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钢 收藏这个时代

作者:方言 2022年9月29日 专题人物
早在1993年,刘钢就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藏品至今已有四百余件。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藏家,他在艺术收藏方面的真知灼见,对于后来者应该说是极富启迪的。
于是,在2022年盛夏的最后几天,我们前往北京拜访了刘先生的宅邸,由他亲自带领和讲解,阅览了他历时29年所收藏的中国油画精品。这次参观,仿若是一趟跨越300年的时空之旅,算得上我一生之中一次非常独特的艺术体验。
 
收藏家刘钢,背后是吴作人的《重庆大轰炸》(左)和刘小东的《父子情深》(右)
收藏家刘钢,背后是吴作人的《重庆大轰炸》(左)和刘小东的《父子情深》(右)

 

做艺术的朋友,

 

也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在刘钢充满艺术气息的宅邸中,我们领略其丰富藏品的同时,也聆听着他对于艺术的见解以及他对收藏家使命的追寻。多年来,他有意识地以时代为主线进行收藏,寻找具备时代价值的作品,为的是作品中丰富而珍贵的历史信息和艺术家真实动人的情感。
 
刘钢先生相信伟大的艺术作品自有其价值,享受作品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感官震撼,同时也有感于当下艺术市场的诡计横行。已经具有金融属性的艺术品其实和股票相似,因此,要想不被裹挟在投机泡沫中的方法也一样。想想价投人都熟稔的原则吧,做艺术的朋友,也就是要做时间的朋友。
“伟大的藏品是收藏家生命的记录”,刘钢先生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对收藏的看法。
 
为了把专属于收藏家的自豪与使命感传达给我们,刘钢以曹三喜和项子京的故事作为案例,通过说明二人在历史地位上的差距,为我们缓缓揭示了时代与收藏的历史命题。
 
刘钢宅邸的会客厅
刘钢宅邸的会客厅

曹三喜和项子京都是明代大商人,而今天的世人却多识项子京,鲜闻曹三喜。就财富规模而言,曹三喜在明末绝对算得上是世界首富:他坐拥商号六百四十多座,总雇员达三万七千余人,当年的总资产高达一千余万两白银——如果按照今天的比价直接换算成人民币,则有七十亿之巨。曹三喜的钱庄生意遍及整个亚洲,甚至远到柏林、伦敦。他不仅是大明关东铁骑的隐形金主,同时还是皇太极的天使投资人,其实力可谓影响了明清历史的走向,然而在历史里,他却留不下名字。
项子京就不同了,今天但凡对古代书画收藏有所涉猎的人,都会知道“子京”和“天籁阁”是绕不过去的名字。项子京被后世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收藏规模最大的藏家,经他梳理珍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代表了一千年来中国艺术的最高成就。
项子京本名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项家世代为官,从项子京父亲开始经商,富甲一方。子京年轻时淡于仕途,把热情都倾注在艺术收藏上。他的藏品放到现在,基本就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家底儿:顾恺之《女史箴图》、褚遂良版的《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王献之《中秋帖》、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杜牧《张好好诗卷》、韩滉《五牛图卷》、苏轼《前赤壁赋卷》、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米芾《苕溪诗帖》……凡是他倾心的藏品,多储藏在“天籁阁”,并镌有天籁阁、项墨林等印。
 
刘钢 收藏这个时代
刘钢创办的通商律师事务所,办公室中也挂着他收藏的艺术品
刘钢创办的通商律师事务所,办公室中也挂着他收藏的艺术品
 
不仅收藏,子京还广交贤达,提携后辈。时年二十多岁的穷书生董其昌便是项子京的“忘年交”。董感念子京之情,倾泻于他为子京写的墓志铭中:“公每称举先辈风流及书法绘品上下千载,较若列肴,余永日忘疲,即公亦引为同味,谓相见晚也。”
 
明中期最著名的画家仇英,也是在项子京的资助下成名的。项子京不嫌仇英出身低微,慷慨地让他进入自家藏室习画。由于项子京系统性地收藏和整理了南宋以来的上乘佳作,才让仇英得以融会前代名家之长,终成一代大家。
 
如若没有项子京,仇英多半只能做一辈子漆工。后世的乾隆也对项子京推崇备至,下江南时专访天籁阁遗址,并作《天籁阁》,诗云:
 
檇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盈。
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
 
可以说,项子京以一人之力系统性地开创了中国私人收藏事业。当今存世的顶级书画珍品,上面的收藏印除了清朝皇帝的以外,就数项子京的印记最多。
 
刘钢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仅仅通过项子京的故事就让我们理解了收藏家的历史意义。如果比财富数量,项子京远不及曹三喜,但如果比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曹不能望其项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藏品都是收藏家生命的记录,伟大的作品将会与藏家一道走入历史,成为永恒!这正是刘钢所一直追求的收藏之道,也是他倾佩项子京的原因。
 
 
 
刘钢 收藏这个时代
刘钢创办的通商律师事务所 图中为艺术家朱金石作品
刘钢创办的通商律师事务所 图中为艺术家朱金石作品


紧扣“时代”主题展开的收藏

 

刘钢能成为圈内著名的收藏家,不仅因为收藏早、精品多,还因为他的收藏是围绕时代主题展开的。在他看来,“生命短暂,但是不同时代的作品,能帮助你体验过往的人生,从而把你的感觉延伸到过往的几百年。”2000年以后,他主动调整了藏品,有意以时代为题构建收藏体系。
刘钢先生云淡风轻地带我们在他家中信步赏画,一路走来仿佛漫步在300年中国历史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乾隆盛世中郎世宁描绘的身着洋装的珍妃,也看到了宫廷画家在圆明园被毁前美轮美奂的写生;有被轰炸的重庆、也有金色的希望;有大变革前夜的伤痕,还有历史不能释怀的某一天……

郎世宁 《乾隆妃子肖像》 130.8×69.3cm 纸本油画 18世纪
郎世宁 《乾隆妃子肖像》 130.8×69.3cm 纸本油画 18世纪
五德 《圆明园通景画》238×240cm 纸本粉彩 18世纪中叶
五德 《圆明园通景画》238×240cm 纸本粉彩 18世纪中叶
终于我们来到了赵半狄的《蝴蝶》面前,这是一幅必须称为辉煌的作品。画面中间是暴风骤雨刚刚离去的黄昏,深邃天空中布满血色红霞,厚重的云层对应着这片同样厚重的土地。远处城楼上点亮起伏的灯光,让我们瞥见位置奇怪的城门,折射出宏大叙事背后的别扭,而黑影中的“我”默然走过白衣少女,茫然地看向画外的“你们”,并不期待时代的回答。
 
 
赵半狄 《蝴蝶》250×140cm 布面油画 1990
赵半狄 《蝴蝶》250×140cm 布面油画 1990
刘钢2700万买下的《蝴蝶》,这是迄今为止他的藏品中价格最贵的一件,同时也创下了赵半狄的个人拍卖纪录。摄影:董林
刘钢2700万买下的《蝴蝶》,这是迄今为止他的藏品中价格最贵的一件,同时也创下了赵半狄的个人拍卖纪录。摄影:董林
 
这幅《蝴蝶》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创作之一。站在这幅巨作面前,我们感受到了绘画所独有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那是不能被文学或者戏剧语言代替的一种情感宣泄。赵半狄无疑抓住了那个时代最大的主题——迷茫与愤懑,这便使得《蝴蝶》的历史视角被拉长了,它不局限于悲情和抱怨之中,为观赏者提供了更开放的审美体验,以至于放到现在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
这件作品在2012年意外出现在市场上,志在必得的刘钢先生为了支付2700余万元的画款,破例卖掉了20多件旧藏。可即便如此,他仍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选择,因为这幅作品太重要了。
刘钢认为,值得收藏的作品应该兼具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并且必须是重要艺术家创作的充分反映历史进程的重要作品。他并不特别看重艺术品的投资属性,反而认为社会价值是首要的,艺术品的投资收益只是收藏创造的附加值。
 
因此他坚持以时代为主线进行收藏,寻找具备时代价值的作品,挖掘其中丰富的历史信息,感受艺术家真实的情感。这与我们提出的艺术家价值和艺术的正外部性价值两个观点不谋而合。我们进一步意识到,重要的收藏家和成功的艺术投资者,殊途同归般地拥有相似的价值观。
 
 
刘钢宅邸 从左至右:董希文《冼星海》《聂耳》;赵半狄《肖像》;王冬龄《乱书-长笑人生能几何》。 摄影:董林
刘钢宅邸 从左至右:董希文《冼星海》《聂耳》;赵半狄《肖像》;王冬龄《乱书-长笑人生能几何》。 摄影:董林

收藏不是投资

 
 
对于艺术家,刘钢先生同样有独到的见解。艺术圈里夹杂了太多不学无术的混子和骗子,缺乏辨识能力的收藏者免不了多交学费,甚至是交了一大堆“学杂费”——学费还能换回来点教训,学杂费就是货真价实的浪费。
 
所以在刘钢先生看来,收藏要从辨识艺术家开始,观察艺术家对待创作的态度,了解艺术家的个人追求。他自己和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完全不是为了拉近情感距离,更主要的是为了观察细节,从而去伪存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伟大的艺术家有充沛的表达欲望,总是要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文字难以描述的复杂情感,他们绝不会为钱和名声创作。
 
刘钢先生的得意收藏《赶火车》就是一个例子。这幅由高小华创作于1981年的宏篇巨作,被刘钢称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画作描绘了1980年代初期,人们出门旅行的日常场景,刘钢说:“因为我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这里面一百多个人物形象,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军人……无论从颜色,还是神态,都给人呈现一种非常沉闷的感觉。当时的状态就是那样的。”
 
 
高小华 《赶火车》(局部)155×450cm  布面油画 1981
高小华 《赶火车》(局部)155×450cm  布面油画 1981
刘钢宅邸 地下室被刷成了“博物馆红”,高小华的《赶火车》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 摄影:董林
刘钢宅邸 地下室被刷成了“博物馆红”,高小华的《赶火车》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 摄影:董林
 
仔细观察画作,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幅巨大的油画实际上是由多块画布拼合而成的。当年贫穷的艺术家既没有整张画布,也没有高大的画室,于是只能窝居在狭小的宿舍里,甚至是蹲在地上创作这幅重要的作品。1981年是艺术还不能卖钱的年代,艺术家耗费心血把车站上见到的芸芸众生浓缩到画布上,完全是出于表达的欲望:要宣泄身处苦闷年代的情绪,要记录平凡众生的真实状态。
所以,好的艺术家一定是用真实情感去描绘生活的人,这也是判断艺术价值的出发点,是绘画艺术和美术设计的根本区别。刘钢认为,这才是赵半狄、刘小东、刘炜等这一批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并且他相信,术的潮流或品味会随着时间变化,但经典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一定是不会褪色的
 
 
刘钢宅邸,目之所及之处没有一处空白的墙面,壁炉上挂着吴冠中的油画《渔港》,左侧是林风眠的《金秋》 摄影:董林
刘钢宅邸,目之所及之处没有一处空白的墙面,壁炉上挂着吴冠中的油画《渔港》,左侧是林风眠的《金秋》 摄影:董林
在收藏的为数不多的雕塑中,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是刘钢的心头好 摄影:董林
在收藏的为数不多的雕塑中,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是刘钢的心头好 摄影:董林
除了要辨识艺术家,画廊或赞助人对于艺术市场的营销和炒作手段也应该深入了解。刘钢先生认为,作为艺术家的伯乐,除了销售之外,奠定艺术家的社会价值也很重要,要努力将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推向博物馆、艺术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今天国际上大多数的画廊是纯粹的销售驱动,他们急切地通过营销技巧和艺术课营造虚荣者的社交圈,培养中国新贵收藏家的艺术品味,以便向中国倾销西方当代艺术商品。
这些成功的商业行为背后,缺乏社会价值的支撑,高价的斑斓色块既不能反映时代心声、又不能沉淀情感,充满了艺术市场的诡计。如今中国的新生代藏家热衷于向人炫耀草间弥生或者村上隆设计的花布,即使他们收藏的只是一张印刷品。他们被时尚杂志上的流行趋势引导,既不考虑艺术家未来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也不考虑艺术作品的时代属性和社会价值,更不懂投资的安全边际。这类情况和1980年代泡沫时期的日本一模一样,狂潮背后注定是市场的崩盘。
 
刘钢宅邸二楼楼梯口正对着的是艺术家陈飞作品《熊熊的野心》,左侧是李津2015年的水墨作品《不安》 摄影:董林
刘钢宅邸二楼楼梯口正对着的是艺术家陈飞作品《熊熊的野心》,左侧是李津2015年的水墨作品《不安》 摄影:董林
我们的艺术之旅结束于刘炜的画作前面,眼前的六幅肖像画世人从没有见过。这是刘炜从“革命家庭系列”过渡到“我是谁系列”期间为身边人创作的肖像画,笔法轻松,但神采奕奕、幽默诙谐,堪称神品。刘钢为我们总结说:“艺术史就是一部淘汰史。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见真金。时间会将许许多多的平庸艺术品带走,只有精品才会沉淀下来。”
这趟跨越百年的中国油画之旅,以及过程中刘钢不断蹦出的智慧金句,都令我们如痴如醉。感谢他的慷慨,让我们见识到“体系收藏”的魅力。这一定能启迪后来的藏家们:要做艺术的朋友和做时间的朋友,获得心灵的愉悦,实现人生的价值。
结束访谈之前,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在您看来收藏是投资吗?”
刘先生答:“不是。”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