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火尧:画了22年方块,他在绢本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作者:吕晓晨 2021年1月11日 专题人物
一个平面方形除了四边,还能有哪些可能?桑火尧用了22年的时光探索了这个“科学+艺术+哲学”的问题,并且他的追问仍没有停止。

他笔下的方块,不仅有“天青色等烟雨”的温润,也有海阔天空的荡气回肠。他曾经空运了长江、牡丹江、雅鲁藏布江和钱塘江的水,将亲手调制的矿物颜料,一遍遍晕染于绢本上。在我们的谈话过程中,桑火尧不止一次谈到了水墨转型的问题。他就像一位不辞劳苦的纤夫,希望把中国画这艘大船拉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艺术家桑火尧(摄影:董林)
艺术家桑火尧(摄影:董林)
一件“不完整”的作品
 
 
之所以说不完整,是因为桑火尧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的新展中,只展出了1/2件《二十四史——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回响》。
 
其实,在2019年桑火尧在龙美术馆的个展中,我曾见过这部完整的“二十四史”。当时我便讶异:一个能将水墨画得如此空灵的艺术家,为何要做出一件肃穆而沉重的装置?这件原本由24块焦木组成的大型水墨装置,表面残裂不整,黑如墨染,但树木的年轮却随着木屑脱落而越发明显。哪怕最终会被烧成灰烬,但年轮代表了它曾存在的证据,也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桑氏晕边”的启示证据。
《二十四史——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回响》 45×45×45cm×12 木材、水墨、综合材料 2016
此件作品原本是由24块焦木组成的水墨大型装置。因2020年特殊时期,艺术家决定展出其中的12块焦木,以此对当下不完整的世界的一次回应。焦木上依稀的年轮纹理与水墨绘画中四边层层叠叠的纹理,共铸了作品图式与树纹之间有着生命、时间、空间的关联。
《二十四史——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回响》 45×45×45cm×12 木材、水墨、综合材料 2016
此件作品原本是由24块焦木组成的水墨大型装置。因2020年特殊时期,艺术家决定展出其中的12块焦木,以此对当下不完整的世界的一次回应。焦木上依稀的年轮纹理与水墨绘画中四边层层叠叠的纹理,共铸了作品图式与树纹之间有着生命、时间、空间的关联。
桑火尧说,因为今年是不完整的一年,所以并不想完整地呈现这件承载着消亡与新生的作品。在一个最偏僻的展厅中,这12块焦木无声伫立,犹如一座座沉默而沉重的丰碑。也是今年,桑火尧留长了头发,蓄了胡子,从外表看,他的喜怒哀乐都隐藏在了帽子下的阴影里。
“桑氏方块”的22年
 

桑火尧是江南人,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杭州的工作室中度过,他的大尺幅绘画都是在那里构思完成的。北京的工作室则是创作一些尺幅较小的作品。桑火尧说,江南的“水墨”气候可以让自己笔下的方块慢慢晕染,慢慢伸展,就像是烧瓷一样,在出窑前你并不知道它会变成什么样。于是,他笔下的水墨方块,如波光粼粼的水面,又如瓷器的冰裂纹。温润、轻柔,“天青色等烟雨”描绘的画面,大抵就是如此吧。
桑火尧:画了22年方块,他在绢本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现场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现场
1998年开始,桑火尧笔下开始出现了那些令他着迷的方块。它们深浅不一,从笔墨技法来看抽象朦胧混沌;但在构成的空间上,包含着东方绘画独有的哲学意蕴:老庄的虚无、空灵、静和之境。这种气质也和亚洲艺术中心一直追求的“东方美学”线索不谋而合。画廊北京空间的负责人李宜霖透露,早年在群展中看过桑火尧的作品便印象深刻,对艺术家观察了多年之后,欣喜地发现他一直在不断推进自己的创作。于是在今年,这个计划中的展览终于促成了。
《不确定的风景》 80×80cm 绢本综合 2020
《不确定的风景》 80×80cm 绢本综合 2020
用桑火尧的话说,开始画桑氏方块的22年里,自己一直在探索中国画艺术现代性、当代性的转型。他给自己定了一条“永不回头”的学术之路。这批适合画廊展示的中小型作品多半在画好之后便束之高阁。凭此展览契机,这些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探索的中小作品终于得以亮相。他说:“我做这些中小作品,其实也是一种放松下的实验,它往往能打开和拓展接下来的创作思路,所以我是轻松愉快的,并多有灵感勃发之处。”
境象、意象和抽象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一直以来,你的多数展览都以“境象主义”为主题,这个词从何而来?
桑火尧(以下简写为桑):中国画特别强调“意境”,“意境”两个字用得很多,“境象”用得很少。“境”是形而上的,可以意会不能言说、形而上的感觉。“境象”这个概念主要源于诗词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它比“意境”更形而上,更有诗性词象,更接近心灵与自然的律动,因而需要靠美学知识的构建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感悟到。在我看来“意象”属于大众审美趣味,“境象”更接近于东方美学与西方抽象合流的审美语境。我从1998年开始研究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我认为中国画必须有新的面貌,在形式上和传统拉开距离;并且它的当代性语言必须具有国际审美的视觉趣味。我倡导的“境象主义”也是基于时代与传统的思考。
《青云》 122×190cm 绢本综合 2020
《青云》 122×190cm 绢本综合 2020
Hi:近十年你做了很多美术馆个展,但是画廊展览非常少。这次在亚洲艺术中心的展览线索是什么?
桑:是的,这是我近十年来真正在中国大陆画廊做的展览。主要展出了近五年的作品,对我近五年探索的语言、观念,比较综合的呈现。亚洲艺术中心作为一家综合性艺术机构,一直致力于“东方美学”的推广,与我的艺术创作脉络非常契合。
《今年》 122×220cm 绢本综合 2020
2020对于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是非常特别的,都将伴随着我们整个生命的记忆。艺术家希望今年被历史铭记。他将全球通用的英文This Year(今年)融入作品中。虽人生不能永恒,但他希望艺术是永恒的,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为未来存照。
《今年》 122×220cm 绢本综合 2020
2020对于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是非常特别的,都将伴随着我们整个生命的记忆。艺术家希望今年被历史铭记。他将全球通用的英文This Year(今年)融入作品中。虽人生不能永恒,但他希望艺术是永恒的,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为未来存照。
《桃花源记》 236×122cm×3 绢本综合 2016
桑火尧在中学时期曾读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一直伴随着他梦想的一生。此文中不确定的方位、场景、处所被描述的虚幻又有诗意。“仿佛若有光”,此“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命价值的礼赞。这样的生活场所,其实很难用作品表现。桑火尧用浓、中、淡不同的墨色,使用三联并置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充满光感的虚无场景。
《桃花源记》 236×122cm×3 绢本综合 2016
桑火尧在中学时期曾读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桃花源记》,一直伴随着他梦想的一生。此文中不确定的方位、场景、处所被描述的虚幻又有诗意。“仿佛若有光”,此“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命价值的礼赞。这样的生活场所,其实很难用作品表现。桑火尧用浓、中、淡不同的墨色,使用三联并置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充满光感的虚无场景。
光感是中国水墨的韵味
 

Hi:此次展出的大多作品颜色都只使用了一种颜色,你对色彩的把握标准是什么?
桑:我觉得现在的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特别是中国画作品中色彩太多了,单一纯粹色彩的作品反而比较少见。单一色彩的构建其实需要光的应用,我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是四边比较饱和,中间呈现光感。如果单一色彩的画面缺少光的视觉元素,就会太单调了。只有加入了光感,才够把中国水墨的色彩发挥到极致,气韵才更加生动。中国画和西方媒材的区别在于,中国水墨讲究的韵味,是西方媒介无法发挥和处理的。
《胡笳十八拍》 尺寸可变 绢本综合 2020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古乐府琴曲歌辞,古琴名曲,据传为汉末蔡文姬所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此曲辞婉清而丰富,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桑火尧想借此创作背后的寓意,重新诠释文姬十八拍之义。十八张作品犹如一张对“一章”,可分可合。
《胡笳十八拍》 尺寸可变 绢本综合 2020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古乐府琴曲歌辞,古琴名曲,据传为汉末蔡文姬所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此曲辞婉清而丰富,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桑火尧想借此创作背后的寓意,重新诠释文姬十八拍之义。十八张作品犹如一张对“一章”,可分可合。
Hi:虽然作品面貌都属于抽象,但它们又拥有非常具体的名字,你是如何给作品起名的?
桑:其实创作的那一刻,我内心是有思考的,比如对现在的生活的梳理,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做每一件作品。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理念与现实形象融为一体,艺术的任务总是以感性形式来表现理念。我十分认同,在艺术构思、表达与实践的过程当中,我把自己的情感、理念和思想慢慢渗透到作品的“意蕴”里面去。
理性的方块叠出感性的空间
 

Hi:当初为什么使用方块语汇进行创作?
桑:从古至今,没有人把方块符号运用到中国画中。其实我们说的“天圆地方”“方块字”,包括八卦的卦象都是方形。但方形在艺术中的表达是很难的,包括西方的抽象虽然有色块,但没有人用方块来叠加,我想挑战一下这样的创作。如果说1998到2008年是我探索用方块创作的前十年,那么2009年至今的后十年是我不断在总结推广自己的理念和方法的十年。
《无尘》 60×60cm 绢本综合 2020
《无尘》 60×60cm 绢本综合 2020
Hi:一直以来,都是用水墨在绢本、纸本上创作,这种材质对你的吸引力有哪些?
桑:我长期生活在江南,绢本是江南常见的、具有生活化的材质。绢本是中国传统的媒介,我希望继续将它发扬光大。同时,我的作品具有中国工笔画的一种气质,每一块都是通过慢慢晕染开来的。生绢这种材质很奇特,在绢本上创作一个理性的方块,但通过和墨的接触,会产生自然而不可控的惊喜,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Hi:作品都是理性和感性结合?
桑:我的方块是作为一种笔触,一种符号存在的。这也是我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所有的作品创作,都是通过理性的叠加,产生无限的作品形式来。
 
Hi:会事先打草稿吗?
桑:我会先画在小纸片上,把思考的东西记下来,然后我慢慢去完善。中国文人画最大的特点要画得快,但是我的作品是缓慢而作,既有感性的自然挥洒,又有理性的缜密思考:我要把理性的方块,通过感性情感的结合,慢慢地通过笔墨与空气的湿度、温度结合,一天画一遍,数十天缓缓而作,让它生发出非理性的东西。最终形成的作品具有空间感,非常柔和、自在,而不是非常生硬的。
《林中路》 122×190cm 绢本综合 2019
《林中路》 122×190cm 绢本综合 2019
不只吃古人的粮食
 

Hi:如何看待东方抽象和西方抽象?你作品中抽象的内核又是什么?
桑:我的作品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我非常看重作品中的空间感。老庄讲究的虚无并非代表“没有”,而是更多东西的存在,你所看到、所悟到的东西,都通过空间慢慢激发出来。西方的抽象讲究的极简,则是真的“没有”。我遵从的是中国的老庄哲学:让虚无发挥到极致。
左:《不能告诉你》80×80cm 绢本综合 2020
右:《如愿》 80×80cm 绢本综合 2019
每一天、每一时刻,人生都带着疑惑,带着追问。然而,一切又不曾有答案。桑火尧坦言,自己是一个惯于静思的人,有时候也犯糊涂,不知自己是问题的追问者,还是答疑者。就像站在水岸的人,正倒难分,也像镜中人,真假难辨。其实,人生不必追问,埋头赶路,才能让自己一门心思前行。当然,我们也有顺问的时候,接受标准答案,因为我们还需要与现实妥协。
左:《不能告诉你》80×80cm 绢本综合 2020
右:《如愿》 80×80cm 绢本综合 2019
每一天、每一时刻,人生都带着疑惑,带着追问。然而,一切又不曾有答案。桑火尧坦言,自己是一个惯于静思的人,有时候也犯糊涂,不知自己是问题的追问者,还是答疑者。就像站在水岸的人,正倒难分,也像镜中人,真假难辨。其实,人生不必追问,埋头赶路,才能让自己一门心思前行。当然,我们也有顺问的时候,接受标准答案,因为我们还需要与现实妥协。
Hi:你会担心观众看不懂你的作品吗?
桑:艺术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审美方式会随着知识层面的丰富而丰富。如今我们也不再用传统的观赏方式去看艺术的像与不像,是与不是。我不担心别人看不懂,一件新作品是需要有陌生感的。如果都被大家接受,我反而觉得是一种压力,说明你的作品没有高度,没有深度。艺术家的审美必须要领先这个时代三五十年,你的艺术创作才有价值,你的思考才有意义。我的作品是为未来而作的,为年轻人而作的,这才是我想要的。艺术这件事,其实是自上而下的。
Hi:有哪些对你影响至深的艺术流派或者艺术思想吗?
桑:就中国的画家来说,倪瓒(元 1301-1374年)、苏东坡(北宋 1037-1101年)、米芾(北宋 1051-1107年)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敬佩他们并不是在笔墨技巧,而是他们的作品诗性的审美和哲学思辨的高度,这是一般人很难体会的,他们曾代表了中国绘画的高峰。
近些年我也在思考中国画如何继续走向高峰走向世界,不仅是要在中国大地进一步生根发芽,而且要在世界艺术领域当中有我们一席之地。当下的中国画现在面临最大的困惑是出不了国门,西方人不认可你的艺术价值到底在哪里。如果我们不进行改良、转换与迭代升级的话,其实是在自娱自乐。这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负责任的态度,中国当代艺术家应该要有社会担当,把中国的文化艺术推向世界。我们不能只吃古人的粮食,而是要有真正的开放情怀,拥抱世界迎接未来。当代艺术家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分子,更应该有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