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甲 那个买奈良美智的女孩
赵凌甲
赵凌甲说,正是因为浮出水面的年轻藏家太少,以至于自己可能还没有多少积累就已经被过于关注。对她来说,收藏是很个人的事情,不需要承担太多沉重的责任,但作为收藏者来说,不能逃避的课题依然是如何确立自己的方向,确立价值体系,将钱花在刀刃上。
Hi艺术=Hi 赵凌甲=赵
希望每一件藏品都是有份量的
Hi:现在你已经是被媒体列入名单的年轻藏家了。
赵:对于收藏,我觉得我还没有想太多。大家总说年轻藏家,很奇怪的。收藏对我来说就是个人喜好,家庭影响下的产物,仅此而已。有些人是带着更多的诉求进来的,大部分人还是出于自己对艺术的热爱。
Hi:所以对你来说是很自然的行为。
赵:我从小看爸爸买东西,都是古董,对当代艺术是没有概念的。后来听的多了,才慢慢有了些概念和想法。当然,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多,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金钱看什么买什么,还是要有研究,有体系地买,慢慢学习和理解吧。
赵:我从小看爸爸买东西,都是古董,对当代艺术是没有概念的。后来听的多了,才慢慢有了些概念和想法。当然,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多,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金钱看什么买什么,还是要有研究,有体系地买,慢慢学习和理解吧。
Hi:你的藏品还是日本艺术家居多。
赵:奈良美智的作品刚开始接触比较容易,现在一些抽象绘画也比较有共鸣,现在还是买日本那边的东西多一点。
Hi:所以你对自己在收藏上有什么要求呢?
赵:要有一个自己的体系,不能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要有一个取舍。从我现阶段来说,不说能拿出多少东西,但是希望可以拿出有份量的东西,也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体系。
草间弥生,《帽子》,拼贴、布、丙烯,53×65.2cm
奈良美智,《In the milky sea》,acrylic on canvas over fibreglass reinforced plastic,直径1.8米
我们这一代的文化认同感是非常开放的
Hi:如果你选择日本,那又会从那个方向切入呢?风格?还是其他的价值认同?
赵:像村上隆或奈良美智这些人的风格是很明确的,但放到亚洲文化的范围里面看,“物派”的价值也开始被重视和确立,这些艺术家之间也有他们的前后关系和影响,我个人也蛮喜欢。
Hi:相比中国,是什么让你觉得日本的艺术更可信?
赵:从历史上来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文化的断层,这种断层造成了许多对自我文化认知上的障碍。但是在日本,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没有经历过这些,它们是相对完整的。包括像奈良美智的有些画法其实很古典,只是用他的方式重释了古典。再一个就是感觉日本人在经营上没有那么功利,不会一切向钱看。
Hi:所以在你这里,并没有身份认同感上的问题,就像中国的藏家一定要买中国艺术家的东西这样。
赵:我喜欢的西方艺术家也很多,碰到价格合适,自己也喜欢的就会买来放在家里。感觉周围很多人的也会放精力在西方艺术上。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没有那么重,大家从小的教育背景都是非常开放的,不是不尊重传统,是接受能力更多元化吧。
Hi:没有承担中国当代艺术,或中国当代文化重任的压力。
赵:这担子有些太重了吧,个人感觉没必要强加给自己。
Hi:那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呢?
赵:不说年轻艺术家,就算是比较成熟的艺术家,也很少可以看到他有一个很明确的体系的,许多人的每个系列都没有相关性,很多尝试都是断断续续的,想起什么做什么的感觉。
Hi:艺术家自身没有给藏家太多的信心。
赵:有一些艺术家是非常真心地在做艺术,而大多数人的作品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徐震,《天下》布上油画,50×70×12cm
奈良美智,《无题》,acrylic on canvas over fibreglass reinforced plastic,直径94.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