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 水渐深意更浓

作者:廖冬云 2014年5月18日 专题话题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现场图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现场图
如果说第一届香港巴塞尔是一场营销已久定期公映的大片,口碑和票房都令人紧张,第二届起,它就更像是一出肥皂剧了,关键在于热播,并持续地演下去。至于与上一届相比,有人说藏家少了,有人说藏家多了,这个就很难分辨了;在这个场子,有中国艺术家在投西方藏家口味,也有西方艺术家在试图引诱中国藏家,谁也不好说谁,说了恰恰表明,即便是肥皂剧,也仍然有大批观众。

信息集散地

香港这几日始终阴云密布,酝酿了数日的大雨终于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第二个公共开放日(5月16日)一吐为快,这一天不同于去年的展会开放时间表,在今年特别为平日忙碌喜迎周末的上班族们将闭幕时间延长至九点,也因为此通往展会发生地的长廊始终人流如织。不过,到这个时候,使出浑身解数的参展商们大都已经各自拿到成绩单,或者在这个交易场宣告售罄,或者陆续地登上各大媒体的最新发布,或者忙于整理收集到的一长串的美术馆馆长、策展人以及收藏家名单,或者在朋友圈持续地刷屏。

处在焦点的香港巴塞尔俨然一个话题生发地。除却主动投怀送抱的一众媒体们,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自身在广告营销方面的攻势也是铺天盖地。在港期间,更换了两处酒店,香港《明报》都便捷地在次日出现在了跟前,数版数版的关于香港巴塞尔的信息传到跟前。与大陆媒体在讨论“西方画廊正在瞄准内地藏家”的讨论不甚相似,香港媒体在意的是,香港本土艺术在展会的出场率,以及“巴塞尔”带给这座城市的机会。
星空间此次参展带去了邱炯炯的个人项目《痴》
星空间此次参展带去了邱炯炯的个人项目《痴》
前波画廊再一次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主打邬建安,成交也非常可观
前波画廊再一次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主打邬建安,成交也非常可观
不安且微酸的画廊新秀

例行且平淡无奇的新闻发布会一再将媒体关注点导向,今年新增的聚焦于影像类作品的“光映现场”,但实际情况却因为不在同一个展览场地,加上香港巴塞尔展会本身的信息量巨大,“光映现场”在展会开幕之后,就有点在焦点之外。至于德国艺术家卡斯滕•尼古拉在香港环球贸易广场外墙将这座全港第一高楼化身为灯塔,也都不过是顺带一提的事情。引起人纳闷的或许更在于艺博会现场那些故作轻松,又总是牵扯政治、涉及文化话题讨论的作品,有一些耐人寻味;有一些则因为谄媚过度,令人难堪。

为了给展商们提供更充足的展示空间,今年主办方在数量上进行了微调,略有缩减控制在245家。画廊参展名单变动的部分主要集中于“亚洲视野”、“艺术探新”单元,大陆参展画廊方面,魔金石艺术空间从“亚洲视野”进到了“画廊荟萃”;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北京程昕东国际艺术空间、武汉美术文献中心都没有再亮相,而来自成都的那特画廊、NUOART则首次申请即进入了“亚洲视野”。谈及原因,那特画廊负责人吕婧也有些纳闷,坦言自己申请的是“艺术探新”,而主办方在看过方案后,认为那特画廊此番带去的徐跋骋个人项目更适合“亚洲视野”单元。这种评审委员会的筛选模式,一方面口味令人难以捉摸,一方面因为这种严苛挑剔也让画廊们更加在意这种“被接纳”。“能够在巴塞尔曝光,本身即是一次成功。”携带胡庆泰个人项目“最美的颜色是黄色”今年首次亮相“艺术探新”单元的55画廊鞠慧说道,他认为55画廊实验、前卫的风格在巴塞尔体系能够收获到更多的认同。“有太多善于模仿、抄袭、迎合的艺术家了,但胡庆泰不一样。”数日来,单枪匹马征战的鞠慧不断地给到场的观众阐释胡庆泰这一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四件涂满了黄色的绘画,滔滔不绝,敬业程度令人钦佩。“已经有很多西方美术馆来问了。”然而,最终针对这一单元艺术家进行评选的“艺术探新”奖颁给了来自加尔各答的Experimenter画廊展出的艺术家Nadia Kaabi-Link。这一结果令鞠慧有点儿酸,很快,他很阿Q地说道:“其实颁给哪家都可以,我觉得我们这个单元才是代表未来艺术发展方向的。”

从现场来看,被围在中间的用红色地毯突出显示的“亚洲视野”单元虽然规定并没有如“艺术探新”单元一般严格限定在单个艺术家或者双人联展,但参展画廊们大都自觉遵守了这一规定。画廊主们一个一个对各自的项目照看程度颇高,几乎不离岗。星空间这次为了在展位放映邱炯炯的电影《痴》搭起了屌丝范儿的帐篷,曾在电影中出镜的艺术家高瑀也来到现场,在帐篷内作画以还原彼时的情境。画廊主人房方和曾扬言要力挺邱炯炯的80后藏家林瀚不时窃窃私语。“我们的项目不错吧。”房方先行开口,但避谈销售。这几乎是一些第二次参展的画廊们达成的共识,以及不再贴红点。NUOART则将带去的王亚彬绘画作品在VIP预展当天贴了个满,同时展出的艺术家郭工带来的装置则停留在问询阶段。
佩斯画廊展位正面墙呈现了张洹作品《春天里的罂粟花》
佩斯画廊展位正面墙呈现了张洹作品《春天里的罂粟花》
汉雅轩力推谷文达个人项目
汉雅轩力推谷文达个人项目
亢奋的“画廊荟萃”

聚集了171家现代艺术以及当代画廊“画廊荟萃”展区往往被视为观察市场的晴雨表,且“门第观”颇深,资深画廊被安置在藏家最易到达的入口处。这样的布局也让一些藏家来现场只瞅准了逛这前两列。然而,熟悉巴塞尔的人对这前两列的人又是失望的,有人用了西方国际画廊们带来的都是些“边角尾货”来形容,他表示在瑞士巴塞尔能看到是十张又十张的卢西安•弗洛伊德或者培根,但在香港能看到的是达明•赫斯特貌似是为中国藏家定制意味的《北京》,更多的是小里希特而非里希特,即便小里希特已经在现场引发了无数地驻足。多数与国内艺术家有合作的国际画廊们大都带来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并且置于画廊最核心的位置,佩斯画廊最为典型,在去年还能看到大量西方艺术家作品,今年基本上大作品都来自于张洹、张晓刚、李松松等,且都居于画廊显要位置。当然,佩斯画廊是与中国艺术家合作较早且深的。其他诸如刘小东之于Lisson、张恩利之于Hauser&Wirth、杨福东之于Marian Goodman、林天苗之于Lelong、刘野之于柏林Johnen,都被作为引诱亚洲藏家尤其是中国藏家的秘密武器。

有评论称,西方画廊仍然在试,似乎有些摸不准中国藏家的口味。来自米兰的画廊Massimo De Carlo画廊在入口处放了两件定价19万欧元左右的严培明和价格相当的索尔•莱维特,不过画廊售出的都是些价格在5万欧元以内的小件;来自伦敦的Contemporary Fine Art带来了25万欧元的Daniel Richter,成功达成销售的却是两件1982年出生的巴西艺术家Christian Rosa的线条极简的抽象画,价格分别为2.38、2.8万欧元,亚洲藏家,而且作品问询度也是全场最高;而在Hauser&Wirth画廊据传前两日已经陆续卖出10张张恩利,但也基本上仅限于此。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画廊以及在香港设有空间的国际画廊们大都销售无忧。汉雅轩今年没有选择贴点,带去的谷文达个人项目反馈积极;马凌画廊带去了1972年出生的袁远作品,预展当天七件作品悉数售罄;大未来林舍和耿画廊到第二日基本上处在没什么可以卖的状态;白立方画廊预展当晚便准备翻台;贝浩登画廊预展当天的作品几乎玩真空消失一般,悉数换新,其中包括去年开始合作的艺术家陈飞的一件新作《哑巴的爱情》,售价8万美金;北京现在画廊特别为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准备的白色系作品也每日捷报传来;站台中国也在当晚几乎全部售出,并在接下来的两日不时换作品,画廊主陈海涛开玩笑说:“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展位前面的路特别堵吗,因为王宁德的作品。”
James Cohan画廊带来了国际录像艺术之父白南准的作品《电视床》
James Cohan画廊带来了国际录像艺术之父白南准的作品《电视床》
长征空间黄然新作
长征空间黄然新作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的王音作品,展前该作品即已经售出
唐人当代艺术中心的王音作品,展前该作品即已经售出
当仁不让亚洲最好

“虽然很难去和亚洲另外的两个巴塞尔去比较,但的确是亚洲最好的。”站台中国总监孙宁说道。理由是在这里遇到的收藏家是来自全球范围的,多数画廊在回答作品流向时,习惯性这么排序:香港本地的、大陆的、新加坡、日本、伦敦、澳大利亚等等;另外,在这个博览会上,中国画廊的被关注度和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是最高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家重视这个博览会。多数作品即便不参加博览会也能够卖掉,甚至是就算参展也不是拿来销售的,比如说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带去的王音、大未来林舍画廊带去的毛焰,都是展前已经销售了,但如果没有参加巴塞尔艺术展这一回事,画廊不见得能够拿到艺术家的作品。

今年,在这个平台上,往年看不到的水墨作品也来了一次突袭。一件李津的作品《活色生香》短暂地出现在了来自新加坡的Gajah画廊的展位,预展当晚即被一位北京藏家带走。据画廊介绍,李津和谷文达都是从今年的艺术登陆新加坡艺博会开始合作的,这也是这家之前只代理东南亚艺术家的画廊首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缘由是画廊老板认为水墨是下一个热点。而在亚洲视野单元,香港本地画廊Ora-Ora带去了艺术家彭薇的个人项目“遥远的信件”,成交率达到90%。

对西方画廊来说,如何解决东西方相互理解上的隔阂则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当然不可能尽是带达明•赫斯特、草间弥生这类全球化产品(事实上这一届这类作品的数量明显有减少),而实际上更容易卖得动的也许是下一个全球化产品。Marian Goodman画廊将杨福东作品摆在了展位最里面,不过,开放式的展位布局也让藏家一眼扫去不会错过,而在正面墙重点展出的则是包括汤玛斯•斯特鲁斯、威廉•肯特里奇在内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画廊发言人表示在参展策略上还是重点考虑了亚洲的地域性,所选择的艺术家基本上都有在亚洲的美术馆做过个展。杨福东自然是展位问询度以及销售最好的,其他艺术家也不赖。“这是Marian Goodman画廊来香港销售最好的一届。”另外,对方透露马上UCCA将举办威廉•肯特里奇的个展。将代理的艺术家推向美术馆,这或许是多数参展商积极参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另一重目的。反过来,美术馆的展览也会带动博览会以及画廊的销售。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现场图
第二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现场图
下一个巴塞尔?

虽然舟车劳顿,还得面对阴沉的天气和狭窄逼仄的空间,美食和购物也渐渐不再是独属于香港的诱惑,但对于“巴塞尔”也只能慨叹为什么这样的盛事不能发生在北京?可也只有下一个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更改日期的消息,明年展会将在3月中旬举行,预展定为3月13日黄昏以及3月14日两个时间段。这显然是要撤销掉画廊们去往同期举办的其它艺博会的计划的节奏(如果3月份的纽约军械库、伦敦Art15等不更改日期的话)。谈及这种可能性,aye画廊负责人晏青果断回答道:“当然不会再去军械库了。”亦补充表示aye画廊今年将携季大纯个人项目首次参加即将于6月举办瑞士巴塞尔艺术展。而在今年,台北的耿画廊、TKG+就因为同时申请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两个不同的项目,选择了放弃艺术北京。

犹记得新闻发布会上,一位来自中东的记者问巴塞尔艺术展总监Marc Spiegler中东地区的巴塞尔艺术展的筹备情况,Marc回答:“我们已经在进行中了。”由此来看,在巴塞尔的强势格局之下,画廊们纷纷会选择顺着走,而博览会们估计只能绕道了。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