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鹏 过程的展示比展览效果重要

作者:胡婷婷图片提供:黄边站 2015年5月23日 专题话题
有人说,黄边站是实验艺术教育的乌托邦,但是在常人眼里,他们也许更像一群打游击战的“暴乱分子”,不定期的还会来场头脑风暴,探讨下珠三角地区行而上的理想主义、国家和女权主义等问题。但在黄边站成立的背后,我们不得不认识下这位治学严谨超然的师者,一位有着浓重朋克味的前卫艺术家——黄小鹏,基于他长期对艺术研究与实践的理解,直至知天命之年后,决定用民间力量来改善本地艺术生态的方式,建立一个可将艺术实践进行概念分析的“代替性学院”,进而开启一位艺术家所必备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黄小鹏   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持人
黄小鹏   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持人
Hi艺术=Hi    黄小鹏=黄

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如何突破困境
Hi:在黄边站成长的两年时间里,基于你们对项目实验室的概念、驻地项目、讲座以及吸纳更多年轻艺术家、策展人和文化研究者作为研究院及成员的“研究—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出发,艺术家通过实现自己创作语言的作品里,是否完成了对传统架上绘画展览的理解?观众的接受度是否足以支撑这些极具个人色彩的实验艺术项目得到更大的传播?
黄:传统架上绘画只能放到历史的框架来讨论和理解, 我更喜欢用“绘画”这个词, 因为架上绘画在今天几乎是市场的同义词。不可否认, 绘画是今天艺术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在广州美术学院时带的几个研究生中刘茵和郑琦就是以绘画为主。绘画可能更自由更不受条件限制,同时在今天又是最难突破的。我们现在讨论更多的是绘画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如何突破困境,以及其在今日社会的功能问题。
至于观众对实验艺术的接受度,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齐格蒙·鲍曼所说的“一个既非私人,也非公共而同时恰恰又是更私人, 更公共的空间。在这空间里, 私人问题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相遇”,那么更大范围内的传播是有可能的,比如影像就是一种源于大众传媒的艺术方式,只是人们往往认为绘画才是艺术,影像更多与娱乐有关,但这恰恰是艺术家可以突破的灰色空间。 
项目实验室讨论会现场  2013
项目实验室讨论会现场  2013
黄边站日常讨论01  2014
黄边站日常讨论01  2014
Hi:你曾经作为体制内的副教授,在脱离广州美术学院的教育体制后,时代美术馆邀请你、徐坦主持黄边站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
黄:徐坦和我不但是当代艺术的实践者,同时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把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教学联系起来。我们在大学就是同班同学,都对旧教育体制的弊病有切身体会,并经常思考如何改变它,也在我们任教广美的时间里尽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付诸行动。但事实是, 在我们已毕业30多年的今天,当代艺术在学院里仍遭到普遍的误解和抵制。
考虑到美院陈旧的教学模式系统已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挑战, 以及学生缺乏自我建构的热情和意识等种种问题。2012年离开广州美术学院后, 我向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提出了一个植根于珠三角地区, 以长期的独立研究项目带动教育的设想, 意在体制外延续已在广美第五工作室坚持七年的艺术教育实验。 这一构思得到侯瀚如、王璜生、徐坦、陈侗、时代美术馆的梁建华和蔡影茜等众人的积极支持并提出了诸多建议。
“积极空间”展览现场  2014
“积极空间”展览现场  2014
整个布展就是一个生长过程
Hi:从今天活动实践所收获的成绩来看,是否实现了你当初的探索?
黄:是的,我很欣慰地看到我们所提倡的“共享”和“民主”精神在最近广东美术馆举办的“机构生产-广东青年艺术生态展”项目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摆脱了一般“艺术展”的套路,整个布展就是一个生长过程。由黄边站成员自己组成的策展小组的提议可能只是一些起步的元素, 在布展过程中通过每一个成员共同参与而强化。当自己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发生冲突时,通过一起对作品之间的关系和所出现问题的讨论来协商解决,不断地去尝试新的可能性,就像一个实验室,在不断犯错中做成一个展览。大家意识到这是一个表达自己声音的平台。如果你不做,就不知道到各种可能性。可以说,这次展览的的关键所在就是所有参与者的自觉性。
机构生产之“黄边时间”单元展览现场   2015
机构生产之“黄边时间”单元展览现场   2015
Hi:招收毕业五年内的、对艺术实验依然抱有热情的年轻人,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黄边站的意义在于?
黄:我们想探索未来教育另一种可能性,并尝试针对广东当代艺术教育相对薄弱的理论和知性思考方面,建立一个可将艺术实践进行概念分析的“代替性学院”。 在这里,我们可以避开体制内的政治审查,介绍当代艺术理论和国内外最新展览动态, 其中经常会涉及到对意识形态、国家主义和女权主义等问题的讨论。“导师”与成员和研究员一起分享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进行知识积累,共同实现自我建构的一个过程,所有参与者都有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当然,自由与自主性是紧密相连的,后者必须具备逻辑上的独立性,这是所有理性批判的基础和艺术实践的起点。
黄边站日常讨论  2014
黄边站日常讨论  2014
作为一个艺术教育项目来运作
Hi:你在多个场合中都强调了地处广州城区边缘的实验艺术机构,同时背负公民教育、民主训练的设想,它与北京、上海的艺术机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黄:珠三角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化、社会政治及经济革命的发源地,也是当今中国工业、商业及城市化的实验基地。早期因与港澳的地理和历史关系,其现代化相对于内地来说要早一些。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作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失去了相对于内地的优势,而问题却逐渐浮现出来。这就是广东文化中植根于功利主义的实用性、商业性和市民意识,而缺少一种理想主义和形而上的思考基础。
与经济和商业的开放相比,广东的艺术教育方面一直很保守。如徐坦指出,广东当代艺术家几乎都是自我教育的,从八十年代年代跨学科的南方艺术家沙龙、九十年代的大尾象小组、郑国谷、段建宇和曹斐到后来的胡向前和宋拓。而像黄专、陈侗等少数美院教师,大部分的工作实践则都是发生在学院外面。 
黄边站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艺术教育项目来运作的。主要致力于加强系统的训练和知识结构的积累,探索艺术实验的种种可能性。 提出“作为艺术项目的教育和作为社会实践”的艺术项目,我的理解是,它同时也是一种民主、学习和实践,是每个成员都必需参与的集体合作艺术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提倡契约精神和知识“共享”,尝试在民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一起相处和工作,这是一个互相建构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让大家理解机制的规则。民主实践中涉及到“话语权”的问题,需要双方有一定的自主性和每位参与者对自由尺度的把握,在行动中被赋予权力,在参与中获得权利。
与香港中文大学师生交流.   2014
与香港中文大学师生交流.   2014
Hi:当你提出一个议题时,是如何深入到问题的实质,而不是停留在老生常谈的表面工作?艺术家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时更像是一名研究员,在这个过程里,还需要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和推广,黄边站是如何在建立自己作为社会实践中介身份的前提下,还能扩大其影响力?
黄:避免老生常谈的唯一办法就是实践和理论结合。实际上,徐坦和我的艺术工作都偏向研究的方式,尽管路径不同。今天,大多数的艺术家都做着系统化的创造性工作,这是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的,理性的分析能力是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现代社会的途经。研究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意味着你想去知道所不知道的东西。增加知识储存并根据自身的艺术实践,加强与理论结构的衔接,将其转换为抽象思考的发展,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
的确,我们的资金很有限,但黄边站作为小型机构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在最大限度之内减低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受到的掣肘,使艺术创造力和民主的在地实践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我认为我们的尝试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中介,这一在非正常的社会力所能及地推动常识的重建甚至会被认为是“激进”的,而黄边站成员参与的“机构建设”正是这样一种社会实践。当然我们可能野心太大而能力有限,但我可以在这里引用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话:“与其说乌托邦表现了我们当下的行动计划,到不如说更好地表现了我们与真正的政治性未来的关系。
陈侗在黄边站的讲座     2014
陈侗在黄边站的讲座     2014
我们不做“展览”
Hi:从今天的艺术生态来看,与十年前最大的不同在于?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是否真的理解作品背后自我建构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的盲从作品形式的构建?
黄:今天,中国的当代艺术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全球化市场时代的来临,资料、信息、展览的增多及官方的介入,艺术发展的语境已完全改变。同时,国外艺术机构对异国政治兴趣的减弱,也使得艺术回到其自身的一些基本问题。我们必须通过了解并分析这些新问题之间的关系,来确立自己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当然。最后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我们的工作是尽量跟踪每个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过程,通过每个成员的艺术实践项目展示,来讨论艺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展开艺术理论的讨论和研究。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具有独立的意义结构,是一种意象、隐喻和叙述的意义创造,但没有与之对应的理解力,那么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无从谈起。
项目实验室讨论  2014
项目实验室讨论  2014
Hi:黄边站举办的项目实验室区别于常规的架上绘画与装置展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黄:我们不做“展览”,而是展现一个工作过程,更像“OPEN STUDIO”。 过程的展示比展览效果重要,我们有近60平方米的固定空间,有充分的时间来把握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产品”展示不感兴趣,因此不要求作品的“完整性”,注重的是可以引发讨论的问题,是艺术家的思考过程而非简单的解释。我们争取针对课题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参加,尝试把社会研究或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融入对艺术作品的讨论中,这个过程往往会涉及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关的知识领域:历史、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这种讨论是对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练习。
项目实验室  2014
项目实验室  2014
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实践
Hi:通过黄边站不同的活动类型:研究项目、项目实验室、讲座、放映会、驻地项目和交流活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所探讨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着本土艺术生态的感知方式来打开,在这个过程里,你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 
黄:是的,黄边站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本土艺术生态的改善,希望给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深化思考和实践的平台。我经常想到贝克特的名言:“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这应该就是侯瀚如上次回广州时,与黄边站成员聊天所说的“失败美学”。实际上我并不相信“成就感”,而更认同过程本身,踏踏实实从一件件事做起,那么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我相信现在民间仍然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有灰色地带可以做事,有些自由度和空间甚至比系统太完整而僵化的西方社会还大。有了可以做事的可能性,那就要看个人有没有兴趣和敢不敢做的问题。
广东美术馆05年广三“珠三角实验室”原展厅的讲座    2015
广东美术馆05年广三“珠三角实验室”原展厅的讲座    2015
Hi:基于近两年的活动实践,接下来黄边站会有哪些新的动向吗?目前的工作人员是否已经实现了可以全职工作于黄边站呢?还是需要另觅其他职业?
黄:黄边站的项目既是一种艺术实践,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实践。我们会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自身的边缘地域特征和相对自由的环境,加强与港澳的进一步互动,并以此作为全球化艺术网络的连接点,与中西方更多体制外小型机构一起,促成全球集权和资本主义体制的改变。很幸运,侯瀚如老师和王潢生馆长是我们的特邀顾问,及时会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这也可看作是对2005年广州三年展“珠三角实验室”的继承和延伸。上个月我在法国做驻地艺术项目时,还专程往罗马MAXXI美术馆拜访瀚如,我对他们的研究项目特别感兴趣。 
黄边站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不是全职,我同时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外聘教授,徐坦则需要为他的艺术项目工作,像李耀、朱建林和罗熙烨三位助理, 都需要以其他工作来支撑基本的生活费用。
L.MAXXI的研究项目     2015
L.MAXXI的研究项目     2015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