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的政纯办
6月9日,事先征集了100余位志愿者的政纯办在广州上演了一场行为“做同一件好事”。这场行为通过让百余位志愿者共同清洗同一辆公交车进行。许久未有“动作”的政纯办,这一次在时代美术馆的邀请下进行的行为项目,强调了“集体”与“参与”的概念。本次项目的纪录片会在2014年6月17日-6月23日在时代美术馆西展厅展出,也将会在2014年11月2号开始在美国纽约皇后美术馆展出。

志愿者们在做着“同一件好事”
政纯办的“集体主义”
事实上,该项目在时代美术馆展出的共有两部影片,都叫“做同一件好事”。其中一部就是这次在广州行为现场拍摄的纪录片,而另一部是5月份由政纯办邀请一个专业拍摄电影的制作团队与演员制作的而成的,效果华丽的宣传片。内容都是对公交车的清洗过程,然而效果却大相径庭,对比鲜明。对于这一项目所要表达的意义,政纯办小组表示,“公交车本身是很干净的,清洗只是一种行为。对物体外部的清洗和对心理内部的打扫有一种内在的关系。而通过这种一致性的动作反应出来,更像是跟精神相联系的一种仪式化的形式。”
至于政纯办为何很久未有作品面世,政纯办小组成员洪浩表示,“我们的性质是一个集体,大家在一起有一种集体的存在方式,这是小组最核心的东西。作品本身是被物质化了的,实际上只是我们的一种衍生品。所以作品出与不出不影响我们的存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在一起的一种生活。”
通过他的介绍,笔者还了解到,最开始政纯办的成员聚在一起,也只是想做一个集体创作的作品。但通过这种集体活动,他们开始发现这样一种集体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存在方式,存在于在这种集体的活动之中,而不在具体的作品中。在60年代,他们也曾有过相似的集体经历。洪浩说:“那时候很小不懂,所以去掉利益和政治之外,我们可能反而感受到一种另外的,纯净的形式美好的东西。”当再次谈起这一次的集体作品时,他表示,“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我们更强调参与。加入进来,和旁观,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纯政办出品的“做同一件好事”剧照
一场测试:有关个人与集体
邀请政纯办参与此次项目的时代美术馆策展人沈瑞筠女士表示,这个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中国跟美国两个美术馆进行合作,且一定需要跟公众发生关系的项目,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最初是因为美国的一个策展奖项的要求。
在美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沈瑞筠,发现在公共空间里面,大家都会去玩,但是很难聚在一起有一些群体的活动。而在中国,有很多广场舞一类的自发组织在一起的活动。所以,通过把在美国这个个人主义很强的国家,与在中国这个集体主义观念很强的国家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对比,形成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反差,就成为了她观察的内容。
沈瑞筠说,“当时我写这个提案的时候正好是占领华尔街的时间,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话,正好是美国他们也有一些群体的行为来争取权益,集体的声音其实蛮强的。而在中国,80后、90后对自己的关注度正越来越高,与以前那代人不同。在这个背景下面,我就提出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策展提案。然后根据这个提案找到了政纯办,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实践就是如何在一起的实践方式,所以契合的很恰当。”除此之外,探讨做好事究竟是社会的需要,还是有一种政治的目的在后面,也是她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沈瑞筠表示,到了美国,除了招募的志愿者以外,也会邀请一些现场的人来参与。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行为,测试不同的社会对它的反映。
据悉,这个活动在广州发生之后,也会在11月2号在时代广场发生,届时政纯办会请人一起洗同一块地。这两场的概念是一样的,都是在公共的场所“做同样一件好事”。在纽约的皇后美术馆,到时也会有政纯办的一个个展,除了展出该项目的几部影像作品之外,也将展出他们大部分之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