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克雷格-马丁 洗练,中立,且鲜艳

作者:静竹 2014年8月1日 专题人物
Photo :Chris McAndrew
Photo :Chris McAndrew
米高•克雷格-马丁(Michael Craig-Martin)是一个非常有新闻点的人物。他是很多位YBAs艺术家的老师,在这些艺术家成名的过程中亲身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但在看到他在香港高古轩新作个展的作品时,我决定还是将注意力放在他的作品上。米高•克雷格-马丁首先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能用直接的方式触动观众的艺术家
 
香港高古轩新作个展现场
香港高古轩新作个展现场
“YBAs教父”的青年时期

米高•克雷格-马丁一生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艺术家和老师。他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确立其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被许多评论家归为观念艺术家,创作至今;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担任艺术学院老师,八十年代后期任教于金史密斯艺术学院,教过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Gary Hume等数位YBAs著名艺术家,帮助推动1988年赫斯特等人组织的“Freeze”展览。这位艺术家通过创作和教学,对英国乃至全世界的当代艺术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被许多人称为“YBAs教父”。提到这个称号,克雷格-马丁在电话那头笑了:“这个我听说过。”

从12岁起,克雷格-马丁就对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已经想不起来如何(开始感兴趣),但是从大概12岁开始,我就想做艺术家,此后再没想过做别的。”

作为对英国当代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的教父式人物,克雷格-马丁实际上并非完全的“英国人”。1941年,他出生在都柏林,几乎还没出满月就举家搬到英国。三岁时,父母带着他又搬到美国。克雷格-马丁在那里长大、上学,1966年回到英国,并一直住在那儿。“现在有很多人在一个国家长大,之后再在另一个国家生活。有这种经历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还是取决于你童年、青年时期的环境……在我的生活中,我感觉自己和爱尔兰有联系,和美国有联系,和英国有联系,但是我是这所有元素的混合。”
《无题(高跟鞋)》 © Michael Craig-Martin, Courtesy Gagosian Gallery,Photo:Mike Bruce
《无题(高跟鞋)》 © Michael Craig-Martin, Courtesy Gagosian Gallery,Photo:Mike Bruce
凝炼高效地表现日常物

纵观克雷格-马丁的整个创作,“日常物”是始终的核心元素。创作初期,他在创作中使用真正的物品,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不再使用真实物体,而是用绘画方式再现。“原来,我希望我的绘画非常简单,要看起来没有任何个人特色,好像是工业制造的产物,就像这些物品一样,没有个人特色。我希望达到某种没有风格的效果。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开始熟悉我的特色,这也就变成了我的风格。”

数十年间,尽管孜孜不倦反复描画煎锅、烟灰缸、吹风机、衣柜、高跟鞋等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我们还是可以从克雷格-马丁的创作中看到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九十年代时,一件作品中会有若干件物品,但每样东西都没有规则地零散地放在一起,彼此没有接触,仿佛谁从上撒下的一堆小纸片;2000年以后,他的作品中的物品越来越多,并且杂乱地交织在一起,密密麻麻分不清彼此;近年来,他陡然开始绘画单独的物品。一张画作中,只有一样东西。这种变化过程,正好像一个人成长的经历:首先孤立地认识世界上的不同事物,之后开始找到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得多了,豁达之后,就懂得在纷乱中将注意力放在单一事物上。克雷格-马丁也许并没有可以想通过风格和内容变化,模拟人对社会的认知方式,但这种自然形成的变化过程有奇妙的效果。

无论画作内容多寡,哪怕是无数物体纠缠在一起,克雷格-马丁的画作始终有一种极度洗练的效果。他能够用最简单的线条,以最高效的方式表现出物体的身份。在绘制每种物品时,都没有可删可减的多余线条,是一种高度凝炼的简洁风格。克雷格-马丁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将三维物体二维化的有效方式。“我画的都是一些普通的物品,但我不希望我的绘画流于普通。”
《无题(耳机)》  © Michael Craig-Martin, Courtesy Gagosian Gallery,Photo:Mike Bruce
《无题(耳机)》  © Michael Craig-Martin, Courtesy Gagosian Gallery,Photo:Mike Bruce
Hi艺术=Hi  米高•克雷格-马丁=米

颜色人工化的去个人化风格

Hi:最初为什么选择这种去个人化的,没有风格的“风格”?
米:在绘画时,我会找那些不管哪个国家的哪个人都能马上辨认出来的东西,比如高跟鞋、开瓶器等等。我对新的,属于当代生活方式组成部分的物品特别感兴趣。创作时,我要画出像这些物品一样没有特性的画儿,不加入我自己的解读,看起来完全中立。这是因为,我希望用创作来与观众产生联系。这些日常物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我们会在使用过程中,寄予其中许多信息和感情。因此,人们看到我的画时,我的创作可以利用这些已经存在在人们脑海中的信息,吸引他们的目光,吸引他们的想象。

Hi:你曾经说过,希望“尽量令颜色极度人工化”。为什么要这种效果?
米:我运用非常鲜艳,纯度非常高的颜色,而绘画的颜色和画里的物品无关。我的绘画要十分精准地呈现物品的准确形状,而颜色可以表现这个物体的气质和感觉。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颜色表达了造型无法表达的一切东西。

Hi:对你来说,你希望通过艺术找到什么?
米:我想我寻找的和其他艺术家一样,就是通过某种角度观察感受世界,找到一种方法通过艺术来表现它,并且使其他人能够通过艺术感受到它。
《无题(小提琴)》  © Michael Craig-Martin, Courtesy Gagosian Gallery,Photo:Mike Bruce
《无题(小提琴)》  © Michael Craig-Martin, Courtesy Gagosian Gallery,Photo:Mike Bruce
市场与艺术创作

Hi:能否分享下你和YBAs艺术家的故事?
米:YBAs由八十年代后半段金史密斯艺术学校的一些学生组成。我教了很多年书,那个时候,我知道我的学生中有好几个非常有想法。应该说,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也是金史密斯艺术学院最好的年代。除了天时地利的因素,那些学生都很幸运,彼此之间很有化学反应,这些要素集中在一起,早就了YBAs。我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并非是我造就了YBAs。他们都非常有才华,也非常幸运。

Hi:谈到YBAs,就不得不谈到艺术市场。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如何看待艺术市场?
米:在YBAs还是学生的时候,英国几乎没有什么艺术市场。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艺术市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英国是变化最彻底的地方,包括艺术市场和公共对于艺术的兴趣。这种变化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很多艺术家得以生存,有机会进行创作。但是,市场也会给创作带来压力。每个艺术家都需要去解决创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市场总是对某一类艺术更加感兴趣,喜欢更加容易商品化,更加容易被归类的作品。很多艺术家不属于这个领域,但这也会影响人们创作时的选择,以及对作品的评价。

Hi:对你个人来说,当你作品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什么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米:我现在已经太老了,这种事情已经无所谓了。对我个人来说,很多年间我都在教书,来赚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创作。我很高兴自己这几年的市场反响还算不错,也很高兴我可以专注于创作。这种变化,对我来说……嗯,我没太感受到什么不同。年轻艺术家们可能会更关注一些获得巨大商业城就的艺术家,我很确定,很多年轻人会首先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积极的,也会从某个角度产生“我要做一些能够引起市场反响的东西”这种想法。我觉得对于年轻一些的艺术家来说,会比较难去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处理和市场的关系。当市场比较小的时候,人们不会这么想问题,大家都不会从市场层面出发去考虑创作,因为根本没有市场。这会给创作带来某种自由。另一方面,现在艺术界变得越来越像流行音乐界,一个人可以在15分钟之内变得很有名很成功,然后迅速被他人取代。对于艺术家来说,很难在整整一生里,始终保持艺术创作的活力。
 
图/高古轩画廊
艺术家选择谁都能迅速辨认出来的日常物品
艺术家选择谁都能迅速辨认出来的日常物品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