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石林 泥塑单纯有温度
《Hi艺术》九月刊以“新雕塑”为主题梳理年轻一代雕塑艺术家的创作生态。颜石林是在传统雕塑语言领域做出推进的一位代表人物。本采访着重剖析其对学院派教学的理解、鲜明创作风格形成的成因、他摒弃了什么又在其艺术系统中汲取并添加了哪些新元素、缘何坚守泥塑这一材料等问题,试图以点带面地切入对新一代雕塑创作群体在某一个领域的探讨。
颜石林
Hi艺术=Hi 颜石林=颜
学院教育仅是“产品说明书”
Hi:你在本科时期雕塑专业的学习,主要侧重什么方面?
颜:读书时工作室并不细分多个方向,主要是训练基本功,更注重对形体的研究、作品的空间关系等方面,喜欢的艺术家包括米开朗基罗、曼祖,属于模仿阶段,创作不多。
Hi:你对写实雕塑与具象雕塑是怎么理解的?
颜:我的创作偏向写实、具象领域。我所理解的写实更接近于描摹对象形体间的接近度,骨骼与肌肉解剖的接近、及外部物理特征的接近;而具象,我认为它存在可变性,可辨识具体的形象,比如贾科梅蒂的作品属于具象,亨利.莫尔的更偏抽象但依然有具象成分,严格讲具象更近于目前公众理解的范畴。二者有重合,具象会更宽泛一些,我的创作介于写实与具象之间。
Hi:你认为,传统的雕塑造型语言涉及哪些方面?
颜:线、面元素出现的比较多,以此组合构建立体的空间。更早的时候,雕塑需具备实用机能、一定美感及象征意义,为宗教和生活服务。
Hi:传统的学院教学在你看来,在其后的创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颜:学生时期还不能完全找到自己的声音,学院派教学提供的是基础训练,就像你按照使用说明书去做一件作品,是掌握雕塑这门语言的第一步。写实雕塑源于苏派、法派,重理性逻辑研究与普遍规范,并不是中国东方文化中雕塑的形式,中国古代雕塑比如陶俑、各时期石窟造像、墓葬雕塑等看不出太多结构性分析,是在通过认识事物的外部进而观照整个世界,我很感兴趣汉朝霍去病的墓、马踏匈奴、卧龙卧虎这类作品。
《怎么了?空沙发》 铸铜化学着色 228 × 378 × 212 cm 2010
重内心情感传达,营造剧场感
Hi:你的创作受到哪些国内外艺术家的影响?
颜:在大学期间接触到的艺术资讯相对匮乏,最早是受弗里达•卡罗、波特罗两个人的影响。我从弗里达•卡罗的艺术中发现艺术家做作品居然可以与自己的情感、病痛、整个人生产生关联;而波特罗则通过制造形体膨胀的感觉来体现社会的物欲关系。这两位艺术家分别在思想层面、形体层面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我随后的创作也受到二者的直接影响。其他艺术家还包括安东尼.格姆雷、安尼诗•卡普尔,绘画方面的有马琳•杜马斯、以及理查德•塞拉的空间占有与分割理念。他们的艺术从不同角度让我向内心中想要的声音靠拢,学着如何去智慧地表现。好作品会给人一种心灵碰撞,首先是形体,其次是情感。
Hi:从毕业创作《一朵两朵三朵》开始,你的风格开始发生转变。为什么以及如何转变?你加入了什么新元素进去?
颜:我做毕业创作的时候,发现学院派的思路、全国美展流行范式、对美的理解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我的想法。尤其在接触国外艺术家的资料后,眼界得以拓展并开始去借鉴和反思,发现可以以另一个视角反衬出我希望达到的效果,聚焦自身经历,并将形体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夸张处理。《一朵两朵三朵》虽然是与现实平行的题材,在视觉及表现语言上我做出了很多调整:作品用色接近真人肤色、人物衣着颜色的撞色对比,比如红与绿、蓝与黄、黑与白,夸张的颜色在于我希望凸显这一社会群体的极端特征;形体做了刻意扭曲的处理,运用了棕毛等综合材料,细节比如衣纹贴有纱布以达到尽可能逼真化的质感。
《天使》 235×121×75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3
Hi:你的创作关注个人成长及生命体验,在作品的叙事中你强调剧场感,营造某种氛围,盘兵布阵般。你为何钟情于制造出一个剧场?同样你也很在意作品达到你想要的气场,这一气场具体指什么?
颜:雕塑是独立存在的形体空间,常规做法是做减法,减法本身很难,但我想尝试做加法,整体上它是一个“1+1不等于2”的事情,可以无厘头。在西方具有剧场感的作品,乔治•西格尔、达利都做过,达利的作品追求精神性、荒诞、超现实意味;乔治•西格尔则是对生活的再现,体现更多时代性内容。我想看看我的创作中能加入多少这种剧场感觉。无论是单体雕塑还是叙事场景的营造,基本的技法都为此服务,加法的难度在于局部间的呼应、寻找最恰当的衔接点、整体气场及技法的掌控。我爱看文艺片、恐怖片、悬疑片,我在作品中设置多个入口让观众走进解读,我仅提供大前提与方向,它像一个局或棋盘,是一个“1+1=X”或更多的加法。气场好的艺术家作品是有气场的,气场是每件作品中必备的要素。我理解的气场应该是作品传达出的艺术家足够明确的态度、思路、人生价值判断。
颜:雕塑是独立存在的形体空间,常规做法是做减法,减法本身很难,但我想尝试做加法,整体上它是一个“1+1不等于2”的事情,可以无厘头。在西方具有剧场感的作品,乔治•西格尔、达利都做过,达利的作品追求精神性、荒诞、超现实意味;乔治•西格尔则是对生活的再现,体现更多时代性内容。我想看看我的创作中能加入多少这种剧场感觉。无论是单体雕塑还是叙事场景的营造,基本的技法都为此服务,加法的难度在于局部间的呼应、寻找最恰当的衔接点、整体气场及技法的掌控。我爱看文艺片、恐怖片、悬疑片,我在作品中设置多个入口让观众走进解读,我仅提供大前提与方向,它像一个局或棋盘,是一个“1+1=X”或更多的加法。气场好的艺术家作品是有气场的,气场是每件作品中必备的要素。我理解的气场应该是作品传达出的艺术家足够明确的态度、思路、人生价值判断。
Hi:作品《收租院》也是类似的剧场感吧?
颜:对。它是中国特定时期历史社会的写照,不在我的研究范围内,它属于现实的平行层面,我更倾向于内心层面、可以带给我更多想象空间的那些。
Hi:你的创作属于场景雕塑吗?
颜:不能这样讲,因为我的作品不是为了场景去创作出一个场景,它是以塑造形体再现我内心情感的场景,但这种场景又不是直白的。环境空间很重要,我会思考它在特定空间中带给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确切讲,这在于形体与艺术家的生活、审美、情感的对接度。
《白日焰火》 铸铜化学着色 365×225×125cm 2015
挑战空间,拙中藏力
Hi:对于作品的细节,你是否在刻意制造笨拙感及粗糙的痕迹,比如并不逼真的小鹿颈部、人物头发的肌理?
颜:我不太喜欢精细、动态幅度比较大的东西,在我看来这种方式缺乏力度,一旦把控不好动态幅度,很容易将凝聚力打散掉,我喜欢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在隐藏凝结着爆发力的感觉。马踏匈奴的“拙”在于它没有咆哮、没有被特写的马蹄,这种不费力的背后是浑厚与苍劲的力量,胜于亲见战场的凯旋。同样的东方美学在北魏石雕中也可寻见,修长简约的人物造型不失庄严肃穆感。西方雕塑中,贾科梅蒂直立抽象的人体给人极大地想象空间,力就凝聚在很小的动态中。“拙”是种简单,把握好了的话作品会比较丰满到位。
Hi:在某种程度上,大体量的作品意味着张力和能量场。为什么喜欢做大的作品?
颜:第一,做雕塑的人都喜欢对空间的占有与挑战,这是对艺术家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一件多大尺寸的大作品才能HOLD住雕塑所占据的空间,这是对艺术家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作品在空间不能怯场,一方面在于形体本身,另一方面则需考虑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大作品有着更开阔的空间与视野——假想我自己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假想我是巨人将脚放进小人国,挑战大作品会带来化学反应般未知的感受。第二,特别大的作品一般都是公共雕塑,被安放在城市的户外公共空间,还会与具体空间之外的大环境发生对话。
Hi:目前你最大的作品是五米高的《丛林历险记》。大作品的创作难度在哪里?
颜:我的作品造型一般都是直立往上的,不是平铺横向的占有空间。大体量作品的工作量相对大,不过年轻无所谓困难。难度在于创作时的观察方法,走进观看会一叶障目,只能不断退远一些发现问题再改进;其次在于更到位的推敲,作品局部的处理还需与整体感觉保持一致。不论作品体量大小,作品草图、泥塑小稿、成型的作品这三个阶段的差别与呈现效果有时候会很大,不过这些步骤都是在描摹、寻找、不断接近内心想要的最终效果。雕塑占据的物理实体空间,也始终追随我的情感空间、对时间连续性的追问以及对空间的感觉,再次基础上去塑造形体。
《追梦少年》 铸铜着色 118×42×40cm 2015
泥塑有温度,势必坚守
Hi:作品选择的依然是传统材料,泥塑翻模成铜或者玻璃钢等材料。钟情于泥塑的原因是什么?
颜:有三点原因。第一,我喜欢以形体去亲手塑造出一件东西,更接近于我要的感觉,因此会倾向于可塑性强的泥。泥这种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它的灵活性大,它很直接且手工感强,你能亲历情感在雕塑表面的流露与呈现。第二,能感受到泥塑留下的力。这与我大学时期选修的陶艺课有关,与陶泥亲密接触的肌理与痕迹带给人一种生命力,它不同于挤压泥块所施加的物理力量,最终有人情感的附着后它的原始属性得以改变。第三,传统的泥塑手法是目前从事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不太愿意去做的方式,他们会选择其他材料,甚至观念、行为、装置、多媒体等,我想我的坚守也是一种对抗。
Hi:除了考虑材质以外,作品在喷漆上色上并没有特别鲜艳的颜色,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颜:毕业创作用过红绿颜色的搭配,后来发现过分注重表秒效果会稀释和分散我要表达的内心感受,所以在后期处理尽量将用色简化,以做减法的形式向主题靠拢。另外,基于个人偏好,我更倾向于选择带有时间感、质感的颜色。2013年创作的作品我尽可能使用偏灰的色调,形体表层的斑驳感如同木雕或洞窟石刻脱落的痕迹。
《眼泪》 铸铜化学着色 225×100×100cm 2015
我是悲观的浪漫主义者
Hi:你的作品见证了你的成长历程,从最开始的个人情绪或小情绪逐渐成长为大情怀,引发共鸣之处在于它是年轻人行进路上共有的忧伤与梦想。所以,你是悲观的积极主义者吗?
颜:我属于悲观的浪漫主义者,毕竟要实现世界和平、人人都幸福是无穷远的目标。所以,我会尽可能努力去追寻这种感觉,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完美。
Hi:你说过你的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来源与根基,生活是内在且真诚的。而外部世界获取的元素对你的影响是否在于世界观层面?比如文学影视作品、别人的生活。
颜:我可以理解为:读万卷书,看别人的世界,走自己的路。很多东西对我尚属于未知、有待被发现,它们会提示、启发、丰满我的精神世界。我是个很容易被打动的人,内心柔软,特别感性,很多东西都会带给我创作的灵感。我寻求的大情怀不是一个具体事件,是人类共有的情感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像动物世界中的生态食物链,我期待的美好的世界是以此为基础的,它超离于平行世界,是种向上升的巨人的感觉,或者说是小世界大情怀。
Hi:目前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或想去尝试的地方?
颜:我一直在把小我逐渐放大,艺术家的每个创作阶段都只能呈现得相对完整,以及一个并不绝对化的自己,毕生都在寻找和拣选最适合、最接近内心的那个形体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