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 我们,和我们偶然经过的这座城

作者:静竹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2014年10月16日 专题人物
艺术家程然
艺术家程然
程然让我想起村上春树,两位都是东方艺术家,作品中有极多西方元素。想到有太多人问过村上春树这个问题,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程然:“怎么看待‘作品西化’这个评价?”最近他特别忙,上海、巴黎、米兰、阿姆斯特丹一系列展览。正如程然所说的“我想呈现一些最基本的美”,这些东西是不分国界的。
《电话亭情事》,从电话亭中的碎玻璃出发构建可能发生的故事
《电话亭情事》,从电话亭中的碎玻璃出发构建可能发生的故事
在九月末初秋的傍晚,走在去Leo Xu Projects的路上,小Q对我说:“他的画廊门口有一株桂花树。”桂花树?可是她到底想表达什么?“有一株桂花树。我也不知道是许宇特意要放在那儿一棵桂花树,还是房东留下来的。”可是,她到底想说什么?我犹豫了下,没有问出来。
尽管如此,一进画廊院子,我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那棵桂花树。
画廊里,是程然的新作个展“电话亭”。一面破碎的玻璃旁边,有个歌手抱着吉他为背景声讲故事的人配乐。有一天,程然忽然发现画廊门口的电话亭中的玻璃隔断是碎的,这面破碎的玻璃仿佛上海和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之间关系的象征,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编了四个和电话亭破碎玻璃隔断有关的故事,和在画廊中复原的碎隔断组成了这件作品《电话亭》。
听着《电话亭》创作的故事,我想起画廊门口的那棵桂花树。
《绝对狂野》用伤感的音乐和游走的少女演绎这封语言挑逗又痴狂的垃圾邮件
《绝对狂野》用伤感的音乐和游走的少女演绎这封语言挑逗又痴狂的垃圾邮件
人与现代都市的关系
 
程然和朋友合作过不少关于声音的作品,“很多是我用手机或很简单的录音设备录下来的一些随时发生在马路上、公园里的声音,就像是在抓拍一样,错过了就不会再听到。”无论是对知名艺术创作的再创造,还是运用纯粹偶然出现的元素,程然十分注重许多未知小元素组合而成的“时机性”,似乎是“顺其自然”地选择某一个点发散、挖掘,形成完整的作品。他曾经意外得到一本笔记本,用其中的诗篇改编成一首歌,创作了录像《如果没有空气食物和水》。
2013年9月,程然收到一封垃圾邮件,从这封垃圾邮件的内容出发,他创作了《绝对狂野》。这件录像作品用伤感的背景音乐,配合乱发少女在城市不同区域间的走走停停,屏幕左边缓慢地放映垃圾邮件中的词句,是一个孤独的人在向萍水相逢的人索取关怀。貌似毫无逻辑甚至近乎癫狂的絮絮叨叨,配合漫无目的的少女和凄苍的音乐,令人感受到无孔不入、无从抵御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无法消除的距离。
艺术家解释道,这件作品并非停留在人际关系层面:“可能是更大的,人与整个现代化城市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比如说人与电话亭,或者电子邮件之间的关系。这封垃圾邮件是电脑生成的,很多段落是用来描述个人化的信息,但这种个人化的东西从未发生,是虚构出来或者自动搜索的。邮件里的错别字像是电脑时代的简写,反而让这封信添了人性化的特点。垃圾邮件象征了与城市发展相反的角度,这类无人查看的邮件越来越多,反而代表一种发展,是现代化的基石。就像是一栋楼越盖越高,它的地基也会越来越大。所以,我用这封邮件作为剧本,通过两个版本的演绎,表现城市怎么看我们,或者我们对城市是怎样的。”
来源于这封垃圾邮件的另一个版本,就是程然今年与刘嘉玲合作的录像《信》。他在策展人William Zhao介绍下认识了刘嘉玲,想和她合作一个不同于普通时尚短片的影像,刘嘉玲本人也收藏艺术品,对艺术颇感兴趣。程然笑称自己也是她的“粉丝”,拍摄前十分紧张:“但到了现场以后,她非常专业,从表演到每个细节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且非常敬业。”她坚持在表演前把每段台词背下来,好能用放松的状态去表演。促成这次合作的William Zhao曾在采访中表示“这亦真亦假的故事其实必须要(刘)嘉玲来演”,因为她的演员经验丰富,观众熟悉的面孔增加主题的讽刺意味,加之作为明星的神秘感“跟这封《信》一样,又陌生又浪漫”。这次合作也吸引了许多刘嘉玲的影迷来看展览,程然表示:“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事,能让作品更广泛地传播,不仅仅停留在美术馆或业内人士之间的交流。”
和刘嘉玲合作的《信》在今年的深圳双年展上展示
和刘嘉玲合作的《信》在今年的深圳双年展上展示
来自记忆中的潜移默化
 
把程然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会发现有大量来自文学、电影、时尚、视觉艺术的典故。《最后一代》中使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引文;《两只鸽子》改编自伊索寓言中的同名篇目;《池塘与河》取材克雷洛夫同名寓言故事;《1971-2000》再现《发条橙》和《百万美元酒店》,回顾这两部刻在许多中国70、80后成长记忆中的重要电影;《佚名,或模仿和想象曼•雷<眼泪(1930-1932 年)>》一方面模仿曼·雷作品,一方面纪念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他说,他没有特意去选择灵感来源:“经典的作品在我们记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塑造了每一个人的价值观。这些东西已经在记忆中混合在一起了,我没有特别地去设定,去选择拍什么,好像是在一个对的时候遇到一个对的人。”
表面上,程然的作品似乎十分西化。许多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西方,演员常是外国人,拍摄地点也常不在国内。程然对这种划分方式不大同意:“我觉得到了现在这个年代,没有西化和东方化的区别,我也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到底怎么做作品。差不多我这个年纪,都是从很多盗版DVD和先锋小说启蒙,包括法国文学、欧洲和美国的独立电影。好的东西都会去吸收,都变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区分西化或是东方化。”在程然看来,录像作品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只是使用了相同的媒介。电影是时间的艺术形式,有完整的剧情、人物和时间;录像更多体现抽象的概念,没有时间性也不会有故事性,更像是一个切片。”他特别提到,录像若太肖似电影是值得商讨的,他希望自己的录像更多“在叙事性相反的方向去做一些事情。”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