幕晚会上播放,正体现了摄影与城市的结合;来自香港的刘卫的“此”不事张扬,却得到不少评论人和媒体的关注;普雷基向我赞扬了吴迪关于雾霾的作品;高源因她之前与摇滚明星的私人关系,展览“摇滚那十年”很是吸引眼球。国外部分,前文提到的扬·明葛的作品从2013年开始在欧美引发广泛关注,段煜婷评价“无论内容还是创作手法都属于当代摄影最新趋势之一”。卡洛斯·斯帕托尔诺(Carlos Spottorno)的“金猪四国”对准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四个经济日益衰退的昔日欧洲大国,来自西班牙的他的镜头中有唏嘘,有希冀,有对商业强势力量的讽刺也有对四国的尴尬。“非洲最当红的南非摄影家”彼得·雨果(Pieter Hugo)的“鬣狗与人”,以及“南美六人展”等,尽量广泛地囊括了国际摄影的不同趋势。
卡洛斯·斯帕托尔诺的“金猪四国”
卡洛斯·斯帕托尔诺的“金猪四国”
争议与遗憾
 
11月24日晚上的颁奖典礼上,展出“北流活活”的张克纯和凭作品悼念父亲的黎朗获得评委会特别奖,扬·明葛和记录阿根廷独裁时期受害者的海伦·左特(Helen Zout)获得“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我记得摄影节开幕后第一天在展场偶遇成国琴时,她第一句话就问去没去看海伦·左特的展览:“太棒了,我站那儿看着就要流出泪来了。”
​凭作品悼念父亲的黎朗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凭作品悼念父亲的黎朗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最终,“新摄影”年度大奖颁发给戴翔。他此次只在十周年回顾展中展出了一件作品——《清明上河图》。摄影节开幕后的几天中,关于戴翔和《清明上河图》的讨论迅速席卷了整个网络,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报纸、电视台等其他平台,引起极大社会关注。然而社会关注与艺术水平是两个不同体系的评价,《清明上河图》在专业层面接收的褒贬也是围绕它争议的一部分,“新摄影”年度大奖这般结果也引发不小的讨论。段煜婷却非常淡定,笑称每一年任何人得奖都会有争议 :“评委会由五位国内评委和五位国外评委组成,十位评委有九票把年度大奖投给他,可以说没有任何争议。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包括作品与当代社会的关联都是非常优秀的。他借用历史名画,植入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可以说语言成熟度、对细节的把握、画面的丰富性,包括视觉效果和艺术再现能力都非常高。”有批评的声音,质疑这件作品引起的社会关注,是否影响了评委们的判断。“说老实话,可能那几天太忙了,开评委会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他已经受到这种程度的热捧和关注,评完第二天才听说。评审团有五位是外国人,他们对国内信息的了解更没有这么快,而这五位外国评委都把票投给了戴翔。”
这个圆形展厅,完美地展示了戴翔创作的全长27米的《清明上河图》
这个圆形展厅,完美地展示了戴翔创作的全长27米的《清明上河图》
提及戴翔的《清明上河图》,段煜婷回想起布展时的困难。这件作品全长27米,在粮仓形态各异的展厅里很难找到适合的空间,且它隶属于十周年回顾展中的“摆布与导演”,需要同时考虑同一板块中的其他作品,不能打破序列。整个十周年回顾展要把8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合理有序地安排进小城的旧粮仓里,最终布展方案是无数解决和妥协的综合考量。开幕后有同行到现场挑刺,段煜婷只好说:“没办法,会有一些遗憾。”
十周年特别展·任航作品
十周年特别展·任航作品
回望历史是一种蓄势待发
 
2014连州摄影节肯定算不上完美。打印、装裱、布展、灯光,每个环节都有让艺术家或观众抓狂的情况。“的确有些方面有改进的空间,”普雷基说,“才十年,肯定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尽管如此,连州摄影节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连州地处粤北,需要从广州开四个多小时车——据说2005年摄影节刚成立时要八个小时——才能到,对于已经做了十几个小时飞机从欧美到广州的人来说更是可怕。“尽管有这些不便,十年过去了,摄影节一直存在,在中国和国外都有不错的影响力,在国外,很多没有来过的人也会谈论它。”
从欧美来连州摄影节,要坐十个小时飞机到广州,再开四个小时长途
从欧美来连州摄影节,要坐十个小时飞机到广州,再开四个小时长途
段煜婷回忆说,摄影节刚成立,尚未在国际平台建立自己的口碑时很难邀请到国际大师。他们本来和南·戈尔丁商量邀请她本届来办展,展览计划已经基本成型,最终戈尔丁因为档期太过匆忙,决定明年再来。“沟通显然比前几年更容易。前几年我们也试着邀请过她,没有什么答复的。现在来看,可以说这个平台已经具备了邀请还健在的国际最重要摄影大师们的能力。”
十周年特别展中苏文的影像装置项目
十周年特别展中苏文的影像装置项目
“摄影仍然是最经济的艺术表达手法。”普雷基讲到其他国家的摄影节现状,“我们会感觉现在摄影节越来越少,但实际上各个国家都不断有新的摄影节出现,不过有更多的办不下去消失了。很多小城市都在举办自己的摄影节,为了促进城市的号召力,也因为摄影节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经济、容易组织的文艺活动。但是,如何把一个摄影节办好办成功,这就复杂多了。组织、宣传,这些都是问题,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内容。”
十周年特别展·严明作品
十周年特别展·严明作品
摄影节开幕周后,段煜婷显得很高兴。到访的各国嘉宾一反往年的客气,明确地表达欣赏,交口称赞。《纽约时报》在国际版刊登了连州摄影节的介绍,给了她不小的惊喜。“接下来的目标,我们希望摄影节能够回馈给城市本身。”连州中国当代摄影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正式启动,选在果品仓所在的 “最有连州文化特色”的老街。除了之前咖啡厅,今年在老街上有开放了116艺术商店,等2016摄影博物馆开放后会出现更多展览和文化活动。“只有做扎实的学术研究工作,才能在国际的当代摄影界发出有力地声音,建立平等的交流,推出我们的价值观。我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更深入地进行中国当代摄影研究和展示工作。”
116艺术商店
116艺术商店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