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开 顺其自然

采访:王丹艺 2014年9月25日 专题话题
李继开 顺其自然
不刻意设定未来的目标,不硬性确定创作的方向,李继开从毕业之后便保持平稳的步调,一步步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人如其画,虽然表面上依旧是个没有长大的小男孩,可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李继开的内里正逐渐改变着,褪去孩童的稚拙,显得成熟多情。

Hi艺术=Hi 李继开=李

不去预设

Hi:在一篇采访中你曾提及,当初没有确实想过以绘画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毕业之后,你对未来的期待是怎么样的?
李:当时虽然没有什么期待,但是也不消极,就是正常过日子。我本科毕业后读了硕士,随之又在美院教书。反正,一直没有离开美院圈子。当时的想法都挺简单的。从绘画出发,希望创作有所进步,然后获得更多展示机会,并得到认可。但是并不会有具体规划,毕竟未来的面貌是不可预设的。

Hi:在十几年的创作中,你早已为外界所熟知,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70后艺术家代表之一。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生活还是绘画,是否实现了当初所规划的蓝图?
李:因为最初没有预设,所以不能回答是否已经实现。过去的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正常,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也不会说去假设什么。我的直觉还是重点在于如何诚实面对自己内心,我觉得这点比较重要,毕竟面对未来,你也不可抱有一种投机的心态。
李继开的工作室场景
李继开的工作室场景
生活沉淀的结果

Hi:你的创作题材一直都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画中的男孩虽然没有青春期发育时的外貌变化,但其逐渐摆脱孩童般稚拙的表现,变得成熟多情。有这些转变的原因,除了自身成长过程中心态的变化,是否有一些具体的事件所引起?
李:这个貌似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件,所有微妙的变化都是在创作生活中逐渐发展而来的。自我成长的同时也会对自己艺术创作进行思考。这么多年来我的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兴趣点,但是其中的变化都是十分微妙。你在某个时期的做事方式、思考模式、创作习惯都会在不知不觉沉淀下来,形成那个阶段的你。为此其中没有什么具体的时间可以说明创作变化的原因。

Hi:因为需要主角,所以有了男孩;因为常在一起,所以成为了你的自画像。你是否曾因反复出现的形象而失去感?通常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突破自我?
李:虽然以前会有很多人问过,但是我个人没有这种感觉。我觉得男孩是客观存在于我创作之中的,他对我没有束缚,因为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他。男孩是我下意识创作的一个形象,较为中性,没有明显的性别之分。他可以是我画面中的主角,也可以是配角。因为有的时候,更吸引我的是人与场景互配的感觉。每个阶段都会对不同的场景与物象感兴趣。
当然有时候也会失去新鲜感。这时我会将手头画不下去的作品搁置在一边,并从生活体验之中接收一些新鲜元素刺激自己。例如,我后来会尝试烧陶玩儿。当然,当时并没有正儿八经想到要以此创作一些作品出来,但我的创作已经与我的生活紧密相连,不知不觉便形成了另一种创作面貌。

Hi:当时为何会想到烧陶?
李: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大学。当时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做,现在有条件了便想尝试自己做。虽然不够专业,但是确实挺投入的。

Hi:去年在艾米李画廊的个展中,展出了一些陶瓷媒介的作品。一直以布面油画作为创作主要媒介在以陶瓷作为创作媒介的时候,是否产生出不一样的感觉?
李:当然有。我不想把瓷盘做的过分工艺,为此我在创作的时候便不会采取深入刻画的方式,而是画的较为即兴的感觉。将架上绘画的经验作用在陶瓷上面。
李继开 顺其自然
创作本身很愉快

Hi:你还记得你卖出的第一幅作品是哪张,价格多少? 
李:当然记得,是《闪电系列》。那是2004年与画廊合作后销售的第一幅作品。虽然此前也有卖出,但是都是零敲碎打的,没有实际意义。当时那件作品卖了几千元。虽然现在看来价格很低,但是几千元是当时艺术市场上的通价。有时候通过身边的人或画廊,你就大概知道市场行情。所以说,年轻艺术家在那时候能卖几千元实在是太正常了。

Hi:当时的心情如何? 
李:我的物质欲不是太强,感觉挺正常,当然也高兴。我记得2005年的时候,在3818库画廊举办的展览上便卖出了两张一米以内的画作,得了一万多元。拿了钱之后,我就在《中国艺术》上面买了三分之一的版面。之后我都没有再这么做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有激情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当老师的工资才八九百,一万元是相当多了。那个时候也没有现在那么专业,会关心作品卖给什么样的藏家。都是听画廊的。

Hi:随着展览上的曝光率上升,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画画可以作为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开始以此过活?
李:说实话,真没想。这个东西只有等他成了之后,你才知道靠的是这个。之前没有想过,很大原因是因为经济上没有特别的危机感。毕竟那时候是美院老师,在学校教书,赚钱。虽然那时候的收入肯定比不上卖画赚所得。而创作本身,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李继开 顺其自然
慢慢的才能有所调整

Hi:目前除了材质上的,还会有其它方面的突破吗? 
李:顺其自然吧。材料的变化不是特别重要,没有触及到创作的根源,自己内在的变化才是最根本的,即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行业、自己的生活、正在进行的艺术等等。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相对清醒的时候,你才可以创作出满意的作品,这肯定不是换换材质就可以达到的。

Hi:与过去相比,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创作上现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李:我希望自己越来越有激情。因为创作离不开激情,太过机械的创作方式不如激情来得好。当然,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Hi:在这么多年的创作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李:进步是缓慢的。慢慢的才能有所调整。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