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涛 价值观多元化是王道,但真的是产能过剩吗?

作者:朱赫 2016年6月23日 专题话题
站台中国总监 陈海涛
站台中国总监 陈海涛
进入2016年,观念绘画展览与往年相比数量逐渐变多,这也显示出观念绘画已经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但如此之多的展览会不会带来这一类型绘画的市场压力,会不会在这个领域出现产能过剩。陈海涛说,产能过剩的问题可以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单纯讲任何一方面的责任都有失偏颇。扩大需求就目前来说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但未来非常值得期待。而如果要解决供给问题,那真正实现多元化才是王道。
2012年三月“再绘画-春季群展”展览现场
2012年三月“再绘画-春季群展”展览现场
Hi艺术=Hi 陈海涛=陈

不成熟不完美才会有机会

Hi:怎样看待目前观念艺术在中国的创作环境?
陈:观念艺术在中国有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对当代艺术的特指。这三十多年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变革巨大的三十年,我们从最初对西方的学习,逐步形成对主体意识的创造。虽然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弱势、不成熟的态势当中。但也正因如此,有很多工作是有机会去做的。在成熟的系统当中,找到从事创造的机会可能是很难的。所以说中国现在的优势,就是这种不成熟性,这也是中国艺术家的优势。这种不成熟意味着足够大的上升空间,足够多的空白领域。有空白就需要有人去填充,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不成熟不完美才会有机会。
2013年三月站台中国“丛林II:弥漫的形态‘相对论’”展览现场
2013年三月站台中国“丛林II:弥漫的形态‘相对论’”展览现场
Hi:观念艺术创作近几年出现同质化现象,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陈:中国的艺术家学习艺术往往都是以接受学院教育起步,早期更是以绘画为基础进行训练。经过学院的专门训练,才能走上专业艺术家的道路。而这种专业性的训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趋同性,比如说中央美院有中央美院的传统、中国美院有中国美院的特征、鲁迅美院就有鲁迅美院的传承。而整体上中国当代艺术又受西方影响,在绘画上八十年代的巴尔丢斯,九十年代之后弗洛伊德和新表现风靡全国,后来的里希特、图伊曼斯、莱比锡等等这都形成了一种风气,太多艺术家都对中国潮流产生过影响。但这些也仅仅是一个当代艺术初级阶段的特征而已,这种特征就像中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一样,早期是以拷贝技术为主,但是伴随着它的成熟,一定会展开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2015年九月站台中国童昆鸟同名个展 展览现场
2015年九月站台中国童昆鸟同名个展 展览现场
Hi:对你来说市场应该怎样去消化这些同质化艺术家?
陈:市场会按照市场的规律,自然的去消化这些艺术家。有时候艺术家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并承受别人对他们工作的怀疑。比如说王音和王兴伟他们有十几年不太被认可,他们的作品在当年绝对不是最热销的,但恰恰就是因为这十几年沉浸在具体的工作中,才真正的形成了一种艺术的价值。有的时候一个好的艺术家会被遗忘几百年,他可能会重新出现,这在艺术史上也是经常出现的事情。而最热销的东西,往往最值得警惕。
童昆鸟2015年毕业创作《射手座》
童昆鸟2015年毕业创作《射手座》
不是供给过多了,而是需求不足
                                              
Hi:你觉得观念艺术领域有没有出现产能过剩?
陈:产能过剩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供给问题,一个是需求问题。供给是不是过量、需求是不是太小,这两方面构成了同样一个问题。而我感觉现在不是供给过多了,而是需求不足。艺术的产能在中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多的空间,真正有效的陈列艺术品还是很初级的状态,与发达的经济体和文化相比差的太远了。而所谓的产能过剩,也分为低端的产能和高端的产能,就像钢铁一样,中国为什么生产这么多钢铁还要进口优质钢?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种低端化的东西变成高端的呢? 
2016年三月“陌生来客”汤大尧个展展览现场
2016年三月“陌生来客”汤大尧个展展览现场
Hi: 这种低端产能过剩的根源在哪里?如何将低端产能转化为高端价值? 
陈:不注重文化的多元性,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在发达的经济体国家,文化和价值观是开放和多元的。而中国有着特殊的政治形态——单一化的意识形态,早期当代艺术突出的价值就是反抗这种单一的价值观,并且使这种价值观更为多元化。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的达到高度发达的多元化。比如说近十年的价值观还是相对单一,就是成功两个字。所有人的成功都建立在对权利和物质占有的标准上,这是一个非常单一的价值标准。后来出现的艺术跟风,就是因为价值取向过于单一。要注重多元化和价值观的表达。首先是人独立意识的培养,其实更充分的表达,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形成对生活和生命的需求,这才能让艺术真正的丰富起来。真正的实现多元化,这才是一个根本性的回答。 
汤大尧 《正午》 200x300cm 布面油画  2014
汤大尧 《正午》 200x300cm 布面油画  2014
Hi:那你觉得供给怎样去扩大化,如何扩大潜在的市场需求?
陈:我觉得供给扩大是自然而然的事,首先经济体要更成熟,经济体当中包括财富分配、积累方式都达到更为合理的状态。因为艺术品一定是跟财富的积累相关,财富积累达到一定量,艺术品会是社会人群的普遍需求。虽然这么说没有太大意义,但是我觉得这才是根本。比如说我们教育工作、推广工作,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在做这个工作,不用强调大家都在这么进行,但是这么做需要一个整体经济生态基础的产生,不然就是拔苗助长。
就目前来讲,真正的工作还是在艺术系统整体之中的各行各业共同努力,比如说引入一些金融、互联网的机制,这都属于先进的生产力,艺术系统各环节优质人才的培养和积累这都是没有问题的,包括动用更大的社会资源,去进行对文化的讨论,创造更多的优质平台,这显然是大家更积极在做的事情,现在整个行业的态度也是都朝着这个方向走。
汤大尧《浪子回头》 180x200cm 布面油画  2015
汤大尧《浪子回头》 180x200cm 布面油画  2015
优化每一个环节
 
Hi:从画廊角度看,如何优化观念艺术的产业结构?
 
陈:在艺术系统中有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优化每一个环节的事情,在每个环节都在优化的时候,这个整体生态才能进步。我们站台中国显然是作为一个画廊要更好创造一种经营的状态,对中国更具有优质创造力的艺术家做更优质的推广。现在画廊的分工也越来越清晰,市场不断在进步的。市场一定是在进步的,这个进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大家显然很认同这个市场一直在进步,而且收藏群体对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化。中国年轻一代藏家逐渐的成熟,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新一代藏家他的主体参与性更强,并参与建构价值观的塑造和输出,这是这个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
站台中国最新一期的展览马轲同名个展
站台中国最新一期的展览马轲同名个展
Hi:作为画廊站台中国的定位是什么?
陈:Platform China英文的本意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站台中国更希望能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前行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机构,并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这应该是站台中国一个定位。
 
Hi:站台中国和艺术家进行合作的标准是什么?
陈:在艺术家的选择上不会拘泥于艺术的媒介和风格,而是会在大的艺术生态下强调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价值。我们的工作会更尊重艺术史的规律,这是对艺术家选择和判断的依据。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马轲的展览。和马轲合作是有多方衡量的,首先是一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其次是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理解和天赋。马轲在七十年代初的绘画群体当中,他的工作已有近20年的实践历程,艺术语言能力和艺术潜质都具有很突出的特征。他在绘画系统当中已经建立起主体的工作意识,通过个体表达对绘画、对文化以及对社会的认识。我们选择和一个艺术家合作,也主要是通过这些方面来考量。
马轲《变形记》  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6
马轲《变形记》  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6
Hi:对未来有什么样的预期?
陈:现在整个生态和系统都在进步,美术馆系统、艺术批评系统现在可能还是有点薄弱,但是它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正在成长。我们还是很期待这件事情的。我非常强调这种进步性,这也是站台中国的一个定位和理念,应该去做这种进步性的事情,因为进步性的事情,它代表的是未来。现在我们大家都很努力,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都是这样,所以这个时代不可能不进步,不可能不优化,中国的进步确实是很快的,而且整个中国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很兴奋,我感觉是因为之前压抑的太久了,所以它有一个强烈的反弹。中国社会还没有走到高点,还远着呢。
马轲《变形记2》  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6
马轲《变形记2》  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16

相关人物

相关空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