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九级浪” 来自圈内的各路声音

作者:胡婷婷图片提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罗颖 2014年8月13日 专题话题
装置作品《九级浪》抵达上海浦东
装置作品《九级浪》抵达上海浦东
就如蔡国强硝烟弥漫的烟火一样,几乎他的每一次公共项目总能引爆一系列的焦点。8月8日,蔡国强以世博园区为背景,在国内首次创作的大型白日烟火在当天17点点燃。持续八分钟的作品“无题”,炸出了一片漫天花草,也炸出了一路关注。大众媒体们看重的是这场无名氏“炸外滩”的烟花秀,普通民众则担忧起烟花对雾霾天的火上浇油?这一波几折的“九级浪”,又会将“国际蔡”推向何处呢?
蔡国强在装置作品《无题》指挥台前
蔡国强在装置作品《无题》指挥台前
八分钟的烟火分成“挽歌”、“追忆”、“慰藉”三幕
八分钟的烟火分成“挽歌”、“追忆”、“慰藉”三幕
凯伦·史密斯:用高手来形容蔡国强 一点也不为过
​(批评家、策展人)

早在2011年我在巴黎亲历过蔡国强的烟火项目,我记得当时他就跟我说过:“他觉得自己在空中画画。”直到今天,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这句话的意思。在浦江边实现的“白天焰火”这件作品,我觉得是非常感动大家的,包括这次色彩绚丽的烟火,烟雾和线条的表达。我想用高手来形容蔡国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我相信蔡国强多年的实践所带来的经验,足以去完成这件被认为是“搞破坏”的项目,而且最终也会被大众所认可。据我所知,此次蔡国强的爆破项目所使用的颜色都是来源于印度胡里节(色彩节)里所使用的矿物质颜料,对人体是无害的。
选择哪些作品去承载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这是艺术家需要慎重考虑的。我个人认为《静墨》这件作品做的也非常有意思。它被安排在展厅的一楼,9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当然,艺术家个人在有了很好想法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工作人员与展览空间的配合,这也是难以实现的。我想装置作品《九级浪》是非常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虽然此次展览的作品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每一件作品的分量都很充分。
“挽歌”用壮烈的黑白烟花束、瀑布打开序幕
“挽歌”用壮烈的黑白烟花束、瀑布打开序幕
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当代馆)外黄浦江面实现《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烟火》项目
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当代馆)外黄浦江面实现《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烟火》项目
黄剑:选择了蔡国强 就是选择了话题
(龙美术馆执行馆长) 
   
选择了蔡国强,就是选择了话题。当然这句话并不难理解,蔡国强作为一位明星艺术家,大众所讨论的话题早已不再局限于艺术界,已然成为了公众话题。从蔡国强长期以来的创作方式来看,他的作品并没有给予观众足够的上升空间,而是保持着他原有的水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蔡国强早期作品所形成的震撼也在逐渐地被消解,人们的视野已不再满足于他的回顾展了,但这并不会影响蔡国强作为华人重要艺术家的地位。就目前市场所回馈的信息来看,展览“九级浪”无疑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受到关注度最高的展览。
我认为简单地从展览形式做区分的话,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纯粹商业性的展览,例如之前K11所举办的莫奈、毕加索的展览;另外一种类似蔡国强、草间弥生等级别的艺术家们,他(她)们本身就是话题艺术家,最后展览效果多少会有一点表演的性质,反而在学术层面探讨的可能性会比较小;最后一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个展和群展,它更多倾向于其学术性,但是受众群体会偏少。蔡国强这次展览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考,关于如何把一个展览做好。
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他的创造力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过于频繁的做项目,艺术家的个人时间在受到严重挤压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创作出宏大而叙事的作品呢?回顾近几年蔡国强大型展览技术层面上的进步,它并不足以吸引我去对他作品产生更多的思考,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他的作品背后艺术性方面是否有提高。我个人觉得艺术家大型的回顾展览,应该要慎重去考虑。他们更多的应该将展览节奏放缓些,仔细地把每件作品做的更精彩一点。
我个人认为蔡国强此次展览能够吸引到商业赞助的加入,本身这是一件好的事情,只要保证展览方拥有主导地位即可,最后的展览效果还是要看作品和其背后的学术意义,这与商业赞助并无直接关系。作为美术馆的从业人员,我们是非常欢迎品牌介入的。
“追忆“则以漫天斑斓的颜色烟雾表示了对往事的回忆
“追忆“则以漫天斑斓的颜色烟雾表示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幕”追忆“
第二幕”追忆“
”慰藉“是从漫天”彩菊“、”白菊“等高空烟弹开始
”慰藉“是从漫天”彩菊“、”白菊“等高空烟弹开始
吕澎:如果中国没钱的话,谁会去关心蔡国强?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批评家、策展人 )

原则上我没有去到展览现场,不知道展览除了烟花之外还有什么。如果只有烟火我觉得就没啥意思了。放烟火有什么好说的?我觉得根本就不值得一说。在国外这也许一件稀有的事儿,但是在中国春节这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儿。当然这次的展览吸引这么多人来关注,当然算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没有意义,我相信不会被艺术史记录下来的,但如果中国没钱的话,谁会去关心蔡国强?
坦率地说,我并不了解蔡国强这个人。他可能是受到艺术圈的关注比较多,大众对蔡国强也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其实还不如二三流明星的知名度高。我觉得他早期的作品“草船借箭”和“威尼斯收租院”还不错。
隔江观看的“白天烟火”  是否给你留下了什么?
隔江观看的“白天烟火”  是否给你留下了什么?
蔡国强接受记者采访
蔡国强接受记者采访
尤洋 :今天从景观得到感动很难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

我觉得我不是很合适就蔡国强老师的新作品进行点评,因为我对他的创作系统并不是特别熟悉,之前也没有什么深入的沟通。最近看到“九级浪”这个项目之后,艺术圈出现了很多的声音。关于这些声音的动机和发出的角度,我是有些想法的。从朋友圈里,看到许多对这件作品指责性的评论,比如说“假、大、空”或者是浪费了很多纳税人的钱之类的,毕竟这是在一所公立美术馆做的大型项目,这件作品的成本应该很高,占用了一些城市公共资源,但我想这种角度是有一些片面的。
这些声音对此次艺术项目的评价,大多停留在对作品本身形成的景观层面。我觉得对于当代艺术来说,艺术性本体很多时候并不在作品成品上,而是在观念实施的过程中。一个景观化的作品形态,从视觉上看是不是庞大还是微小,震撼还是平静,其实并不是艺术家实施观念的核心部分。这种对作品本身视觉性和实施物理层面的批判,其实是对于古典美术系统的评论方式。如果我们认为蔡国强老师是一位当代艺术家的话,这样评判对蔡老师有失公正的。
今天我们在评论一件作品是否有意义时,跟他花了多少钱或者耗费了多少人力都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在我看来,蔡国强的这件新作“白天烟火”是他在艺术观念实证后的一个佐证。一个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与作品体量并不能代表艺术的本体。我也听到一些声音是对蔡国强作品的称赞,例如壮观、绚丽等情绪化的词,但这些情绪化的表达同样不能称之为对这件作品艺术性的客观评论之中,这只是感官层面的情绪。当代艺术在今天核心的功能之一是启迪思考,如果按照朗西埃所谓的“感性分配”来去看作品的感官层面,那其实观众没有把作品当做是艺术品,而是设计产品,相比这个项目耗费的人力物力而言,就有些可惜了。
回到我在现场的感觉,眼前绽放着五颜六色的烟火,正如我在微信所写到的,感觉内心有个理性的声音逼着自己喊“哇塞!牛X”,但是感性的层面就没什么说的了。从北京飞到上海,一路下雨堵车,飞奔式的开着租的车,在车里吃了茶叶蛋,刮了胡子,穿上正装,最后在开幕前30秒我停好车赶到现场,整个过程有点艰难。当烟火开始表演了10几秒之后,我发现内心感动不起来。这也许是时代的进步所造成的,如今大众的感官体验,早已被好莱坞大片系统训练的麻木了,不大可能有真实感动,或者分不出这种感动和3D灾难片的区别。积极地想,是现场观众集体无意识的不动脑子,集体无意识几秒钟;消极想是有点担心pm2.5和白衬衣上不明朗的各色碎屑灰尘 (后PSA发声明指出碎屑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蔡国强和龚彦馆长在《九级浪》作品前
蔡国强和龚彦馆长在《九级浪》作品前
来自泉州的《九级浪》
来自泉州的《九级浪》
掘地三尺作品《静墨》
掘地三尺作品《静墨》
崔灿灿:美术馆的“私人定制”艺术家
(独立策展人、批评家)
 
蔡国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不是烟火系列。在他早期的作品里,我看到了华人艺术圈少有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例如我们看2000年左右的他,你会发现90年代开始他的许多方案就已经是在挪移和借用他人的作品、观念或现成品了。在我看来,那时候,他绝对可以算是中国最前卫的几位艺术家之一,而且是唯一理解后现代主义核心方式的人。但就近几年蔡国强的作品来看,我并不太喜欢,他已经放弃了原有的后现代创作语境,倒退到现代主义的形式和图像之上。我觉得蔡国强这几年是被美术馆制度所绑架了,每年两至三个个展的频率,他的时间几乎都被美术馆“定制”所占用,很少有时间来思考新属于艺术系统之外的事情。当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的出发点是源于展览的需求,而不是他自身的困境和意识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动机是很可疑的。在我看来,蔡国强这几年所树立的形象更像是一个公共行活艺术家,来为美术馆增加客流量,制造一些奇观之类的。当然我并不反对这样的做法,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公共并不应该是他的诉求,它更应该是一个途径。我们应该去思考,蔡国强这种国际化的的关注度,它传播的是什么价值观和方式?例如2013年在澳洲举办的大型个展,他选择用树木、动物、水的题材;到了巴黎,选择“一夜情”的表演;到中国上海,开始提出生态的话题。不难看出,近两年蔡国强的创作主题,都是在讨好当地的喜好,东方美学包裹当地特产,甚至有些“心灵鸡汤”和“滥情戏”的意思。他的作品,更像是一件广告式雕塑,只不过这件作品更加的宏大和漂亮,但是这种视觉的震颤和舞美的煽情,已经在现代主义里面终结了。
作品《没有我们的外滩》制作现场
作品《没有我们的外滩》制作现场
《没有我们的外滩》最终展览效果
《没有我们的外滩》最终展览效果
沈少民:少了一些温度
(艺术家)
   
我与蔡国强的接触并不是很多。最早是在2010年,我在天安时间展览中与蔡国强初次见面。接下来就是在那年,我们一同参加悉尼双年展,住在一个酒店,还有香港艺博会的展览等都有一些交流,我对他的印象也很好,他人也很随和。当然,随着他越来越多的艺术实践,所积攒下来的名气,不可否认他已经成为了一位艺术明星了。我们也看到他近几年的展览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的作品质量日趋精湛。就我而言,我还是喜欢他早期的一些偏观念的作品,可以感受到那一代人的回忆在里面,但是就去年在法国做的“一夜情”作品我看不太懂,感觉是在做一场表演项目。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我感觉蔡国强近两年的作品,貌似缺少了一些温度和态度在里面。我发现他在作品里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像是策划人或是一名导演。
作品《春夏秋冬》制作现场
作品《春夏秋冬》制作现场
作品《春夏秋冬》
作品《春夏秋冬》
包一峰:艺术与灾难的呈现方式 那么近又那么远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办人)

蔡国强8月8日“白天焰火”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的一部分,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主办方也都做了很多严密的安排,包括2012年蔡国强在杭州炸“西湖”的爆破,我也在现场。我相信蔡国强对整个大型展览现场的把控力是做的非常充分的。选择在白天来进行爆破,也是让我感到非常不一样的地方,这其中也运用到了许多的烟雾和技术来实现,就如我在微信中所写道的,艺术与灾难的呈现方式似乎是那么的近,但又那么的远。
当然在一所公共的美术馆里做展览,必须要考虑到一个受众群体。“九级浪”这次的展览作品,不仅包括烟火爆破,还有与小孩子互动,动物标本等作品,呈现了蔡国强全面的作品面貌。在我看来,蔡国强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华人艺术家。从他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情怀的材料运用,他还一直秉持着用中国的语言来诠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当然不论是中方的还是西方的,最终作品所呈现的内容,还是要与艺术家的内心发生关系才更有意义。
这一波几折的“九级浪”,又会将“国际蔡”推向何处呢?
这一波几折的“九级浪”,又会将“国际蔡”推向何处呢?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