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昆 绘画魔术师
2013年悄然行至一半,对于杜昆来说已是音乐、绘画双丰收,1月份实体唱片《清波街上空的幽灵》发行、6月初时隔两年杜昆的新作个展“脉象”在三潴画廊举办,从未专门学过音乐却一直认同音乐与绘画相通“......旋律就是色彩,节奏感就是素描关系,配器就是构图,大调就是色彩鲜艳,小调就是色彩黯淡,高音就是高光,低音就是阴影,母带处理就是油画罩染,有歌词就是具象绘画,无歌词就是抽象绘画......”并借此在两种艺术形式之间自由穿梭。
离心更近的现实
相比两年前的杜昆,如今的他在创作思想上愈加成熟,技法考虑上也愈加宽泛。或许我们依然对那批充满灾难、恐慌、不安、幻想因素的作品印象深刻,但对社会万象、百般诟病的比喻和影射却让我们看到了杜昆从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到关注社会现实现象的转变。然而,在他自己看来这种转变却是十分自然的,甚至如果没有对作品进行重新审视,杜昆还不曾意识到这一点,“后来我分析自己,觉得题材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信仰的变化,潜意识引导我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离自己更近的现实中”。
具体到作品中,包含“人”、“门”等在内的可辨识图像以构成材料的角色在每一件作品中都代表了既成意义,而之所以用“构成材料”来形容则是因为它们只是组成画面的一部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气场,并依附其他“宿主”而存在。“我认为这符合自然界的构成法则,人只是一部分,人和宿主产生关系,同时影响和被影响”。如同社会与人之间的环环相扣,杜昆从问题表象深挖至各个构成因素,无形、无意识、无感知的关系最终组成的门通向美好抑或是灭亡,决定权都在于每一因素本身,“如果圣人感化善人,善人感化有心人,有心人感化无心人,无心人感化恶人,这巨大的身体就会越发健康,门在这里是为了给予希望”,强烈的宿命感让杜昆的新作无时无刻不在为世人警示。
当然,艺术越是接近内心就会离现实越远,找准方向后的即兴创作与不断加强的绘画感,令素材的使用趋于减少,“之前的作品,我为了追求画面的真实感而大量使用照片素材,于是出来的东西更像摄影作品,但现在看来,仅靠真实感作为亮点显得有些不够”。新作中纪念碑似的高大神圣场景营造出一种心理暗示,巨大张力通过这些人造的不朽物源源不断地被释放出来,贯通阴阳,沉重空灵,人类则被永远封印在这些自己建造的不朽物中,封在这些代表过去的“碑”和代表奋斗终点的“城市”中,不能自拔。
启程3D之路
尽管3D媒体时代早已来临,但在布面油画上使用3D技法却非常罕见,特别是搭配3D眼镜的绘画技法似乎还无人涉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杜昆决定以此作为今后自己的主要创作方式,而这个偶然则是策展人孙禹在一次看杜昆作品时无意间说道的“你的画要是3D的就好了”,善于尝试的杜昆很快找来关于3D原理的书籍并开始试验,首件3D绘画作品《无字碑》将新作系列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特点都包含其中,并以这一方式强化了自己所要突出表现的关键,运用全新的技法将空间深度拓展到极致,将观者直接拉进了他的诡异世界中。
在达到表现主题目的的同时,杜昆也清醒认识到技法与内容在绘画中的主次先后,“就像好多3D电影并不能改变它是烂片的命运一样,技法是时髦的外衣,而不是作品的全部,如果脱掉外衣,作品还能打动人,穿上外衣作品更加精神,那么,这技法就是对的”。当然,技法对绘画的限制亦是不言而喻,“我的题材和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就像姑娘穿上了旗袍,气质举止必须搭配才能相得益彰”,既然决定了在未来作品中使用3D技法,杜昆也早已给自己的创作方向留下了广阔的探索余地,“究竟如何,只有作品出来了才能看得见”。而已经将乐器移出画室、集中精力进行创作的杜昆,看来不久将再次带来惊喜。
相比两年前的杜昆,如今的他在创作思想上愈加成熟,技法考虑上也愈加宽泛。或许我们依然对那批充满灾难、恐慌、不安、幻想因素的作品印象深刻,但对社会万象、百般诟病的比喻和影射却让我们看到了杜昆从关注气候环境变化到关注社会现实现象的转变。然而,在他自己看来这种转变却是十分自然的,甚至如果没有对作品进行重新审视,杜昆还不曾意识到这一点,“后来我分析自己,觉得题材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信仰的变化,潜意识引导我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离自己更近的现实中”。
具体到作品中,包含“人”、“门”等在内的可辨识图像以构成材料的角色在每一件作品中都代表了既成意义,而之所以用“构成材料”来形容则是因为它们只是组成画面的一部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气场,并依附其他“宿主”而存在。“我认为这符合自然界的构成法则,人只是一部分,人和宿主产生关系,同时影响和被影响”。如同社会与人之间的环环相扣,杜昆从问题表象深挖至各个构成因素,无形、无意识、无感知的关系最终组成的门通向美好抑或是灭亡,决定权都在于每一因素本身,“如果圣人感化善人,善人感化有心人,有心人感化无心人,无心人感化恶人,这巨大的身体就会越发健康,门在这里是为了给予希望”,强烈的宿命感让杜昆的新作无时无刻不在为世人警示。
当然,艺术越是接近内心就会离现实越远,找准方向后的即兴创作与不断加强的绘画感,令素材的使用趋于减少,“之前的作品,我为了追求画面的真实感而大量使用照片素材,于是出来的东西更像摄影作品,但现在看来,仅靠真实感作为亮点显得有些不够”。新作中纪念碑似的高大神圣场景营造出一种心理暗示,巨大张力通过这些人造的不朽物源源不断地被释放出来,贯通阴阳,沉重空灵,人类则被永远封印在这些自己建造的不朽物中,封在这些代表过去的“碑”和代表奋斗终点的“城市”中,不能自拔。
启程3D之路
尽管3D媒体时代早已来临,但在布面油画上使用3D技法却非常罕见,特别是搭配3D眼镜的绘画技法似乎还无人涉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杜昆决定以此作为今后自己的主要创作方式,而这个偶然则是策展人孙禹在一次看杜昆作品时无意间说道的“你的画要是3D的就好了”,善于尝试的杜昆很快找来关于3D原理的书籍并开始试验,首件3D绘画作品《无字碑》将新作系列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特点都包含其中,并以这一方式强化了自己所要突出表现的关键,运用全新的技法将空间深度拓展到极致,将观者直接拉进了他的诡异世界中。
在达到表现主题目的的同时,杜昆也清醒认识到技法与内容在绘画中的主次先后,“就像好多3D电影并不能改变它是烂片的命运一样,技法是时髦的外衣,而不是作品的全部,如果脱掉外衣,作品还能打动人,穿上外衣作品更加精神,那么,这技法就是对的”。当然,技法对绘画的限制亦是不言而喻,“我的题材和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就像姑娘穿上了旗袍,气质举止必须搭配才能相得益彰”,既然决定了在未来作品中使用3D技法,杜昆也早已给自己的创作方向留下了广阔的探索余地,“究竟如何,只有作品出来了才能看得见”。而已经将乐器移出画室、集中精力进行创作的杜昆,看来不久将再次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