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沛骏 另一种迁徙

作者:史伟 2014年4月23日 专题人物
杜沛骏
杜沛骏
敲出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未曾见过文章的主角杜沛骏,给他打过一通电话,内向、礼貌、好脾气是他送给我的第一印象。版画系出身,后来半路出家画油画,这位年轻艺术家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是我感兴趣的,当然,首先打动我的还是画面。阅读正文之前,你不妨先去和作品打声招呼,安静地审视它们,或许在某个瞬间便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那一刻的温暖。
《迁徙 2》 布面油画 90×170cm 2013 
《迁徙 2》 布面油画 90×170cm 2013 
版画过客

杜沛骏1982年出生于四川南充,小学时报的美术兴趣班是最初的艺术启蒙,初中开始系统地学习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类课程,并跟随专业的美术教师学习绘画,走过高考的独木桥,他运气还不错,顺利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

当时四川美术学院的造型艺术专业分设国画、油画、版画三个方向,按照考生的分数划分方向,杜沛骏被分在了版画系。刚开始他对版画完全不了解,所幸接触之后萌生浓厚兴趣,尤其钟情于石版画,这一材质独有的沉静与细腻令他着迷。

版画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及器材等因素的限制,这也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离校后很难继续从事版画创作的主要原因。2005年,摆在杜沛骏面前似乎也只剩下两条路:继续深造或者做一名职业艺术家。他选择了备考本校版画系研究生,同时坚持画画,画油画。首战失利后,他调整目标锁定油画系,依然以悲剧收场。中国扼杀艺术类人才的最佳途径应该就是应试教育了吧,专业再好一样被残酷地虐死。还好,这两年他坚持在画油画。
《迁徙 4》 布面油画 90×160cm 2013 
《迁徙 4》 布面油画 90×160cm 2013 
身在何处
 
大学期间杜沛骏身处油画世界之外,根本不熟悉油画创作的材料,系统的学习更无从谈起,毕业后的两年间他只能自己摸索,做试验般地去尝试,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像只无头苍蝇,那时期的画他说现在都不能看。后来,他寻到了感觉,可以用油画语言表达自己,也创作了一些作品,诞生了随后较为成熟的“身在何处”系列,杜沛骏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创作开始了。

2008年创作的“身在何处”系列是杜沛骏毕业离校迈向社会之初自我迷失的真实写照:艺术道路的选择、艰难探索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他无助、自我怀疑。作品中常会安排一个小到与画面比例极不协调的人物,场景不断变换,人物却始终被幽禁于狭小的空间,挣扎的无力感与无处排解的压抑共生存在。《明天,我该飞往哪里?》便是这样一件作品,几株枯树伸向高空,阳光缺席的昏暗天空,双手抱在胸前处于防御姿势的小女孩呆呆地坐在树梢顶端,不知她要飞向哪里,即便是拥有魔法的精灵,翅膀也未能将它载向心中的彼岸。  
《植物园 3》 布面油画 90×130cm 2013
《植物园 3》 布面油画 90×130cm 2013
抵达圣城

将至而立之年的杜沛骏在反思:一方面,他认为画面略显单薄,在个人情感宣泄之外还可以有其它可能性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他希望将视野和格局打开,不再“原地打转”,建立起更具包容性的个人绘画系统。那段时间杜沛骏比较迷恋古典主义作品,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尼德兰画派的理性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于是他逐渐在画面中倾注更多理性成分及古典元素,画面层次变得丰富,人物形象也开始饱满起来,细节的刻画也更为深入。至此2010年杜沛骏的创作形成比较稳定的风格,并持续到现在。“我们在一起”系列可称为这时期的代表作品,人物成为画面的主角,环境及背景退居次要位置,它们唯一的角色便是烘托与点缀,以往被刻意渲染的沉闷阴郁氛围彻底消失,做了减法后,作品的气质与基调得以逆转,人物在台前的演绎成为观者视觉及思想汇聚的焦点,作品变得鲜活、立体。

调整了路数之后的杜沛骏,开始做加法,融入了更多元素的画面更加有趣。这时期杜沛骏创作了“植物园”、“迁徙”等系列作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它们不再单薄,成为了不可被一眼望穿的存在,而杜沛骏也认为他找到了构建自身绘画体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2010年杜沛骏携“身在何处”系列在香港举办首次个展,时隔三年,这些新系列中的八件作品亮相Hi21新锐艺术市集,让人们看到了潜心努力的杜沛骏,一个成长的杜沛骏。
《迁徙 3》 布面油画  直径100cm 2013 
《迁徙 3》 布面油画  直径100cm 2013 
Hi艺术=Hi 杜沛骏=杜

探寻人在时空

Hi:你本科学习的是版画,毕业后选择了画油画,转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杜:油画与版画的材料差别太大了,我不是很熟悉油画的材料,也不了解它的难点在哪里,不懂如何以油画去造型。有些东西要试过才知道,开始的时候想得比较简单。还好,我女朋友是油画系的,在材料使用和创作技法方面给我提供了一些建议。

Hi:作为转型之作的“我们在一起”系列,较之前成熟了很多,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杜:在“我们在一起”这个系列创作完之后,我基本上找到了构建自身绘画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我的世界雏形”已初具规模,我是世界的建造者,同时也可能扮演世界中其它不同的角色,我构建的世界介于真实与幻境、古典与现代、逻辑与荒诞之间,它与现实世界存在某种距离。我绘画的方法是略带古典的写实,同时也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我的创作就是在矛盾与冲突之间找寻平衡。其实,我画的人也是这种矛盾和冲突的结合体,我希望将个人人格的丰富性呈现出来,这是我创作的一条线索——“时间”中的人。

Hi:“植物园”系列、“迁徙”系列创作的灵感是什么?比如,画面中选择“鹿”这一元素有什么寓意吗?
杜:“植物园”系列的创作灵感是源于当时流行的一款偷菜游戏,“迁徙”系列则与我看过的一个东非动物大迁徙的纪录片有关,动物大迁徙时的宏大场面太震撼了,我惊叹于生物和自然的力量。至于画面形象或者元素的原则,完全是随机的,没有特别的指向性,单纯的只是这个图像刺激到我了,然后便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我将这些图像纳入到我现有的系统中去重新解读,比如将迁徙的动物放进封闭的空间,或将动物放在室内的桌子上,然而我想表达的并非迁徙本身,而是在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生存空间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转化。同时,迁徙的另一层含义是逃离,希望改变现状、逃离现实,迁徙的适用范围可以很宽泛。这也可以看作是我创作的初衷和野心吧,我希望不同的观者都能融入到我建立的系统里面,成为其中的一个点或是点的集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族群总是能呈现出某种集体潜意识,这就是我创作的另一条线索——“空间”中的人。
《幕后XX》 布面油画  直径100cm 2013
《幕后XX》 布面油画  直径100cm 2013
构建杜氏系统

Hi: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比如说你计划一年画多少画、参加几个展览?
杜:我的想法很简单,现在还是要安心创作,希望每年可以举办一次个展。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现有的系统,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加饱满,这也是我对艺术的理解,我认为好的艺术家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善的系统,就像哲学家有自己的哲学体系一样,而这个系统可以让他在其中自由表达,甚至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完善它、丰富它,并能从中找到艺术带来的满足感。

Hi:很多艺术家留在了北京,你为什么没有选择北京呢?
杜:因为当时刚开始画油画,很多方面都不成熟,而且我画画稍微慢一点,一张画可能画一两个月。我本身并非出身油画专业,可能有些东西就需要你付出更多去研究它,然后才能找到。我一直觉得,我的作品可能有一点脆弱,你必须把每一个细节考虑得很周全,逻辑性想得比较到位之后,画面才能呈现出一种比较好的感觉。这样来看,留在北京的话压力会很大。

(图/ hi小店、杜沛骏)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