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我渴望成功

作者:张史哲图片提供:星合艺术中心、星空间摄影:董林 2023年5月24日 专题人物

赵刚身上有许多戏剧化的成分,人们会被他不羁的会唏嘘他百外表所迷惑,无禁忌的表达。他很直接地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很想让人知道,他对待创作是认真的。

面对赵刚如此多变的作品面貌,该如何理解呢? 也许把他过往的所有行径加起来,才能解释赵刚艺术生命的答案。
《陵水风景3号》38×46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3号》38×46cm 布面油画 2021

心中自有青山在

 

赵刚看起来是一个个性张扬、又很不好接触的人,他的外表似乎先声夺人般在说——他会在创作中“不安分”。
“陵水风景”是赵刚在2021年在海南度假时创作的,这个系列的作品尺幅不大,却安静、保守地像是个学生作业。他认真地涂抹每一笔,工整、谨慎。这是他看似狂放的外表之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沉静一面。
 
《陵水风景4号》46×38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4号》46×38cm 布面油画 2021
赵刚产生这种情绪似有一段时间了。好像年纪越大,他越显安稳。这种安稳不是不求上进,而是越来越忠于自己的内心。但赵刚的安稳倒不会朝着淡泊明志的方向发展,他和这个词毫无关系,他所表现出的安稳状态,更像是孤独到只能向内探寻。
 
《陵水风景6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6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7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7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赵刚说他没有勇气面对人生,绘画只是他谋生的伎俩。他说自己胆小,说自己求生欲强。他甚至有种撕破脸面想让观者认清现实的冲动。他顿挫着、极度坦诚地表达着自己。他说自己虚伪,可是愈想高声呼喊,他的画作却愈发沉静,每一笔都用力,每一笔都极致。
 
《陵水风景9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9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11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11号》40×40cm 布面油画 2021

  
去陵水的度假对赵刚来说是场“逃避”,他从束缚着他的壳中跳脱出来,用业余艺术家的身份要求自己,在陌生的环境里,他看着人来人往,但并不产生联系。
他在海边画画,但却没有一张与海有关。陵水也只是他有意给自己营造的一块儿“圣地”——让他可以不管不顾地做自己。
 
赵刚 我渴望成功
“赵刚:假期”开幕式现场,星合艺术中心
“赵刚:假期”开幕式现场,星合艺术中心
在陵水度假时,赵刚在星合艺术中心(三亚)遇到了曾经合作办展的旧识,人群中一眼被认出的缘分促成了赵刚在星合艺术中心的这次展览——“假期”。对于赵刚来说,他是愿意办展的,他想把不同时期的自己展示给观众,他渴望被认可,他也渴望在这个中国最南部的艺术空间里,安放他于闹市的自省和对自我的认知与回顾。
 

虚伪、混乱的一代


赵刚曾说他们那一代是没有明确价值观念的人,他们成长在中国发生巨变的年代里,一切都未定型。出国所面对的也是未知,他们靠着一股信念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在国外扎根。
对于年轻一代来讲,赵刚也许就是那个创建游戏规则的人。但也正因如此,赵刚会用“混乱”去形容他的人生,因为他走的是一条鲜有人走的路。
1983年,22岁时的赵刚
1983年,22岁时的赵刚

但这种混乱的感受该从何谈起呢?
赵刚曾随母亲姓氏更名为关晓晨,以笔名“晨诚”参加了星星美展。在1980年第12期的《美术》杂志中,他的作品《天池》刊登在了“星星美展作品选”上。署名不是“赵刚”,而是“晨诚”。很多人对赵刚的误解大概从名字开始,只知其是最早的“星星画会”成员,却始终找不到他的姓名。
1980年第12期《美术》杂志,左一为赵刚的《天池》
1980年第12期《美术》杂志,左一为赵刚的《天池》

星星美展之后,21岁的赵刚离开中国,去了荷兰Maastricht国家美术学院,仅一年的时间,他放弃了绘画,又从荷兰到了美国纽约州的Vassar学院。
Vassar学院是美国东海岸最富盛名的文理学院,赵刚学的不是艺术,艺术在这里只是众多选修课中的一节......赵刚的艺术生涯在这里“暂停了”,但他混乱又传奇的人生却在这个地方,真正拉开了帷幕。
1984年,赵刚在纽约州的Vassar学院
1984年,赵刚在纽约州的Vassar学院
从有“小常春藤”之称的Vassar学院走出过各式各样的精英,赵刚也位列其中。他在华尔街工作了10年,他毫不含糊地承认他是成功的,但这样的成功并不需要被夸大,“那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无题》130×90cm 布面油画 1982
《无题》130×90cm 布面油画 1982

 
“无聊”是赵刚转换赛道的借口,一如他从荷兰到美国的过程一样,很突然地就发生了。
“去留学之前我还参加了星星画会,那时候我还不太懂绘画,但觉得画画好像是一个载体,我喜欢那样的生活方式。可是到了荷兰,这和我之前学的差不多,我觉得无聊,就问了美国的学校。申请上了,我就去了。”
《张宏模的肖像》84×139.5cm 布面油画 1982
《张宏模的肖像》84×139.5cm 布面油画 1982

这种轻描淡写、随遇而安的“偶发事件”总是出现在赵刚的身上,他像碰运气似的,在一个个偶然的机会中推动了人生的进程。
离开华尔街,赵刚又开始画画了。他舍弃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朝着一份没有保障的、略显虚无的工作重新发起进攻。他的人生轨迹说变就变,放下、拾起就像手起刀落,没有商量,也没有转折。游戏似的开始了下一关卡。
《成为思想者》242×220cm 布面油画 1989
《成为思想者》242×220cm 布面油画 1989

申请学校并没有赵刚想象中的那么难,他凭借着他在荷兰的抽象绘画申请到了美国纽约州的Bard学院,在这里,他开始了为期3年的美术学习。


在被问到为什么频换赛道时,赵刚像是思考过无数遍答案一样,他毫不否认地说:“我生活在一种很混乱的节奏里,我在事业上没有那么明确的逻辑性。有很多很好的机会我失去了,也有很多很烂的机会,我捧在手里。可能因为基础教育不好吧,我很随性的。”

《无题》202×202cm 布面油画 2000
《无题》202×202cm 布面油画 2000

对于很多艺术家而言,他们是没有机会换赛道的。一是受生存技能所困,二是半路出家容易不伦不类。但是赵刚在回头重新做艺术时,他像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看似轻易地被接受了。


这种眷顾也许不是偶然,就像“申请上了,我就去”一样。赵刚有他的精明,也有他大智若愚时的不计较。Bard学院给赵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每周严苛的互评让赵刚接受了多维度的绘画训练,他在那里得到了重塑和提升。
图片赵刚和David Diao,2003年 
图片赵刚和David Diao,2003年 
本以为赵刚会就此开启他的职业艺术家生涯,像大部分艺术家一样安心画画。可他旺盛的精力似乎不允许他太过平庸,他在2001年前后收购了澳大利亚一家专门评论亚洲艺术的专业杂志,成为了《亚太艺术》的出版人。
《亚太艺术》第38、40、41期的杂志封面
《亚太艺术》第38、40、41期的杂志封面

做杂志并不容易,但赵刚曾有过10年的华尔街工作经验,他相对复杂的工作经历成就了他多面的人物角色。

我多么荣幸啊! 但我又能如何呢?


如果把赵刚在国外的时间比喻为换赛道、找方向的话,回国后的赵刚就是在找自己。
在国外生活的20年里,赵刚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西方的文化语境,思考着他们的人生议题。在价值观养成、树立之际,他逐渐成为了一张有着东方面孔,却循着西方思维的“中间人”。
2003年,赵刚、蔡锦、刁德谦等人在刁德谦的展览开幕酒会上
2003年,赵刚、蔡锦、刁德谦等人在刁德谦的展览开幕酒会上

2004年,在国外度过了韶华年茂之时的赵刚选择了回国。也许在最初几年,赵刚身上还有着归国者的“胜利姿态”,也对尚存“肆意”空间的中国感到好奇。
但时间久了,“水土不服”变得愈发明显,在自我心理机制逐渐失衡的状态下,赵刚体会到了“失败”的感受。
在国外寻求身份认可时,他曾梦想成为一名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出一份力。他也渴望成为华尔街的精英,穿着笔挺、象征着身份的西装,被定义为“成功人士”。
他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习惯了这种着装礼仪,这是他对自我的定义,也形成了他外在的形象符号。
2021年,在香格里拉度假时的赵刚
2021年,在香格里拉度假时的赵刚

在国外时,赵刚曾困于“身份认同”的议题,种族、性别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绕不开的争论热点。但在回国后,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他,只不过方向似有变化。他想要融入的,是中国社会体制下的“身份认同”。

《年轻的列宁》65×50cm 布面油画 2020
《年轻的列宁》65×50cm 布面油画 2020

赵刚在刚回国时,曾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特聘教师给城市设计学院的学生上课,这是他体制内无比向往的工作。他拖着长音,深情地说到:“我非常荣幸能在中央美术学院教书,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我很想扮演一个好的老师的角色,可是我没有机会啊!”

在赵刚短短的几句话里,有他的迫切,也有他深深地遗憾。他一笔带过那短暂的教书时光,骄傲地细数着他的优秀学生......那一刻,他身上的痞不见了,却真诚地让人心疼。


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合照,第一排左五为赵刚
2007-2008学年,赵刚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实验影像课
在毕业奖项评比时,赵刚指导的6名学生中
获一等奖者1名,二等奖者2名

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毕业生合照,第一排左五为赵刚
2007-2008学年,赵刚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实验影像课
在毕业奖项评比时,赵刚指导的6名学生中
获一等奖者1名,二等奖者2名

赵刚认真回忆着他回国后的一桩桩事情,从他的说辞和行动中不难发现,他特有的强势和自由消失了。而本该拥有的归国底气,却略显不足。

赵刚曾把这种不被认同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瞳色。他的眼珠颜色略淡,不是典型的亚洲人的长相,他怀疑这会让人产生不信任感,才导致了他可能不被认同的事实。
《散步者》300×400cm 布面油画 2013
《散步者》300×400cm 布面油画 2013

在强大的秩序面前,赵刚“低了头”,他身上暴露出了“无力感”。他像是块被蒙了灰的彩色玻璃,没了之前的透亮和清脆,但却多了钝感和迟涩。

他会时不时地回忆起曾经的梦想,他仍有他的骄傲。但在言语中,他暴露了自己难掩的失望,也许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确实改变了。
赵刚 我渴望成功
赵刚 我渴望成功
  “赵刚:通往奴役之路”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 2015
  “赵刚:通往奴役之路”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 2015
2022年创作的《外交官》可以被看作是赵刚耳顺之年对自己的总结。在试衣镜前,赵刚端详着自己——他也许还在对那个想在西方世界公平竞争到话语权的自己感到骄傲;他也许回想起了在种族歧视十分严重的美国,他是如何傲气地游走在世界精英面前的;他也许在回味自己,在潇洒地拒绝本意之外的盛情与邀约后的那份自由。
《外交官》25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外交官》25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但在画外,他如旁观者般记录下这一幕,他看着曾经的自己,畅想着那个不甘寂寞与平庸的青春时代。也许他已经忘了最初想要穿西装的冲动,但这种生活方式已然成为他身心得以休憩的寄托。 

做你自己,自会有人买单


“如果谁说不在乎钱,那是他没跟你说真话,我跟艺术家聊,他们都很直接的。”
这是赵刚在采访时说的话,他总是习惯性地把不那么“客套”的话说在前面,又毫不掩饰对金钱的欲望。他总是赤裸得让人接不上话,但又不得不感叹他的坦诚和不做作。
他一直相信,把愿望说出来,自会有人帮他实现。他伺机而动,既像赛场上的猎物,也像是狩猎场上的赢家。他不停地释放着信号,等待买单人的出现。
“赵刚:Domestic Anxiety”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
“赵刚:Domestic Anxiety”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

赵刚在画画时,和他的人一样打直球。就像画静物的方式有很多一样,可以把静物放在本不属于它的语境中,制造冲突感;可以替换颜色制造陌生感;也可以改变表现方式,制造神秘感......但赵刚的选择却带着挑衅的意味,他把静物放大,让你看清楚、看明白——这是个猪头,这就是个猪头。
放大是种调侃,但“讲故事的事儿就交给你们了。”
虽然不好听,但媒体干的不就是这样的事儿么?比起含蓄、隐晦得想暗示媒体拔高、写出点学术价值的艺术家来说,赵刚的诉求很是直接。
《养老院1号》13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养老院1号》13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赵刚 我渴望成功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但和很多艺术家不同的是,赵刚不用被特别保护起来,写什么,怎么写,他并不在意。他进入状态很慢,他有自己的节奏。他很可能几句话就把媒体人给打发了,或者干脆不合作,任人乱写一通。

赵刚是想表达的,但他又懒得解释。因为他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被接受,所以就随你们写吧。他也不是不在意,媒体上对他的报道他也看了些,有些他是不满意的。他会略带不屑地说:“他们瞎写......我在美国读书、工作怎么就被写成‘混日子’。”

他表现出不服气、又不甘心的样子,但很快就会以眼不见为净的态度敷衍过去,他会傲娇地认为:“我还能被一篇文章打倒?”

赵刚这样鲜活的一面实属难得,他在放下防备后,袒露出的才是他真实的自我。但怎么和赵刚交往而不碰壁,也许是门学问。

在试探中改变


和赵刚讨论作品时,他会立马精神起来,眯着眼睛、点着头,一副事情就是这个理儿的样子,认真地跟你分析。
他会经常把作品发给国内外不同的藏家,听藏家的感受、建议。他曾经说市场的反馈很重要,他毫不包藏地说想要成功。“把画卖了,把工作室钱付了、酒钱付了,把能买的吃的买了,然后第二天还能画画。”
赵刚像个“酒肉和尚”,因为道行深厚,才敢如此不受佛法。难道说,他的创作欲望是被生活的需求所推动的么?他不假不空地落地,和所谓的阳春白雪毫不沾边。他像是“心死了”一样,在看清楚了艺术创作的本质之后,愈发得不受控制。

《干货》120×160cm 布面油画 2020
《干货》120×160cm 布面油画 2020

除了直率、市侩的感受外,藏在这句话之后的是赵刚对于现实的清醒认知:“我就是个画画的,我的伎俩在别人面前不值一提。藏家比我见识的多多了,我坦诚是对藏家的尊重。”
赵刚嘴上这样说,但在行动上,却十分有意思。当他的作品不被认可时,他会换一个人,再听听意见,然后机敏地分辨着话中的信息,再经过调整、反馈,直到收获认可。在赵刚心里,他也认可那个认可他的人。
《主人》162×202cm 布面油画 2020
《主人》162×202cm 布面油画 2020
被理解对赵刚来说很重要。他一直觉得自己在国内不被认可,他不停地变换着思路,希望自己能被接受。尝试多了,赵刚或许是“认命了”,他对外说得少了,他想说的话都在画里。他在画中,试探着寻求认可。
《假期9号》36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假期9号》36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赵刚今年60多岁了,他的画面又变了。3个月前采访赵刚时,他的画架上放着清代华喦的花鸟图。如今,他的画架上放的是他“学习抽象”的过程,他把之前不满意的画涂抹掉,再用线条、色彩覆盖上。
《假期8号》200×200cm 布面油画 2022
《假期8号》200×200cm 布面油画 2022

“我买的颜料都很贵,用的都是最好的东西,这些颜料就是工业生产的结果,颜色都很好看,我就不调色,直接画。”
赵刚的画法和他的人一样直接、粗暴——颜料直给,线条平铺,涂刷的痕迹就像他的性格似的,一目了然。他很少在画中用精致的笔触来呈现一些细节,粗放、坦率的表达就像他旺盛的生命,也像他含混,却了当的选择。

《假期7号》18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假期7号》180×180cm 布面油画 2022

赵刚说:“在一张空白画布上画抽象太难了”。于是他“毁”了之前的创作,通过解构、重组的方式创作了新画,这是他近两个月的最新尝试。
当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时,赵刚说到:“也许是天上的某人给我打了声招呼,说我该变了,然后我就变了。”

《孔圣人》160×135cm 布面油画 2022
《孔圣人》160×135cm 布面油画 2022
他的回答滑稽、不着调,但这就是赵刚。了解赵刚之后,再看他的画,每一笔,都像是他在画自己。

惊喜发生在无路可退之时


这两年,赵刚一连举办了好几场展览。其中2020年在长征空间举办的“中东铁路”的个展对他来说,影响很大。
赵刚喜欢东北,又和艺术家张慧一起做了“中东铁路”的项目,出于好奇,他骑着摩托车去那里走了一趟。“我骑行到哈尔滨,哈尔滨有点像欧洲没落的小城市,我很喜欢那种感觉;再往南走,到横道河子,那里的空气和欧洲很像,冬天的松树和夏天的暖风都让我回想到过去......整理思绪我才明白,我是那么喜欢欧洲。”
赵刚、张慧“中东铁路”路线图
赵刚、张慧“中东铁路”路线图

在东北骑行结束之后,赵刚要求自己每天画一种情绪,锅碗瓢盆都能入画,他画了100多张画,于是有了“中东铁路”这个展览。
赵刚的画里有西装革履的自己,有现代生活的物件——摩卡壶、自行车、面包机和手扶梯等,他不考虑所谓的高级美学或者艺术观念,仅仅靠着一种本能推动着他去创作。
“我特别想把一张小画画好,也想尝试一下不同尺寸是什么效果,我越画越有兴趣。”
《中东铁路1》50×40cm 布面油画 2020
《中东铁路1》50×40cm 布面油画 2020

起初,赵刚担心观众不喜欢他的作品,但布完展走在展厅里的那一刻,他释怀了。100多件作品,是100多种思念。
“我把所有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过去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走过......我画这些画,不是为了表达什么,而是我想画。越画,我越明白自己。”
“东北”系列第三章 
“东北”系列第三章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经过那场展览之后,赵刚像是彻底与过去告别了似的,他有种被掏空了的感觉。在吐露结束时,他的艺术创作也在尽情地诉说中进入到了真空状态。
“中东铁路”的展览反馈很好,赵刚又收到了去龙美术馆办展的邀请。办展前,他去龙美术馆走了一圈,几米高的展墙给了赵刚一个下马威——画不好,作品就容易被“吃掉”,赵刚又焦虑了。
赵刚 我渴望成功
“赵刚:Domestic Anxiety”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
“赵刚:Domestic Anxiety”展览现场,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
骑行的念头油然而生,那是他解压的方式之一。他没有过多的准备,说走就走,再次去了那个曾经给他灵感的地方,但回到工作室时,他看着放烂的水果,闻着隐隐散发出的发酵味道——这是水果最甜的时候,但也暗示着腐烂和破败,这让人想到不可逆转的人生。失落的感受瞬间涌上心头,赵刚关起房门,他又开始了新的创作。
 
2021年,赵刚、张伟从北京出发,骑行到敦煌
图片为途经张掖时所摄
2021年,赵刚、张伟从北京出发,骑行到敦煌
图片为途经张掖时所摄
赵刚向画材店定了单尺幅尺寸最大的画布,不要拼接,他把静物画得很大很大,他想到了近几年的经济,想到了中国的现状,也想到了自己。
《夏日的夜晚》280×400cm 布面油画 2021
《夏日的夜晚》280×400cm 布面油画 2021

赵刚有一件作品非常有意思,叫《富贵梦》,他画了猪头,那是以前过年时才出现在供桌上的硬菜,平时是吃不得的。猪头象征着来年的吉祥,也带着奋勇向前的冲劲。但这个形象对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的赵刚来说,更像是他自我矛盾认识的外化。
画中带着血色浪漫的朱顶红是朋友送给赵刚的礼物,来时只是一个洋葱头的大小,但却在冬春之时会开出艳丽的花朵。朱顶红象征着爱情,也象征着不屈的生命。在烂水果的映衬下,猪头、花朵展示出了不同的生命状态,也预示着3种不同的人生进程。
《富贵梦》280×400cm 布面油画 2021-2022
《富贵梦》280×400cm 布面油画 2021-2022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赵刚说自己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但他也总能不停地赢得关注,也许这之中的原因就是:他总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龙美术馆巨大尺幅的水果、蔬菜让人讶异,他的作品大到不真实,走近看又会让人感到重重的压迫感。复杂的感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再次证明,赵刚又成功了!
这些年,赵刚似乎在办展中,找回了状态。办展对他而言,像是督促他绘画的一种动力。他需要被激发,他需要一股黑暗力量将他推至悬崖,他才能蒙着头,不管不顾地开始画画。在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时,单纯地凭直觉去创作,画什么不重要,怎么画也尚不清楚。但他拿起笔的那一刻,他书写的就是他过往所经历的一切,那是他下意识的积累。

先做了再说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你近两年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赵刚(以下简写为赵):我这段时间都住在工作室里,在早上第一口咖啡,第一口烟的时候开始画画,那种感觉像是人生又开始了,昨天没死,一切都是新的。有时候,我也会请朋友过来,尝试弄点好吃的,于是,这一天就过去了,这种状态就很完美!
我的生活还是比较调理的,可能比牙医还准时。当然我没有计划过这一天要干嘛,如果这一天我画了一张自己满意的画,我会得意得不得了,觉得还挺好。但要哪天谁说我画得不好,那我就开始焦虑了。
中国疫情的这三年,我一直在很安静地画,没怎么跟大众交流,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我经常沉浸式地回忆过往的经历,脑子里会有一些场景,我觉得既然想到这儿了,就把脑子里胡思乱想的事都画出来吧。

赵刚 我渴望成功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Hi:在创作时,你会选择哪些素材入画,为什么画烂水果?
赵:当时画静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疫情,那段时间也不能出门,我就用锅碗瓢盆回忆了一下我的人生。我画我特别喜欢的器皿,比如花瓶,我把它们画得无限大,试试什么感觉。
我还特别喜欢买水果,它象征着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得好看。但我买来基本上不吃,全放烂了,我觉得烂水果也是一景,所以我就开始画烂水果。

《伟大的爱情》280×280cm 布面油画 2021
《伟大的爱情》280×280cm 布面油画 2021

Hi:把画画大的过程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体验?
赵: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画得很大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抽象因素了,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我画完了以后,画对我也产生了一种压力,我可能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了,我得走远一点看,后来越画就越沉浸在这种体验之中了。我喜欢把画画得很美,我觉得好的艺术品,美还是很重要的。但画完这批画我可能就不画了,这样太累了。

《假期2号》135×160cm 布面油画 2022
《假期2号》135×160cm 布面油画 2022

Hi:你之前还画过一些古代人物、古代建筑的题材,这次展出的作品中,也有一幅唐代女性人物画像,为什么对这个题材感兴趣?
赵:过去我就对这些题材比较敏感,后来去了国外,就很自然地关注了一些和中国元素相关的东西。我会画一些中国的建筑、古代人物。在国内旅行时,我也会看很多建筑物,然后对照着书上写的,一点点研究它,思考它背后的历史。回到中国以后,我也画了很多跟中国有关的题材,像红色娘子军等。虽说在国外的时候,中国身份还挺受欢迎的,但我画这些并不是在刻意地炫耀,只是对这些题材比较感兴趣。
《美女》260×220cm 布面油画 2016-2022
《美女》260×220cm 布面油画 2016-2022

Hi:你“学习抽象”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个过程受谁的影响比较大?
赵:我就想尝试一下,我觉得画抽象很有意思,你可以随便往上画,但是画到最后,这张画到底是好是坏,我是很模糊的。有时候我觉得这张画得不错,别人也说不错,我就觉得可能还不错吧;如果我觉得不好,别人觉得好,我可能觉得别人是对的,我是错的,我就像只有感觉没有脑子的一个人。
但其实我很早就开始画抽象了,从我到荷兰留学时就在画抽象了,我也是凭我当时一系列的抽象绘画申请到了美国的研究生,那时候画的抽象比较冷,偏观念性绘画,现在画就是一种尝试,画完肯定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看习惯了,就有人说好了。
《假期3号》135×160cm 布面油画 2022
《假期3号》135×160cm 布面油画 2022

Hi:你在意其他人对你作品的评价么?
赵:我只是一个画画的人,我非常在乎别人的感受,别人感受很重要的,其实我觉得很多艺术家只提供3分的可能性,那7分的都是别人的感受。
Hi:你在绘画中探讨的意义是什么?
赵:可能越探讨,就越处在一个迷糊的状态里。尤其是我现在开始的这些绘画,我可能一时不知从何谈起,但再过几年之后,可能我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先干了再说。


《陵水风景1号》38×46cm 布面油画 2021

《陵水风景1号》38×46cm 布面油画 2021


Hi:你现在是星空间的代理艺术家,房方又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他怎么看你作品发生的变化?
赵:房方觉得挺好的。但是我跟他说,可能有几年不太好卖。我希望他的回答是别担心,能卖!但他说,赵老师,眼下好不好卖不重要,艺术家的状态是最重要的。
不过我觉得冒险挺有意思的,你不知道在人群里,谁就突然喜欢上你的作品了。
赵刚 我渴望成功
图片“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图片“赵刚:假期”正在展出中,星合艺术中心

Hi: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么,你觉得作为艺术家来说,你成功了么?
赵:其实我挺满意的,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这些了。你说不满意的话,只能怪自己的才气不够。目前来说,还不错。
Hi:“假期”结束,你有什么打算?
赵:我在海南参加完新展开幕就回北京了,之后就是继续创作。

展览
 
赵刚:假期
艺术家:赵刚
策展人:房方
展期:2022.12.31-2023.03.31
地点:星合艺术中心(三亚市海棠北路 100 号,三亚艾迪逊一层)
赵刚 我渴望成功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