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作者:张朝贝 2021年3月18日 专题人物
2004年,刘建华离开昆明将工作室搬去了上海,如今已经过去了17年。而他从198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昆明算起,到离开之前也经历了16年。在此之前,他在江西吉安出生和成长到12岁,在景德镇工作、读大学待了14年。
四座迥然相异的城市,也将他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分为几个不同阶段。2021年1月,他再次回到昆明,在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的个展“白纸”中,呈现了他在过去几年中那些蜚声国际的装置作品。这些作品在全新的安排和布置之下,带来一场新奇的观展体验。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在观看展览作品之前,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张白色的海报。一条直线在经历两次弯折之后,形成了一个极为简洁的矩形。矩形下方的两角微微翘起,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白纸》。正是这些翘起的角,让他的作品带有了视觉和情绪上的微妙变化,即便在展览中与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瑞秋·怀特瑞德(Rachel Whiteread)的作品比邻而置,也能够区别于西方极少主义那种单纯的冷漠,进入另外一种语言系统。
其实细看来,《白纸》并非纯粹的白色,而是带有微妙的细节变化。在制作过程中,刘建华将瓷泥在工作台上擀面般擀平,烧制之后仍然保留了台面上的肌理和痕迹。有时候,刘建华也会把展厅的展墙作为白纸,陶瓷的黑色墨滴、马克笔线条成为白纸上书写的痕迹。尽管刘建华也会以开放的心态尝试以不同材料进行表达实验,获得新鲜的感受,不过陶瓷的魅力以及自己从小对这种材料的接触,却始终让他有兴趣在单一的材料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在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的展览中,共呈现了刘建华的七件作品。策展人崔灿灿如此写道:“几个空间成为展览的不同段落,像是散落的诗句。从吊在空中的箭开始,光阴如梭,凌厉而至,我们进入了一个纯洁的、恍惚的时空之旅……无论是泡沫、水滴,还是抽象的线,肃穆的方与圆,它们有关联,亦有缝隙和距离,时间在这些缝隙里可长可短,空间在穿行中时远时近。”
在开幕前一周,刘建华便已经来到美术馆的展览现场布展。对他来说,“布展的过程也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所以这几年的所有展览我都尽量自己布展,在现场把控作品怎么样呈现和表达。”展览开幕之前,我们和他在展厅了游览了一遍,听他谈及每一件展览的作品和背后的故事。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聚核》

很多人会问《聚核》的造型是什么,
它是抽象的,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象
可能是一片片竹叶,是一把把剑刃,
又或者是一根根羽毛……

这件作品总共烧了1000个,
现在这个空间里悬挂了500个。
如果整体来看,站在下面和站在侧面,
站近了和退远了也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其实它不是想表达某种具体的形态,
而是让作品跟空间产生一种互动。
作为观众所获得的感受,
可以是飘逸自由,
也可以是束缚的状态。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泡沫墙》

在我的作品里面,
材料的实验这些年一直在进行。
这件《泡沫墙》的想法最早产生于2018年,
当时的想法是做1.5米的立方体,
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很遗憾,失败了。
传统的陶瓷烧制虽然工艺很成熟,
但是面对不同造型,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验。

这次展览,我还是想把这个计划实施出来,
做得没那么大,最后呈现类似于泡沫墙的概念。
泡沫这个名词政治领域、经济领域都在使用,
而它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很轻、很廉价,
用陶瓷进行再现,视觉感受会很不一样。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作品运输前一天还在开窑,烧了30个,
但是有6个没烧成功,只能摞成这么高的墙。
现在还是有一些技术上的裂痕,我觉得没问题,
它在整个作品的概念和视觉上是可以承受的。

最开始和策展人商量的是,
如果有可能,整个空间的隔断墙都用它搭建,
进来之后,除了泡沫搭建的空间,什么都没有,
也挺有意思的。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黑色的火焰》

2008年是我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之前很多作品都是基于全球化之下的中国城市。
但是艺术家如何形成一套自身的语言系统?
对我来说,陶瓷是最熟悉的材料,
所以就以陶瓷作为切入进行语言表达。
后来就有了《白纸》《黑色的火焰》等,
在国内《黑色的火焰》展出并不多。

火焰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
在中国和国外都有艺术家做。
但是我想表达的与现实有一定的关联,
火焰无处不在。每一个单体都是火焰的形态,
最终数以千计的火焰形成一个场域的概念。

平时看到的火焰可能是红色或黄色,
我也烧过一些红色火焰,但黑色更加压抑,
它既存在,又有点像熄灭了。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线条》

线条在西方的表达可能更丰富,
而中国对于线条的理解又是另外一种。
我也会面临它属于哪种的问题。
其实《线条》只是个人的一种情绪,
它们是用马克笔在白纸上随意画的图形。
在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下画出来,
但是烧出来之后又特别脆弱。

陶瓷在烧制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状况,
有时候做一个造型可能要做五六个才能成功,
这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点。
虽然陶瓷跟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
但是当时只是对技术的学习过程,
后来把这个材料代入当代艺术的实验,
其实是主动深化的工作。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考虑过3D的方式,
我觉得这很时髦,艺术家追求的不应该是时髦,
而是要想明白这个技术能为你带来什么,
你到底能够呈现出什么新的东西。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白纸》

《白纸》这件作品上面什么都没有,
但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人的痕迹全部在里面。
你的情绪、你的状态都会有所表达。
每个人看它的时候可能感受都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它是属于让观众用心书写。

2009年最开始做《白纸》尺寸很小,
当时之后1米高,现在大概能达到2米。
这个尺寸已经接近极限了。
尺寸不同,视觉效果和空间关系都会不一样,
我一直希望现在做的是以前没有达到的。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在参加国际展览的时候,
很多人会把它进行东西方之间的比较。
其实我不太同意把它归类为极简或抽象。
就像有人建议我做得再冷静一些,
把《白纸》翘起来的角压平。
但那不是我所想表达的,那是西方的表达。
东方是有情绪的,正是一个小角的差异,
打开了一扇窗,进入另外一个语言系统。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迹象》

《迹象》这件作品展过很多次,
因为它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高可低。
有次参加群展,在一面6米×3米的墙上,
就放了一条墨滴,其他都没动,挺自信的。
来到昆明当代美术馆(CGK)的展厅,
我第一反应就是在这个空间里呈现这件作品。

我们很容易把它理解为墨滴,
但是西方人可能会理解为黑雨或眼泪。
这个概念其实是从书法中的屋漏痕而来,
更多是从自然关照的角度出发的。
当时在工作室里用毛笔、墨、宣纸进行实验。
从中选择了一些造型用雕塑的方式塑造出来,
黑色的釉是乌金釉。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方》

最后这件作品《方》,
第一次是在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
钢和陶瓷这两种材料都与火有关系:
钢有力量,但它在自然界中更容易腐蚀消失;
陶瓷表面坚硬,特别易碎,但是保存更久。

这两种材料可以引申出很多对抗、矛盾。
金色的“液体”像是从天而降,
和钢板结合、碰撞。

我在创作的时候并没考虑展出的语境,
无论是在威尼斯,还是在北京或昆明,
它的语言表达都是一样的。
就像《白纸》在西方展出总被理解为极少主义,
我觉得没问题,这不会改变我个人的表达。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刘建华 把陶瓷玩出陌生感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