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的印象加分术

作者:廖冬云 2014年4月3日 专题话题
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外景图
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外景图
“K11会是一个艺术收藏者、推动者、新模式缔造者。”先后在香港K11艺术购物中心、上海淮海路K11艺术购物中心策划新媒体大展的策展人李振华这么来定位K11在艺术界扮演的角色。当然,众所周知,眼下与K11关联最紧密的莫过于正在发生的莫奈大展——继去年的上海当代艺术馆“草间弥生大展”引发的观展热潮之后,又一场要进去看展得等候近两小时的热门展览。可从一开始出场就与当代艺术联姻的K11,如何又热衷起大师展来了?
“守旧”的新模式缔造者

香港尖沙咀地铁站的出口有些纷乱繁杂,从ABCD到HIJK,每个出口都导向热门的旅游攻略推荐地。2009年起,“K11购物艺术中心”也成了其中指示牌之一,不用出地铁就进入了K11营造的以“艺术•人文•自然”为理念的购物中心。当然,可供购物的商铺依然是主角,但门店看起来大多精致,而艺术品则布局在每一个观众可能想要多停留之处,譬如说公共休息区、每一层的扶梯旁、过道拐角处。

“普通的收藏没准什么时候就抛售了,陈列在商场中虽然也不一定会是永久的,但你能想象得到曝光率有多大。”与K11合作策划过年轻艺术家展览项目的蓝庆伟说道,他很是欣赏K11的商业模式。不过,在讨论K11在艺术上的做法时,他认为K11没有创造新的,反而是一种“守旧”。“K11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创造一种新模式,而是回到一种很古老的模式。无论是做基金会、空间、还是收藏,都很纯粹,它们当然知道规则,可它没有按大陆的规则来。而是很坚持自己,做法跟他们在香港是一样的,跟国外也是一样的。”蓝庆伟说自己跟K11签订的策展合同是最繁杂的。这种麻烦没让K11印象分减少,反而因其规范和专业度让“江湖惯了”的艺术界感到新鲜,并心生尊重。蓝庆伟试探性地问K11再次合作的可能?K11给出了一贯的回答:“请给我们提供策展方案,如果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来支付材料费、策展费。”蓝庆伟本以为自己需要承担场地租用费。

至今,一些艺术家们仍然觉得不可以思议。“免费的工作室,不用交房租、也不用抵押作品、而且偶尔还提供展览的机会”。这是K11在贵阳和武汉两地的K11艺术村为当地艺术家提供的支持。
观众排队等候观展
观众排队等候观展
K11介入艺术界的时间轴

K11首度让内地当代艺术界对其产生期待,缘于2011年其武汉艺术村的揭幕展“有一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吗?”,皮力操刀策划了这次展览。随展览揭幕的K11艺术村包括K11专门为开展艺术项目建设的一幢楼,其中一二层作为展览空间,三四层是艺术家工作室,均为免费提供。不过,武汉项目的开启对K11来说还称不上模式完整。而在北京,K11一直以K11环保艺术馆为据点,连续两年赞助了清华美院设计学院的毕业展,并不见有大动作。

直到2013年上海淮海中路上海K11项目的对外开放,一个与香港K11模式类似的完整业态才开始呈现在大家面前。首展是由K11香港曾合作过策展人李振华带来的新媒体艺术秀,强化了外界认为K11青睐于装置、新媒体艺术的印象。上海K11集合了K11艺术基金会、K11典藏、CHIK11艺术空间,从这个时候起,给K11留过邮箱的观众会定期收到来自上海K11的艺术项目预告,从中可以窥见K11与上海本地艺术生态的互动。

也在2013年,K11在地产界的荣誉纷至沓来,获评“商业地产十强品牌”,K11亦趁这好势头,对外透露了其在内地的布局,计划到2018年将内地项目增加至19个,未来五年内将分别落户北京、海口、广州、天津等地,体量最大的沈阳K11购物中心将在2014年启动,而最受关注的北京K11项目则毗邻地坛,其中囊括了一个艺术馆,预期2016年对外开放。
郑志刚(左三)参与军械库期间举办的当代艺术论坛
郑志刚(左三)参与军械库期间举办的当代艺术论坛
同样在2013年,K11与艺术界的亲密程度也在增长,35岁的创始人郑志刚的身影也在艺术界的大派对上频频亮相。去年热门的“博伊斯大展”,K11艺术基金会是主要赞助方之一;今年在将焦点对准中国的军械库艺博会,K11艺术基金会作为合作方参与了“中国聚焦研讨会”的举办,郑志刚以赞助人的身份出席了该研讨会。且在2013年年底,K11艺术基金会与展厅面积刚刚从8000平方米扩大至22000平方米的巴黎重要的当代艺术机构——东京宫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约,计划与东京宫合作在2014年10月推动一项中国艺术家的群展。而在未来三年的合约中,K11打算与东京宫策划系列中法年轻艺术家的交流展,希望将更多年轻艺术家作品带向国际舞台。

在收藏方面,郑志刚曾向《Hi艺术》透露自己个人兴趣点在中国抽象派、概念派的新晋艺术家。不过,K11艺术基金会给出的关于收藏的回复如下:主要是当代艺术的作品,不只是亚洲的艺术品,还会有全球的。从年代来说,60年代以后的作品多些。
莫奈特展开幕仪式
莫奈特展开幕仪式
下一站,美术馆吗?

问及为何举办莫奈展?K11给出的回答是,“望通过大师的经典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艺术、探讨艺术,在掀起整个中国社会对印象派全新议论的同时,也重新诠释艺术在当代中国的角色。”K11艺术基金会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当代艺术的框架中,基金会发言人表示K11承担的责任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K11非常乐意成为中国区培育和培养艺术人才主力中的一员,帮助年轻中国艺术家获得来自国内外的认可;另一方面,K11也希望推动更广泛的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

后一个目标听起来更像是美术馆的职责,而K11想要做的事情显然更多,它在建构一个从艺术家培养、扶持、到作品展示、收藏的完整循环。对于“k11是否会是下一个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吗?”的假设性提问,李振华很快否认掉:“不,当然不会的。尤伦斯做美术馆的,和K11做循环的完全不一样。尤伦斯是一种过去的模式。K11是面向未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的确,从K11的理念来看,K11要做的事情是突破艺术“被仰望”的格局,让公众在购物休闲时同时接触和欣赏到艺术,它并没有要努力建构所谓的“学术话语权”的野心;更让人觉得可爱的一点是,它也不指望着通过艺术本身牟利。
莫奈展展览现场图
莫奈展展览现场图
图片来源:K11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