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作者:滕昆 2018年1月11日 专题人物
12月16日,Hi艺术中心,艺术家金钕在自己的个展“分身”现场
12月16日,Hi艺术中心,艺术家金钕在自己的个展“分身”现场
2014年之后,金钕的首次个展,以“分身”亮相Hi艺术中心。几乎覆盖金钕整个创作生涯的多个系列的22件作品,为现场打下深刻的金钕烙印,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金钕全新的“分身”系列中的六件作品也在这次展览中首次与观众见面。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Hi艺术中心 金钕“分身”个展现场
Hi艺术中心 金钕“分身”个展现场
01
以“分身”为名
 
 
时隔两年,金钕再次以个展亮相,并带来自己全新的作品。以“分身”为名,金钕以全新的作品形象,阐述“坚硬”与“柔软”,以形式化的“男人”“女人”,建构一个隐晦的、暧昧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她刚刚经历的生命孕育与生产有关,也与她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的生发与对生命观察的思考有关。
 
《分身》 46×36×138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分身》 46×36×138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擎》 60×80×250cm 树脂&铅皮 2017
《擎》 60×80×250cm 树脂&铅皮 2017
《蜕》 30×30×65cm 铸铜着色 2017
《蜕》 30×30×65cm 铸铜着色 2017
“分身”呈现了一个全新的金钕,就像“暖暖”当时一样。“暖暖”横空出世之前,金钕始终被一种童话的氛围包裹。那种“童话”的质感来自粉嫩的作品材质,也来自那些不现实的场景,还有经过设计的展陈方式带来的剧场感。我们很容易想当然的把那视作一个小女孩的世界,一直到我们有一天,发现那个柔弱的女孩,那个柔弱的世界,突然变得粗粝而强硬,从风月无边的轻巧的幻境,落入满是烟火气的沉重的现实。在“暖暖”中熊熊燃烧的,或许正是蜕变的前奏。天秤座的金钕从来不回避自己的性格上的纠结和容易妥协,却也从来不擅长表露自己的强硬。在“暖暖”中,摆脱柔弱之后的金钕欲言又止,从未表露过的“强硬”在火焰中淬炼。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Hi艺术中心 金钕“分身”个展现场
Hi艺术中心 金钕“分身”个展现场
而在“分身”中,这种强硬被处理地更具美感。它被转化成挣脱、冲破与蜕变,又在另一个角度呈现为挽留、爱抚与缠绵,强硬是双向的,也是含糊不清的,在这种暧昧中,“强硬”穿上“柔弱”的外衣,“柔弱”成为“强硬”的根基,互相对抗又融为一体,针锋相对而此消彼长,这“分身”是各自分裂前的瞬间,又是角力中的整体,是羞涩的金钕对生命思考隐晦的呈现,同样是我们曾经、正在或终将经历的人生。
 
《缠》 50×50×120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缠》 50×50×120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蝉》 30×80×40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蝉》 30×80×40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涌》 30×30×80cm 铸铜着色 2017
《涌》 30×30×80cm 铸铜着色 2017
Hi艺术=Hi  金钕=金
 
 
 
02
我一直想尝试表达“坚硬”与“柔软”的关系
Hi:新作“分身”系列的缘起是怎样的?跟你当下的生活状态有关吗?
金:相关的构思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了。五六年前创作《依兰》的时候,我养过一段时间的独角仙。从成虫的交配、产卵,幼虫阶段,化蛹到最后的羽化,我旁观了甲虫整个的生长过程。那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比如在幼虫阶段,蠕动着的沉甸甸的肉虫长满钢针般的黑毛,黑毛下白色肉体又是那么柔软透明,吹弹可破,这种对比显得很不真实。再到后来,肉虫化蛹,慢慢长出坚硬的壳,而你知道,最终柔弱终将战胜坚硬,虫体终将冲破虫蛹,羽化之后的成虫坚硬的铠甲下保护的是脆弱的翅膀与内脏,这让人觉得生命太伟大了,那么娇嫩的东西从那么坚硬的壳里探出来!这种坚硬与柔软的关系,是我一直想表达的。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金钕个展“分身”现场
金钕个展“分身”现场
《依兰》 85×29×41cm 铸铜着色 2011
《依兰》 85×29×41cm 铸铜着色 2011
《暖暖》 45×68×184cm 铸铁&水泥 2013
《暖暖》 45×68×184cm 铸铁&水泥 2013
后来在准备个展“暖暖”的过程中,我开始接触金属材料,从有温度感的树脂到坚硬的金属,从材料上为我提供了表达那种情绪的出口。接下来,2014年我怀孕,后来生了宝宝,之后发觉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真正的成熟和成长,这会让我重新审视“新生”、“两性关系”等等,而这些在我对昆虫成长的坚硬与柔软的关系中,找到了串联的契机。其实我创作的出发点特别单纯,就是因为看到了生命的一种状态。当时设计的最初模样,就是一个大大的铁蛹中露出一段粉嫩的肢体,纯粹的是两种材质的对比,来凸显这种坚硬和柔软的对话。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金钕个展“分身”现场
金钕个展“分身”现场
Hi:新作中出现的男女并不是“单纯”地在讲“情欲”?
金:新作其实不是单纯的讲情欲,我本身也还是一个羞涩的人,很难真正去控制情欲的表达。虽然新作里面是“男人”“女人”的形象,但并不特指两性——可能是来自内心的纠结,比如理性、感性,也可能是讲述时间上的过去和现在,还可能是一个人的两面性,比如男人像女人细腻的一面,女人像男人强悍的一面。其实我一直对这种状态很感兴趣,做《自在》的时候,就流露过这种情绪,未发育的少年,性别界限模糊,很放松很自我的那种状态。新作也是,男人看起来没有那么强壮,女人看起来也并没有那么柔弱。
《涌》 30×30×80cm 铸铜着色 2017(局部)
《涌》 30×30×80cm 铸铜着色 2017(局部)
《擎》 60×80×250cm 树脂&铅皮 2017(局部)
《擎》 60×80×250cm 树脂&铅皮 2017(局部)
《分身》 46×36×138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局部)
《分身》 46×36×138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局部)
Hi:之前的作品看起来更“和谐”一些,而新作显得纠结、缠斗都更多一些。
金:在我之前的作品中,也有这种挣扎,比如在《弱水》中,同一个身体中,既有女人顺从的柔弱,又有试图抗争的动物性的部分,和沉重的犄角象征的束缚抗争。所以作品里面其实也是有冲突的。新作相对比较直接,能看出双方纠缠的状态。女体每次的挣脱蜕变,都伴有盔甲的禁锢与束缚,其实双方是在角力的,但是看起来又很暧昧、温情、缠绵,角力的结果往往是说不清的也无需表达。我觉得纠结是有意思的,每个人都会有跟自己“打架”的时候,这就是对生活、对自我的抗争吧。
《弱水》 80×45×60cm 树脂&橡木 2011
《弱水》 80×45×60cm 树脂&橡木 2011

《弱水》 80×45×60cm 树脂&橡木 2011(局部)

《弱水》 80×45×60cm 树脂&橡木 2011(局部)
Hi:在材质和材料语言上,新作有哪些与过去不同的地方?
金:这次的新作品造型语言相对古典,形象上也借用了传统盔甲的象征意义,所以材质上也选用了铜与铅等传统的金属材料。另外,新作中,“文身”的部分选用了铜版画的手绘技法。因为需要完全贴合雕塑的形体,所以需要先把铜皮淬火再在上面绘制,再经过腐蚀,清洗,化学药水上色或电镀,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一点不可控的缺失、损坏,不可能做到电脑绘图般的精准,我喜欢这种自然的残缺,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残缺反倒保留了绘画感的精致,所以在后期着色中也刻意保留了绘画的手法。新作中,女人体相对男人、盔甲是精细的,我觉得一定要有对立的旧与粗糙,才能体现出女人体的新生与细嫩,而不是整体的精细或者整体的“粗糙”。
 
金钕在工作室
金钕在工作室
《分身》 46×36×138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分身》 46×36×138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7
03
我不是高产的艺术家
 
 
Hi:这么多年,你的产量一直都不高,创作过程一直很慢吗?
金:可能每个阶段都慢在了不同的环节。比如2011年的“人马”系列,就慢在材料的实验上,一直都在反复做,反复尝试各种材料。那个系列在泥稿的阶段特别顺利,但是在实验肉粉色树脂材料的时候,整个过程都很痛苦,接下来很长时间都是在跟自己较劲。因为那个材料对温度特别敏感,控制的难度特别大,包括《恋人》中透明的部分,温度热了会炸裂,温度不够又不能凝固,好不容易制作出一版完美的结果放一个月发现褪色,变成白色的了,又要从头开始重新实验色浆稳定性。所以当时整个过程是特别耗时、痛苦的。接下来的一年,也是在复制那批作品,整个过程还是缓慢的。
 
《恋人》 85×50×18cm 树脂&橡木 2011
《恋人》 85×50×18cm 树脂&橡木 2011
《恋人》 85×50×18cm 树脂&橡木 2011(局部)
《恋人》 85×50×18cm 树脂&橡木 2011(局部)
一直到2013年,做了《春暖花开》、《火柴》这些纸黏土作品,从一个相对繁琐的工艺转到一个特别简单的过程中,纸黏土塑造完直接水彩上色,省去了一般雕塑制作过程中所有的翻制打磨铸造,感觉特别痛快,让我又找回了手作的乐趣。14年沉浸在养育孩子的乐趣中,生活变得单纯了,未来的目标也更明确了,于是在两年之后开始了这次展览中新作的创作。
《冷光4》 53×80×40cm 树脂着色 2011
《冷光4》 53×80×40cm 树脂着色 2011
《春暖花开》 43×15×15cm 纸黏土&水彩 2013
《春暖花开》 43×15×15cm 纸黏土&水彩 2013
Hi:刚才提到了材质的试验,你好像使用过的材质不多?
金:我觉得我尝试过的材质还是比较多的,新型材料,传统材料都接触过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两种材质是——铸铁和纸黏土,这两种材质差的很远,但是很有意思。2014年在星空间做的“暖暖”个展,当时在一楼展出《暖暖》和《如煤》是铸铁的,散落在地上的《如煤》和胸膛里燃烧着松木的《暖暖》营造着一个浓重、烟雾缭绕的现场,而在二层,最轻盈的纸黏土做的小雕塑被挂在墙上,呈现出一种最为轻巧的布展方式,我对那次展览特别满意,从作品到展陈方式,最重与最轻的两种材质的碰撞,情绪上又高度统一,我觉得每件作品独立的灵魂都被释放出来了,特别纯粹。
 
2014年,金钕个展“暖暖”现场
2014年,金钕个展“暖暖”现场
2017年,“分身”个展现场
2017年,“分身”个展现场
《海面上升》 43×15×15cm 纸黏土&水彩 2013
《海面上升》 43×15×15cm 纸黏土&水彩 2013

《窗台》 25×15×40cm 铸铁 2014

《窗台》 25×15×40cm 铸铁 2014
 
04
我一直在寻找属于我的、独特的东西
 
 
Hi:这场小型的回顾展,看完自己这么多年多个系列的作品陈列在同一个现场,有什么感受?
金:还是很激动的。我确实不是一个产量很大的艺术家,但也慢慢积累了这么多系列,这么多作品,我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借这次机会好好梳理一下线索。看到出现在同一个空间的这些作品之后,隐约找到了一些方向。这么多年,几个系列都在穿插进行,每个系列都可以单独提炼出某种形象特征,我应该不是愿意固守在同一个符号下面的人,一直在跳跃、变化,但内置的情感、情绪,和属于我的审美水准是一致和稳定的。
《空空》 43×15×15cm 纸黏土&水彩 2014
《空空》 43×15×15cm 纸黏土&水彩 2014
《静默如网》 48×115×52cm 铜&铁&树脂  2015
《静默如网》 48×115×52cm 铜&铁&树脂  2015
《春花》 41×30×30cm 铸铜着色 2017

 
《春花》 41×30×30cm 铸铜着色 2017
 
Hi:很多形象都是细手细脚的,这种形式化的东西也不够吗?
金:“细手细脚”是我比较多见的一个形象,但作为个人特征来讲还不够明确和固定,对于雕塑的形体语言我也一直在摸索。可能每一个雕塑家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以及形象特征,这样别人就可以识别你。雕塑语言本身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我也一直有兴趣去寻找属于我的独特性。
 
 
《自在一》 83×51×53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5
《自在一》 83×51×53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5
《自在二》 88×41×73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6
《自在二》 88×41×73cm 铸铜化学着色 2016
金钕 娇嫩终究会从坚硬中生长出来
金钕个展“分身”现场
金钕个展“分身”现场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