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 Xu Projects 致敬艺术家的项目平台

作者:滕昆 2014年1月15日 专题话题
许宇
许宇
从负责前波画廊在北京的筹建,到在上海主持科恩画廊的运营,离开美术馆策展人工作的许宇在画廊延续着自己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有着西方背景的画廊带给许宇开阔的国际视野、职业的运营经验以及与艺术家密切的私人关系。两年前,许宇卸任科恩画廊在上海的总监职务,与好友搭档创办了自己的画廊——Leo Xu Projects。这是许宇的画廊,这里有许宇的风格。
2012年《男孩:当代肖像》群展开幕式现场图
2012年《男孩:当代肖像》群展开幕式现场图
项目至上

一年前与卡塔尔公主Sheika Al-Mayassa、顶级画廊Lisson Gallery少东家Alex Logsdail并列被Artinfo评选为“全球三十岁以内最具影响力的三十位艺术人物(The Art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Young Figures)”的许宇,对于当代艺术有着个人化的观点。这从他的画廊名称可见端倪,以“Projects”之名取代“Gallery”,意味着许宇的画廊提供的是一种更活跃、更丰富、更直接的可能。

许宇与艺术家之间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约束,依靠对艺术家的理解,以及一种浪漫主义的“为艺术家提供一些帮助”的情怀,许宇与艺术家保持着一种私人而严谨的关系。在这里,每一个展览都是一个项目,许宇的严谨不在于展览前后的目的性与收益,而是在于对展览品质本身的关注。
“甜美的梦(由此构成)”展览
“甜美的梦(由此构成)”展览
事实上,这种关注的背后是许宇对艺术家生态的了然。多年的一线从业经历让许宇与大多数艺术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让许宇明确的了解艺术家各自的生活状态。当下中国尚不规范的市场化运作让很多艺术家容易在随波逐流中丧失目标与动力,而与艺术家过从甚密的许宇则可以在这些频繁变化的动态中相对自如地寻找着被市场大潮漏掉的艺术希望,许宇所正在做的,也恰恰是将这些希望保留并发扬。按照许宇的解释,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位有希望的艺术家,而他创办空间的初衷,也正是为那些在某个时段未能获得展览机会的优秀艺术家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许宇对艺术家的寻找看上去原始而精确。他借助一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保持着与艺术家们的联系,并抓住所有的机会走访艺术家工作室以期更为深入并直接的交流。每一个展览项目的最终成型,背后都有着许宇与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其中有坚持也有妥协。许宇说,他的项目往往都有长时间的计划,既给自己充分的考察时间,也给艺术家充足的准备时间。在这样的方式之下,许宇的项目总有着出人意料的惊艳,这种经验来源于许宇个人,也来源于Leo Xu Projects的独特定位。这样的定位一方面需要许宇在经济上承受着更强大的压力,却也同时带给许宇更为开阔的思路,许宇并不介意展览地点,对于他来说,展览在哪里,“Leo Xu”就在哪里。他不需要自己的空间有怎样的壮观、宏伟,他只对自己的“项目”负责。而“项目”,意味着一种由始至终的责任感,也意味着对于我们而言全新的、开放性的尝试。

好在,到新展出的李青个展“若比邻”所引起的强烈关注为止,Leo Xu Projects的尝试显然是大获成功的。
2013年《上海惊奇:一场关于上海当代艺术的群展》展览现场
2013年《上海惊奇:一场关于上海当代艺术的群展》展览现场
我们的优势不是年轻

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许宇在当下的画廊世界中是“年轻人”,这种“年轻”带给许宇尝试并接受失败的可能,对于他来说,却并不是一种“优势”。许宇说,“年龄上来看不但没有优势,反倒是会有一些压力。如果说一定有优势的话,只能是可能我还会有修正自己的机会,以及,可能这样的年龄会让我与年龄相仿的艺术家们在认同感上保持步调一致”。

从展览上看,许宇也并没有把年龄当做是区分艺术家的标准,这意味着许宇不仅仅在试图与年龄相仿的艺术家们保持着一致,还在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艺术的理解——无关年龄与国别。两年时间,Leo Xu Projects合作过的艺术家年龄上跨越了20-50周岁,并包括了荷兰、泰国等国际性艺术家。“我们在做的,是厘清时代感、时代精神与时代需要”,许宇如是说。

过往的工作经历带给许宇做画廊事业的优势与自信。在顺畅掌握西方艺术资讯、国际化画廊的运营模式的同时,许宇还凭借自己的敏锐以及在国际画廊本土化进程中的实践经验带有兼具国际化与本土性的双重优势。而对于许宇来说,从美术馆到长期的画廊工作,与当代艺术长期密切的关联才是他真正的优势所在,而将这种优势转化为项目空间的合作,是许宇将自己的优势放大的尝试。在这样的尝试中,许宇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最明显的一点,是许宇在媒体资源的整合借用上。长期的业内工作以及国际画廊的负责经历让许宇与国内外众多艺术媒体保持着真诚而紧密的联系,在许宇展示的国内外媒体对Leo Xu Projects的报道与关注中,不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大有来头的新闻媒体,也不缺乏国内领先的当代艺术媒体的关注。许宇说,“感谢媒体的帮助,但是这也同样带来压力,为了这份信任,我们必须要提供给媒体朋友们最好的、最棒的、最有质量的内容”,而这也是许宇对于展览项目考量的一大标准。
2013年《阅读》群展开幕式现场图
2013年《阅读》群展开幕式现场图
塑造艺术家的自信

选择往往并非艺术市场主流的艺术家,对于许宇来说还有一重的目的。许宇说,为艺术家提供展览机会,很多时候可以为那些一时未能获得关注与认可的艺术家提供信心。他希望给到艺术家们这样的平台,并希望借助于这样的展示与认可,塑造艺术家的自信,这是出于许宇的责任感,也是出于对艺术家的尊重,而对于艺术家而言,精神上得到的尊重又有着别样的意义重大。

市场选择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时段性的起伏涨落,而艺术家发展的线性特点往往让他们对于这种起伏缺乏有效的抵抗力。现实中,我们从来不避讳谈论艺术家对自我艺术精神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向来难免无法保持理智的冷静与客观。如果说趋利避害是一种人性的本能,那么真正愿意陪伴艺术家共同经历一段低潮期,并奋力提供着尽可能的帮助,许宇做的是一件重塑艺术家自信的事。
崔洁个展现场
崔洁个展现场
许宇是清醒的,画廊的未来与艺术家息息相关。塑造艺术家的自信,意味着为当代艺术创造美好的环境,也是为画廊营造光明的未来。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可遇不可求,在许宇看来,保有画廊本身的质量是在遇到优秀艺术家时抢得先机的关键。一方面,在展览选择上许宇保持着严格的遴选准则,另一方面,在画廊推广上,许宇也有着自己的标准。比如,许宇对博览会的选择保持着宁缺毋滥的偏好,这既是经济上不得已而为之的委曲求全,也是对画廊品质与口碑的坚守。较高的职业起点让许宇习惯了与顶级博览会之间的联系,而新成立的Leo Xu Projects又不可避免的有很多指标未能满足顶级博览会的准入法则,对于许宇来说,这是一件最难以解决的困难——在硬性的指标面前,纵然许宇有着与众多博览会掌舵人良好的私人关系,也难以拿到获准进入的外卡。许宇选择尊重博览会的游戏规则,并选择通过自己的坚持,让Leo Xu Projects在时间的滋养下发展,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以有所准备的姿态进入其中——许宇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成立刚刚一年的时候,画廊已经受邀进入了Frieze纽约博览会和巴塞尔香港博览会,这个速度在这两大博览会系统里也是少有的。

许宇对品质的坚守与选择暂时未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艺术家的原则自然会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许宇的账面上也会出现缺口。事实上,对于画廊运营,许宇并不陌生,只是职业性让许宇有足够的耐心保持着持续的动力,他不会过分关注市场冷暖,而是强调画廊的线索与风格。
 
这种耐心来源于他对艺术的信心,当然也来源于他本人对当代艺术的了解。一方面,许宇感谢他的合作伙伴们的支持,一方面,许宇并没有被这些实实在在的困境所束缚。对于艺术家,许宇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他寻找着代表时代精神的、回应着多变社会当下的艺术,在他看来,这样的艺术无需标榜,而是一种真实的当下写照。沉在表面上的喧嚣之后,真实的感觉最容易触动许宇。以职业化的精神,许宇不停寻求着推动这些艺术家们浮出水面的努力,以画廊的现状,许宇不可能有挥霍的机会,这也决定着许宇必须对他的选择更负责,也更精益求精。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相关人物

相关空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