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光 唤醒被人漠视的价值

作者:王丹艺 2015年6月30日 专题人物
《大蚂蚁》 800×600×1000cm 不锈钢锻造 2014
《大蚂蚁》 800×600×1000cm 不锈钢锻造 2014
受它俯视、被它包围,蚂蚁被放大无数倍后的体量消解了人类主观赋予它们的“卑微”;古戏台、栓马柱,旧物在获得不锈钢外表之后的光鲜靓丽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背后的人文、历史再次得到了剖析。为熟悉之物装上陌生化的外观,陈志光试图唤醒物象身后被人漠视的价值。 
《古戏台》 800×800×600cm 不锈钢锻造 2013
《古戏台》 800×800×600cm 不锈钢锻造 2013
追逐自由

1963 年出生于福建厦门,1988 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陈志光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陈志光表示,不为摆脱体制的束缚,而为拥有更多的自由。自由,是陈志光创作之路的一个特征。原本学习油画的他毅然转向完全陌生的雕塑领域。不再用画笔、颜料进行二维平面的描绘,陈志光表示,这类三维立体的塑造方式有助于未接受程式化、概念化训练的他在创作之时重拾最初对艺术的冲动,回归较为轻松的状态。做过脱胎、木雕,最后选择不锈钢作为目前主要的创作媒介,陈志光说,“同样是为了摆脱雕塑传统的塑造方式。”在他看来,雕琢时残留的刻痕如同绘画的笔触,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样的刀法,依旧存在概念化的东西。“当我把创作的物体塑造成不锈钢的时候,受到高度抛光的外表没有任何笔触,成为一体。并且高度反光的特质可使最后的成品,根据周围的环境,持续变化下去。”
《小蚂蚁》 42×20×36cm 彩色不锈钢锻造 镀钛 2013
《小蚂蚁》 42×20×36cm 彩色不锈钢锻造 镀钛 2013
以小见大

5月23日,陈志光个展“体面地”在今日美术馆开幕。身高十米的蚁兽攀爬在美术馆一号馆的坡道上,它不锈钢的身段、庞大的体量、以及较为凶猛的动态表现,令人稍感不安,生怕它迎面扑来。而展厅被蚁群侵占,漫步于墙体之上的它们正包围着观众。自然法则在这失效,我们首次扮演了“猎物”的角色。让人生畏,并不是陈志光的本意。生活于福建,陈志光回忆,从小被教育要活的体面、有道德、有责任,“做一个关爱别人的善良之人。”谈及最初关注蚂蚁、制作蚂蚁的出发点,陈志光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在放大蚂蚁体量的过程中,外界赋予它的卑微感正逐渐缩小。观众将不再对它熟视无睹,它变得体面了。” 
《龙蚁》 340×440×210cm 不锈钢锻造 2010
《龙蚁》 340×440×210cm 不锈钢锻造 2010
作为社会性的昆虫,陈志光在蚁群中看到了现代社会的缩影。“如果站在一万米高空俯视人群的时候,忙忙碌碌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蚂蚁?”他开始赋予蚂蚁人格化的特征。这里,有具象的拟人化外观,如作品《文门神》。一手毛笔、一手账簿,身穿长袍的蚂蚁活像一位账房先生。然而,陈志光的拟人化手法,并非简单的嫁接,他依旧保留了蚂蚁本有的体格特征,而人造之物只是轻轻附着,并依据人类意识的分析,赋予其人的品格。这里,也存在无形的人格特征。从体量到数量,密集的蚁群生成了集体主义的气象,城市生活的拥挤、紧张以及安全感的缺乏,呼之欲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陈志光说:“也许会有人喜欢热闹的场面,感觉被温暖了。”人的生存状态得到扩大,成为时代的问题。在蚁群进入现实之时,陈志光以摄影的方式记录下了它们演绎的《迁徙时代》。废墟之上无人存在,入驻的蚁群见证了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现状的突出,不为说教,仅为唤起观者的思考。
《蔬果卷轴》 244×56cm×10 不锈钢锻造 2011
《蔬果卷轴》 244×56cm×10 不锈钢锻造 2011
忠于自己

陈志光说,他的作品是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没有花哨的修饰语或强加于他人的观念、想法。既有生物、也有建筑,陈志光的发展方向并非单一的。进行艺术创作不为名与利,他只想让观看某物时的冲动获得释放的可能。“我希望作品相对比较普世、比较本质一点,这种东西存在的意义就是——这是我所创作的东西,因为是我由衷想表现的,这就是我。我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根据自己整个成长的历程,我认为艺术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自己按照自己的存在来做。”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