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炬 人在征途
收藏家唐炬
2014年1月6日,北京嘉里中心上演“美藏之夜”。随后,“美藏汇”的成立,“大唐艺术公益基金”的亮相,以及“美藏拍卖”推出的“学院与经典”瞬间成为媒体焦点。在这些焦点的背后,唐炬——一个被朋友称为“独狼”的藏家,越过拍卖场上的叱咤风云,走进我们的视野。带着对“美藏之夜”背后的好奇,我们来到一个被称为“唐园”的地方。
做收藏界的一只“独狼”
做收藏界的一只“独狼”
唐炬,山东聊城人,有北方人的豪爽。2000年,他来到北京,正式进入艺术行当。和20多岁从银行辞职出来做生意不同,十几年前的中国,艺术市场是真正的萌芽状。并且,唐炬在投入这个行当的同时,逐步清理了之前经营的产业。今天,梳理作品成了唐炬主要资金的来源。而我至今都不能完全理解这种极具风险的决策,是什么让他如此确信,能从这个行业里满钵而归?
2003年,唐炬在北京做了700多平米的空间,许多活跃的当代艺术家都聚集在此,歌舞升平。当时他的手里不仅有闫平、冷军,还有方力钧、刘小东的作品。但收藏是件说服自我的事儿。唐炬说,以“观念艺术”为核心的当代艺术在苏富比的拍场上大获成功的时候,他感到了危险,也更加确信了“学院”的价值。于是,做强重要的一脉。三百多万买进靳尚谊,四百多万买进王沂东,专注于50、60年代出生的实力派画家的同时,也制造了众多拍卖场上的神话。被朋友称为“独狼”一点不为过,唐炬背后没有其他产业支撑,拍卖场上的专、准、狠成了利器。幸运的是,今天的“唐园”里一片丰硕,这些年的用心全在里面了。
一次征途
一次征途
他好酒,也爱书,喜美食,也常在异国的旅途中。家里待客的石桌上,全是艺术类的大部头。书架旁凌乱地堆着参加各种义拍活动的证书。如果你看画看的投入,很容易碰到价值几十万的雕塑,在后退三步的地面上,或转身望去的窗户旁。这些,已经花了唐炬十多年的心血。
十年前,他决定做个美术馆出来。这条路上,仿佛只身一人。随着唐炬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身边的许多财富阶层,都已投身收藏。这影响不是灌输,而是分享。于是,七个对“学院派”有所共识的藏家创立了“美藏汇”,作为发起人,唐炬避开会长一职,把自己放在做实事的位置上,以避外界猜疑。很明显,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做事立场”,以及别人眼里“他的立场”,未来的美术馆以怎样的姿态出现,现在的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
所以,唐炬很自然地聊起自己在“美藏拍卖”里的角色。蒋伟成立公司之时,他以顾问身份提出:做拍卖行的“私人定制”!所以“美藏拍卖”的服务群体精确到“美藏汇”的会员藏家,这里,没有了无聊的讨价还价,也避免了私下交易时,无法评估艺术品价值的尴尬。
他是个纯粹的“利他主义者”吗?“美藏拍卖”没有他个人的股份,“美藏汇”的事情也是积极张罗。但说起“大唐艺术公益基金”的时候,唐炬承认:“如果有那么一点私心的话,就是想为我将来的美术馆做些考虑。”
“美藏之夜”上,唐炬拿出10件义拍作品筹得三百余万元运作资金。对这笔钱,他坦陈,“我只是发起人,它会是一个大家共同参与的社会公益基金。钱会用在扶持艺术家创作以及艺术相关的公益项目上,为此,我们会成立理事会,由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或相关社会人士组成。不会演变成我一人之言的私利之地。”
近几年,“美术馆”是唐炬嘴里的高频词汇,如何走到这征途的终点,还要看未来5年了。他预想着:5000多平米,100件作品,有常设展览,也提供交流平台,当然,图书馆也是必要的一环。于是,我们会看到“美藏汇”拓展藏家,“大唐艺术公益基金”展开运作,美术馆作为终端,吸纳其他版块的力量,以形成一个可以独立运转的大机器。
在时间进度和造血机制上,唐炬安排的严丝合缝。希望一切能够如愿,在未来的征途中。
赵半狄的成名作《在那个早晨》,唐炬在2010年保利秋拍上以504万元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