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雕塑双年展发生在太原 传统与当代如何兼具?

作者:罗颖摄影:罗颖 2015年12月13日 专题话题
占地6.2万平米的太原美术馆于去年正式开馆
占地6.2万平米的太原美术馆于去年正式开馆
随着12月12日“新态.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在太原美术馆帷幕的拉开,正式宣告已在大同举办过两届的国际雕塑双年展落地太原。从2011年第一届“开悟”,到2013年第二届“延伸”,再到今年的“新态”,这个扎根中原腹地的国际雕塑双年展不仅意味着主题的推进、地理位置的变迁,最重要的是折射出近年中国雕塑现状的变化和基本面。
太原美术馆室内空间极为宽敞且结构丰富
太原美术馆室内空间极为宽敞且结构丰富
相比绘画或其它艺术门类,雕塑对空间的占用、运输成本、布展的复杂度等都要高出许多。不过,将“雕塑”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对于有着深厚传统雕塑基础的山西而言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拥有像云冈石窟、晋祠宋代仕女、平遥双林寺等极度精美的寺院雕塑。但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并不意味着当代雕塑优秀的必然。
“新态.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新态.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开幕式现场
为何从大同移师太原?最直接的因素是原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市市长。早在2008年,时任大同市市长的耿彦波就以文化为主线,进行大规模古城复建和城市改造,雄心勃勃地要将大同打造成“雕塑之都”,以雕塑艺术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和“大同壁画双年展”在彼时应运而生,这一度成为全国性艺术公共事件。但在2013年,随着耿彦波的调任,第二届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近乎搁浅。据国际雕塑双年展历届的合作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吕品昌透露,第一届以小个展的形式呈现每位艺术家的创作面貌;第二届的参展作品则与大同这座城市的关系更近;到这一届“新态”,则期望突出艺术家们创作的新动态,不管是年轻艺术家还是成熟艺术家。
唐尧策划的“新视场”板块
展望 《应形》 高300cm 树脂 2014
展望 《应形》 高300cm 树脂 2014
隋建国《盘旋》 高168cm 聚氨酯 2015
隋建国《盘旋》 高168cm 聚氨酯 2015
文豪《界.线》
文豪《界.线》
文豪在现场用纸箱和黑色胶带即兴创作的《黑色的维度》
文豪在现场用纸箱和黑色胶带即兴创作的《黑色的维度》
王礼军用日常木质用品与粉笔重置的空间
王礼军用日常木质用品与粉笔重置的空间
王雷用辞海的纸搓成和编织的“新修辞”
王雷用辞海的纸搓成和编织的“新修辞”
卢征远的《系列视频》
卢征远的《系列视频》
周长勇的雕塑影像作品《太极》和《来自Django Unchained》
周长勇的雕塑影像作品《太极》和《来自Django Unchained》
蔡雅玲用自己的头发在的确良布上缝制的作品
蔡雅玲用自己的头发在的确良布上缝制的作品
彭显峰的会吹泡泡的装置《泡》
彭显峰的会吹泡泡的装置《泡》
李赢《田》 尺寸可变 金属丝 2015
李赢《田》 尺寸可变 金属丝 2015
戴剑用5万枚5角的新版硬币花20小时堆砌的《累系列一、二、三》
戴剑用5万枚5角的新版硬币花20小时堆砌的《累系列一、二、三》
施丹《昙花》
施丹《昙花》
李勇政《遭遇》
李勇政《遭遇》
钱亮《屑特系列——春风》
钱亮《屑特系列——春风》
康悦用软材料创作的《微观世界》
康悦用软材料创作的《微观世界》
当“新态.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举办地——占地6.2万平方米的太原美术馆出现在眼前时,相信谁都会惊讶于眼前这座巨无霸的建筑。294位艺术家的311件(组)作品分布在其中六个展厅。据悉,抵达现场的艺术家就有近200人,再加上巨大的运输成本、空间改造费等,若不是亲眼所见,的确难以想象一座二线城市对雕塑大展的热情和重视程度。据主办方透露,此次展览仅策展花费就高达200多万。
吴洪亮策划的《新境域》板块
李晖《刹那》 190×180×140cm 不锈钢、LED灯 2015
李晖《刹那》 190×180×140cm 不锈钢、LED灯 2015
向京《滑落,嘀嗒嘀嗒》
向京《滑落,嘀嗒嘀嗒》
郑乐 《流变》
郑乐 《流变》
蔡志松 《故国》系列
蔡志松 《故国》系列
张伟《红尘》
张伟《红尘》
史金淞《金蝉脱壳.金百财》
史金淞《金蝉脱壳.金百财》
姜杰《向前进》
姜杰《向前进》
吴彤的《砥力铸魂》系列
吴彤的《砥力铸魂》系列
戴耘的砖雕塑
戴耘的砖雕塑
刘展《阿司匹林之像》
刘展《阿司匹林之像》
相比前两届由策展人担纲策划工作的模式,本届策展团队则采用“双轨制”——艺术家+策展人。从策展阵容来看,艺术家策展成为重头戏。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陈云岗、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任总策展人,分别开辟由吴洪亮策划的“新境域”板块(展现已经颇具学术影响力、号召力的作品);项金国策划的“新做物”板块(特邀著名雕塑家的作品);罗小平策划的“新界面”板块(中青年雕塑家为主的多样化板块);唐尧策划的“新视场”板块(代表实验性,探索性,多元性,跨界性);吕品昌策划的“新陶式”(陶质媒介表现板块)以及张卫东策划的由山西本地雕塑家作品组成的“新晋风”板块。除了“新做物”的参展艺术家全部特邀外,其它板块均以“特邀与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到801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948件(组),再经由策展团队筛选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其中,新增加的“新陶式”成为本届亮点之一,将以往归于传统工艺美术范畴的陶瓷独立出来,纳入当代的视野。
吕品昌策划的“新陶式”板块
刘建华 《容器》尺寸可变 瓷 2009
刘建华 《容器》尺寸可变 瓷 2009
吕品昌 《中国写意No.32鉴宝者》
吕品昌 《中国写意No.32鉴宝者》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田野冬雪的自我写照 《行走-重新出发》
田野冬雪的自我写照 《行走-重新出发》
张军《记忆》
张军《记忆》
柳溪的瓷板画及陶瓷作品《彼岸》
柳溪的瓷板画及陶瓷作品《彼岸》
李素芳用陶土做的《山之意——蔓生》 
李素芳用陶土做的《山之意——蔓生》 
实际上,以雕塑命名的双年展,太原并非一枝独秀。远在南方的深圳,也早已走过了八届。不过,比起被众多国际面孔占据的深圳雕塑双年展,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的“国际”面孔却几乎缺席;比起“没有雕塑”的深圳雕塑双年展,太原的国际雕塑双年展则要“雕塑”许多。在展览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策展人认为本届国际雕塑双年展能体现近两年中国雕塑届的整体面貌。既有资深雕塑家的新作,也不乏中青年艺术家的新锐作品。从记者观察来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艺术家构成了此次庞杂的雕塑双年展面貌。约八成以上的作品被体制内的艺术家的写实雕塑占据,面貌趋于传统,这从雕塑+展台的传统展示方式就能一目了然。但其中并不乏功底醇厚的实力干将。比如雕塑界享有声誉的盛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大型回顾展的曹春生;以及曾获得全国美展金奖的陈云岗等。当然从传统到当代的转换突出的体现在中青年这代雕塑家作品上,比如蔡志松的《故国》、张伟的《红尘》、戴耘的“砖雕塑”、吴彤的《砥力铸魂》系列等。而我们所理解的“当代”雕塑,主要集中在唐尧策划的“新视场”,以及分散在“新境域”、“新陶式”等板块中。虽然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但“当代”本无年龄界限,隋建国、展望依旧是当代雕塑的标杆。
罗小平策划的“新界面”板块
“新界面”板块展厅
“新界面”板块展厅
曹淑海《双人床》
曹淑海《双人床》
侯文静《面具》系列
侯文静《面具》系列
李铭燃《触不可及》
李铭燃《触不可及》
或许,用当代艺术的眼光去评判这个发生在中国二线城市的展览本就是个悖论,因为在这个传统雕塑占据绝大多数的双年展上,能调动普通观众的兴趣,并提供一个进入艺术领域的平台,才是展览的重要意义。虽然这个依附于体制的国际雕塑双年展未来有多久的续航能力,仍然是个疑问。但一座城市能对一个耗时耗力的雕塑双年展投入如此巨大的财力和热情,无论是对艺术的发展还是文化的推动都无疑是有正面效应的。

项金国策划的“新做物”板块
项金国策划的“新做物”板块
张卫东策划的由山西本地雕塑家作品组成的“新晋风”板块
张卫东策划的由山西本地雕塑家作品组成的“新晋风”板块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