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锰 起风了,风越来越大……

作者:刘霞 2016年10月4日 专题人物
左起艺术家张锰,策展人卢迎华
左起艺术家张锰,策展人卢迎华
9月24日,由盈艺术中心主办,今日美术馆协办,卢迎华策展的“起风-张锰个展”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开幕。展览作为艺术家张锰近十二年创作的一个小结,展出了艺术家20件作品,其中以新媒体为媒介的作品8件,11件水墨作品以及2件雕塑。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在和张锰的谈话中,好多次都走到了宗教这一极具神性话题的边缘,但还是被艺术家对待世界的敏锐感知力之下的真挚拉了回来。不同于宗教信仰中对世界感知的程式化,这是一种完全出自生命本能的灵性感知,从他那些伴随日常的细小杂件至他的作品,蔓延开来的,是人、是天地、自然和万物。
艺术家 张锰
艺术家 张锰
一个现代“员外”的日常
 
在见到张锰之前,我听说了他那些数量惊人的小收藏,以及作为一个“生活家”的张锰,如何焚香鼓琴,如何超然世外,俨然一个生活在现代的文人士大夫。
 
见到张锰之后,不出意外,还是这些葫芦、玉器、玛瑙、匏器以及从尺八到小提琴的各种乐器打开了他的话题。张锰毫不夸张的说到三个工作室里95%的东西都是这些“无用之物”,而自己可以一天在里面呆几个小时不做任何事,只是和这些玩物在一起。这些物件就是他所有的力量源泉:“扇子在,葫芦在,就可以出作品。”
张锰收藏的小物件
张锰收藏的小物件
张锰收藏的小物件
张锰收藏的小物件
张锰收藏的小物件
张锰收藏的小物件
这种恋物癖一般对小物件的收集,张锰将其称为“员外感”,而让他对这种感受更加迷恋的,是作为“员外”的生活观和处世观。就如同他津津有味的说起天津卖煎饼果子的小贩,也会在煎饼摊上挂俩鸟笼一样,这是一种生活的“姿态”。相比于同时代的大部分艺术家将政治波普和现实主义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口,张锰并没有把问题向外抛,而是更多的向内揽。在同这些日常之物的交流中记录了自身的细微感受。
张锰收藏的乐器,他影像作品中细碎的配乐都出自自己和这些乐器。
张锰收藏的乐器,他影像作品中细碎的配乐都出自自己和这些乐器。
张锰收藏的乐器,他影像作品中细碎的配乐都出自自己和这些乐器。
张锰收藏的乐器,他影像作品中细碎的配乐都出自自己和这些乐器。
张锰收藏的乐器,他影像作品中细碎的配乐都出自自己和这些乐器。
张锰收藏的乐器,他影像作品中细碎的配乐都出自自己和这些乐器。
从日常到万物

正如那句禅语所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张锰作品中的这些日常物件之下,是艺术家于自然万物关系的投射。

在艺术家横跨5年时间创作的水墨长卷《哲学》中,艺术家为蘑菇、瓶子、西红柿类的每一个可能小到没有性相特征,毫不重要的物件“画像”。受到僧人无分别心对待万物姿态的启发,张锰在他很多作品中都保持着这种对日常之物的崇敬。
《哲学》 45×170cm 皮纸素描 2011-2016
《哲学》 45×170cm 皮纸素描 2011-2016
《九猿图》  纸本水墨  200×1000cm 2015
《九猿图》  纸本水墨  200×1000cm 2015
《九猿图》(局部) 纸本水墨  200×1000cm 2015
《九猿图》(局部) 纸本水墨  200×1000cm 2015
天生敏锐的感知力,又让张锰对这日常之物中无明显状态显示的微微变化有着强烈的感知。在他看来,这些细节相对于时间永恒的认知处于同一层面,“就如同一粒尘埃,可有可无,但构成了世界。”而正是对这种哲学般的、在细微变化之间感受无穷乐趣的迷恋,让张锰在创作中选择了影像这一媒介。“就像一片雨中的每一滴,都在时间、空间和形态上有着细微的不同,而这种微小差距能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可以达到如同哲学和宗教中的时空观一般宏大,这种感受,只有专门陈述时空关系的影像可以做到。”
《雪呼啦》直径 100cm 汉白玉 2016
《雪呼啦》直径 100cm 汉白玉 2016
《大雪球》直径 37cm 汉白玉 2016、《小雪球》直径 9cm 汉白玉 2016
《大雪球》直径 37cm 汉白玉 2016、《小雪球》直径 9cm 汉白玉 2016
心中有景,便是世界
 
张锰的影像作品《独流碱河》,并置的三联影像中,风吹过天津独流碱河河边的芦苇和杂草,气压低沉,宽阔的河面水天一线。无论是潮湿的空气还是风掠过肌肤留下的触感,都让张锰有身处德国莱茵河的感受。随身携带摄影器材的习惯也让他能及时捕捉到当下的感受,而在展览现场,巨大的屏幕将任何微小的细节放大,观众在这里和艺术家作品当下的感受身临其境地不期而遇。
展览现场《独流碱河》三频视频 视屏截图 2012
展览现场《独流碱河》三频视频 视屏截图 2012
《独流碱河》三频视频 视屏截图 2012
《独流碱河》三频视频 视屏截图 2012
在张锰的影像中,并没有晦涩的故事,或需要连续观看才能读得懂的情节,你只需带着身心去直观的感受,除了对环境的感知,还有来自记忆深处淡淡的情绪。在影像作品《青豆天堂》中,艺术家用3D动画描述了发生在记忆深处的几处场景。漫天大雪,幼年的自己滚着儿时的铁环,慢慢滑进森林深处,诧异于环境无意识之下的转变而引起的走神,铁环倒地,清脆的响声炸起一群喜鹊。而你随着艺术家的造景走入的梦境也似乎被惊醒,才发现,这些也并非事实,不过是艺术家在日常的铁环和雪花之间营造出的一重梦境。
《青豆天堂-鸟世界 》3D动画 视屏截图  2012
《青豆天堂-鸟世界 》3D动画 视屏截图  2012
《青豆天堂 西瓜世界》 3D动画  视屏截图 2014 
《青豆天堂 西瓜世界》 3D动画  视屏截图 2014 
梦境,没错,张锰就像一个用影像技术创作的造梦师。观众走入其中,就如同毛丹青所言:“看到他的作品,觉得有一种起风感”, 张锰个展“起风”也于9月24日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慢慢的风起了,风越来越大……”
《金链猛虎》3D动画 视频截图 2016
《金链猛虎》3D动画 视频截图 2016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