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作者:李天琪图片提供:谷公馆摄影:董林 2021年11月30日 专题人物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站在一幅画前,失语、震动、惊悸?画中的什么东西攫住了你的眼睛,令人忘记时间,像张爱玲写的:“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相信两三百年后的人,会在这幅画前经历与你此时一样的心颤和恍惚?因为他与你一样,在这区区数平米的画布上,看到了自己的爱与伤、秘密与渴望,看到了人群和人群中的孤寂,天真和天真的消逝……
 
关于绘画,我们听过无数种理论和说法,可拂去历史尘埃,那些曾经的杰作告诉我们,绘画或许最终还是会被交还给眼睛,以及顺着目光所通向的——隐匿在绘画深处的人性。是不变的人性,让时空殊异、素不相识的灵魂得以相认,而画中的那种真心,有时甚至令人不忍。
 
这就是韦嘉,这就是画到惊心动魄。
1
艺术家 韦嘉(摄影:董林)
艺术家 韦嘉(摄影:董林)
1

一张小画,记住韦嘉

初次见韦嘉的作品,是在几年前的一个大型拍卖预展上。这种场合一向是绘画居多,各个年代、各式风格,老炮与新贵,传统与流行,令人目不暇接。几张大尺幅的“鸿篇巨制”自然是拍行的主打,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围着最拥挤的观众。
群展就是这样,喧嚣之中,你会默默地比较。倒不必谈高低好坏,但出了展厅,你会记得自己在哪件作品前站得最久。也许它不是最昂贵、最出名或最具话题度的,但你还是会常常想起和它对视的那几分钟,那是与潮流、市场、他者全部无关的审美时刻。
也就是两张A4纸那么大的一张小画,让我记住了韦嘉这个名字。
1
韦嘉 《李白》 65.5×50.5cm 布面丙烯 2014
韦嘉 《李白》 65.5×50.5cm 布面丙烯 2014
1
画中是一个男人的肖像,张着嘴,瞪着眼,似有千言万语;头发稀疏,胡须凌乱,尽显苍老不羁之态。暗淡背景中飞流直下的几抹亮色为画中人平添了气势与豪情,笔触似乎是随性的,但又特别锋利——“针针见血”,原是形容“到位”,放在画里,或许是种不由分说的感染力。
这幅画名叫《李白》,就是一生纵情,一生失意,却为后人留下盛唐气象的诗人李白。
中国人大概是偏爱李白的,所以才会用“诗仙”这样超凡脱俗的词形容他,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或许从未想象过李白的脸,可能正如这幅画里的一般,沧桑、迫切、甚至有些狰狞。但转头想想他的诗,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的悲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负,“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放……似乎又与画里的人无比契合。
这张画之所以惊艳,因为它重塑了你的想象,因为它与古今进行了两次对话,因为它触到了人性的深处。它的美,不是唯美,是复杂、微妙、真实的人性之美。
1
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位于重庆虎溪公社的韦嘉工作室(摄影:董林)
位于重庆虎溪公社的韦嘉工作室(摄影:董林)

 

惟有少年心

蜀地文脉绵延千年,自古人才辈出,所谓“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唐代的陈子昂到宋代“苏门三父子”、黄庭坚,明代的杨慎……可以说灿若星辰。
出生于成都的韦嘉来自于一个画家的家庭。6岁以前,他住在外曾祖父的老宅里,外曾祖父生前擅画,可又不止于画,那种传统的民国文人自是金石书画样样皆通的。而老宅中的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月明花落,对于年幼的韦嘉来说,“当时只道是寻常”。尽管一天也没拿起过毛笔,但流淌于在血液中的文化因子,无异于先天的营养,令一个懵懂的孩子从小就产生对绘画的偏爱。
“为……而生”这句话,听起来很矫情。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的早慧和早熟——立志早、用功早、成名早,韦嘉就是这样。
1
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韦嘉在转向架上绘画前一直在做版画,图为90年代末他在中央美院石版工作室
韦嘉在转向架上绘画前一直在做版画,图为90年代末他在中央美院石版工作室
1
6岁,韦嘉进入成都市少年宫学画画;15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川美附中;24岁,从中央美院版画系毕业,拿遍了国内外版画比赛的多个重要奖项;28岁,从版画转向平面绘画;31岁举办个展“野蛮春天”,被归入“新卡通绘画”的一代,自此成为最受关注的“70后”艺术家之一。那一年是2006年,《Hi艺术》创刊,封面作品就是韦嘉画的少年,无限的青春,无限的能量。而当时和他一起备受瞩目的“70后”如陈可、高瑀、欧阳春等等,如今也都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
1
2006年9月,《Hi艺术》创刊号,封面为韦嘉作品《门当户对》150×120cm 布面丙烯 2006
2006年9月,《Hi艺术》创刊号,封面为韦嘉作品《门当户对》150×120cm 布面丙烯 2006
“70后”艺术家合影,2007 (摄影:赵磊)13位70后艺术家——匡峻、陈波、宋琨、邱炯炯、曹斐、刘展、高瑀、欧阳春、刘鼎、谭天帷、王光乐、陈可、韦嘉,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操场照了这张集体照

 
“70后”艺术家合影,2007 (摄影:赵磊)13位70后艺术家——匡峻、陈波、宋琨、邱炯炯、曹斐、刘展、高瑀、欧阳春、刘鼎、谭天帷、王光乐、陈可、韦嘉,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操场照了这张集体照
 
韦嘉在重庆工作室 2008
韦嘉在重庆工作室 2008
韦嘉在工作室画画 2014
韦嘉在工作室画画 2014
1
“年少成名”之后,韦嘉风格的转折伴随着生命厚度的积累自然发生,作品面貌从二十几岁的青春飞扬、自信光亮转入三十几岁的沉郁幽微、反思自省。四十岁后,韦嘉的画表现出一种更开阔的气场,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种气场来源于他对自己的打开,对他人的理解:面对,而后接纳;懂得,而后关怀。
1
韦嘉 《大卫III 》 150×200cm 布面丙烯 2007
韦嘉 《大卫III 》 150×200cm 布面丙烯 2007
韦嘉 《人外人》 110×100cm 布面丙烯 2013
韦嘉 《人外人》 110×100cm 布面丙烯 2013
1
韦嘉的画里永远有一个少年,伤痛过、怀疑过、温柔多情过,早年画中那个忧郁赤裸的少年渐渐隐去,变成了如今那些无名的身体,独自或结伴地处在虚实不明的背景中。少年仍在,不是以具体的形象存在,而是化成了一种心性,一种“精诚之至”的真实,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念。
韦嘉今年46岁,距离他走进少年宫画班的课堂,已经整整40年了。他太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以至于“人生没有任何选择”。
1
韦嘉 《无名》 200×120cm 布面丙烯 2019
韦嘉 《无名》 200×120cm 布面丙烯 2019
韦嘉《盖世英雄》 260×205cm 布面丙烯 2020

 
韦嘉《盖世英雄》 260×205cm 布面丙烯 2020
 
1

向人群走去

意大利导演卢卡·瓜达尼诺的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有这样一幕:八十年代某不知名的意大利小镇,盛夏舞会,白日的炎热散尽,绿树芳草被酒馆的灯照得变了颜色,迷幻皮草乐队的《Love my way》鼓点强烈。舞池纷繁中,两位主角相互观察试探、若即若离。没有任何人说话,只是尽情尽兴地起舞。人群、荷尔蒙、暧昧、狂欢、繁华、虚无……似乎是夜晚最深的一刻,抓不住的氛围和滋味。
韦嘉今年的新作《无名》,也令人想到这样的浓烈时刻:数不清的人体形态各异,野性的笔触,蛮横的颜料刮痕,蓝与绿交缠,一点粉黄的柔情……在无名之地,人们似乎正在加入一场狂欢、一次庆典,张开双臂,拥抱,抑或迎接……
1
韦嘉 《无名》115×200cm 布面丙烯 2021
韦嘉 《无名》115×200cm 布面丙烯 2021
1
另一件较小尺幅的《无名》,几乎可以用“炽烈”形容,人的轮廓已变得相当模糊,深深浅浅的粉色,如同一件精美的外衣,包裹住内里的暗流涌动,纠结挣扎。
1
韦嘉 《无名》 60×50cm 布面丙烯 2020
韦嘉 《无名》 60×50cm 布面丙烯 2020
1
不同于其他作品中人物常以背影或者侧面的方式出现,《游侠》中四人同行,直面观者,潇洒坦荡,颜色依旧彩度极高,笔触更显“放任”,带出一种风起云涌的速度感。
1
韦嘉 《游侠》 205×300cm 布面丙烯 2021
韦嘉 《游侠》 205×300cm 布面丙烯 2021
1
《游乐鱼》的画面中心是一团浓得化不开的笔触,大面积的不规则色块,如电闪雷鸣般激烈的氛围,极度绮丽,而这绮丽又似乎是不稳定的,转瞬即逝。
1
韦嘉《游乐鱼》  60×50cm 布面丙烯 2021
韦嘉《游乐鱼》  60×50cm 布面丙烯 2021
1
《奔腾的上游》是新作中画得相对较“坏”的一张,画中人居高临下,流淌在画面中的丙烯颜料,混杂而开放,营造出躁动、危险、不可控的氛围。
1
韦嘉 《奔腾的上游》 205×165cm 布面丙烯 2020
韦嘉 《奔腾的上游》 205×165cm 布面丙烯 2020
1
在丰盛、庞杂却又虚无的场景中,韦嘉带着时间给予的厚度,画得更直接、更明确,也更自信。
凌乱,却那么干净;无限的感性,却不流于滥俗的煽情,这需要极佳的手感和极强的笔力,“心手合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龙在《小李飞刀》中形容高手的手所用的词——“干燥而稳定”,或许同样适用于画家。
“每张画都挺难的,非要使出最大的力气才能触摸到特别想要的”,韦嘉说。
1
韦嘉 《无名》 250×200cm 布面丙烯 2021
韦嘉 《无名》 250×200cm 布面丙烯 2021
韦嘉 《Club》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21
韦嘉 《Club》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21
1
从本科毕业到现在,韦嘉一直特别钟情于用绘画语言去触摸人性的复杂,期间经历过几次转型。约六七年前,韦嘉告别青春伤感,回归明朗基调,背景从舞台式的布景慢慢转入山水自然,自画像式的人物逐渐隐身,艺术家将目光转向外部世界,对人性的写实从自我转向交流,从自语转向对话。
1
韦嘉  《遗少》190×270cm 布面丙烯 2016
韦嘉  《遗少》190×270cm 布面丙烯 2016
韦嘉 《朝露》250×190cm 布面丙烯 2018
韦嘉 《朝露》250×190cm 布面丙烯 2018
韦嘉 《尿尿小童》 200×300cm 布面丙烯 2018

 
韦嘉 《尿尿小童》 200×300cm 布面丙烯 2018
 
1
这样的转身当然与他2016年接下川美版画系主任一职有关,与人接触,与社会接触所得到的营养与领悟,注定是整日关在工作室中,独自面对画布进行身与心的搏击所无法获得的。
而2020年后,或许是因为艺术家对于生命的体会因为疫情爆发而有了新的变化,作品面貌也随之更改,很直观的表现即画中出现了大量的人。不是画某个人,而是画一群人,把它当作风景来画,人群本身成为一种绝佳的景观。
从自我,到他人,再到人类,韦嘉对人性的观察循着这条由内向外,由小至大的轨迹。因此,作品的变化正如果实的成熟,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必然。而他作品所拥有的古典、浪漫与宗教气质,使他独立于同时代的艺术家。
1
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韦嘉近两年的新作
韦嘉近两年的新作
1

当代的“古典主义”

韦嘉作品里的人,不是喃喃自语式的,而是去面对生命本质的;他的画是由衷的,不回避的,对于同时代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始终带着尊重、包容、理解和爱,这是韦嘉作品的核心价值,也是他的艺术之所以能与世界对话的一个重要原因”,谷公馆创始人谷浩宇说。
谷浩宇与韦嘉同为“70后”,是老朋友,也是老搭档,2007年谷浩宇从美国留学归来,2008年在台北创办谷公馆,第一个合作的艺术家就是韦嘉。
从2008年的“照亮夜色无垠”算起,13年间,韦嘉在谷公馆总共举办过3场个展,在全球化的快时代里,这样的节奏几乎可以用“古典主义”来形容了。
1
韦嘉个展“照亮夜色无垠” 谷公馆 2008
韦嘉个展“照亮夜色无垠” 谷公馆 2008
韦嘉在“通往共生世界之门”展览现场 Galerie Frank Schlag & Cie 2009

 
韦嘉在“通往共生世界之门”展览现场 Galerie Frank Schlag & Cie 2009
 
1
我突然想起韦嘉在采访中说的,“我不是个机器,为什么要画那么多?画出我最应该画的那个部分,就够了”,这是一个艺术家的笃定。
而画廊主谷浩宇,也和韦嘉一样抱持着笃定的信念,不跟随流行和风潮,而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艺术”本身上,这并非逃避什么,而是主动的选择:一个体量不算大的画廊,用几十年的时间将一个艺术家的足迹做得扎实,用几十年的时间开创出比较深刻的价值,建设属于自己时代的美学。“任何的体系、标准都会随着时间改变,可回到最根本的那件事——你知道艺术家的作品在不断地往前走,这个信念难道不是最踏实的吗?”
回看韦嘉的足迹,确实可以用扎实和品质形容,除了在谷公馆的亮相,还有在2009年在小山登美夫画廊举办的个展“远在浅野烟林”,2015年在许宇创办的LEO XU PROJECTS的个展 “浅涩尝春”,2019年在卓纳画廊的群展“歌唱带电的身体”……
1
韦嘉东京个展 “远在浅野烟林”小山登美夫画廊 2009
当时小山登美夫画廊作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画廊之一,有最开创性的先锋地位
韦嘉东京个展 “远在浅野烟林”小山登美夫画廊 2009
当时小山登美夫画廊作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画廊之一,有最开创性的先锋地位
左起:韦嘉、小山登美夫、谷浩宇
左起:韦嘉、小山登美夫、谷浩宇
韦嘉个展“浅涩尝春”  LEO XU PROJECTS 2015 
左起:许宇、谷浩宇、韦嘉、李峰
韦嘉个展“浅涩尝春”  LEO XU PROJECTS 2015 
左起:许宇、谷浩宇、韦嘉、李峰
韦嘉 画到惊心动魄
韦嘉个展“小恍惶” 谷公馆 2017
韦嘉个展“小恍惶” 谷公馆 2017
1
到了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谷公馆首次参加ART021博览会,带着韦嘉的个人项目。谷浩宇从台北来到上海,在两地隔离时间加起来超过一个月,劳顿辛苦,但他又一次用了“信念”这个词,“大中华区的华人艺术到了一个建设性的关键时刻,既要面对国际化的进程,又要自在地做出自己的开创,下一个十年的起点,我觉得时间到了,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来了。”
“时间到了”——这句话或许同样适用于韦嘉的艺术。多年他来对于人性的体察、世故的见解、手眼的锤炼,或许会在人生下半场开始之前,再次令人惊艳地爆发。但韦嘉对我说,“够真实而丰沛地画下去,才是最切实的事”。
如今,当绘画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失落的品质的时候,你难免总是会想到谁,那些让你在所谓的当代艺术大潮中,仍旧能够相信绘画的人,可以说,他们维持了绘画在今天的尊严,而韦嘉,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
1
韦嘉 《无名》 295×194cm 布面丙烯 2019
韦嘉 《无名》 295×194cm 布面丙烯 2019
韦嘉 《大卫》 220×180cm 布面丙烯 2020
嘉 《大卫》 220×180cm 布面丙烯 2020
韦嘉 《河湾》 275×200cm 布面丙烯 2019
嘉 《河湾》 275×200cm 布面丙烯 2019

 

相信绘画,始终相信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新作里人物所处的背景似乎介于自然风景和人工布景之间,你画的时候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韦嘉(以下简写为韦):可以认为那是一个自然景观,但也可以不是,它是一种虚无的大场景,更像是一个我所看到的,我们当今所生活的那个丰盛而庞杂、很难用语言去定义的一个世界。
Hi:你的作品中对人的描绘有十分感性的部分,是否担心这种感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麻木或者被消磨?
:创作者确实会经常面对这样的痛苦,很多的不确定性,很多的没有答案。我常跟我的学生们说,创作就像火山爆发,取决于地下有多少积淀,如果积淀不够,可能爆一下就结束了。创作也是,艺术家始终都是在掏空自己,如果没有从生活中,从对人和生命的理解中不断获取养分,那么很快就会被消耗掉。所以也会有焦虑,甚至时时刻刻都有焦虑,但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些终会过去,说到底,创作始终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是一件一辈子的事。
1
韦嘉 《2020.2.10》 100×80cm 布面丙烯 2020

 
韦嘉 《2020.2.10》 100×80cm 布面丙烯 2020
 
韦嘉 《三少年》 80×60cm 布面丙烯 2020
嘉 《三少年》 80×60cm 布面丙烯 2020
1
Hi:你早年曾被划归到“新卡通一代”或者“青春残酷”的潮流里,你认同这样的标签吗?
:我不认同,但我也不反对,因为反对无效,怎么归类是别人的自由。所谓的标签可能只是对某一时期创作的圈定,并不能定义我一直以来的艺术实践。我没觉得“青春残酷”不好,但我也没觉得我真的在画“青春残酷”。我们这代人,可能是中国最后一波有强烈理想主义的人:幼年时,我们与上一辈人看到的是同样的中国,但长大到青春期,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我们拥抱的又是一个新样貌的中国,所以我们身上既残存着老一辈的理想主义,又接受了一次完完整整的“打开”,这其中的矛盾性可能才是我们这代人有别于其他代际的人的地方。
Hi:几次转型,你看起来很坚决,好像毫不犹豫地就转身了。
:观众的接受度确实是我没有办法控制的,我能控制的只有继续画画,继续朝着我心里所认为的更好的方式,或者说更自然的方式去画。现在比较不会像以前那样反反复复地考量太多,而是指向性更明确,画得更直接。但是确实每张画都挺难的,非要使出最大的力气才能触摸到特别想要的。
1
韦嘉 《My Sun》 220×190cm 布面丙烯 2018
嘉 《My Sun》 220×190cm 布面丙烯 2018
韦嘉 《千重山》 250×190cm 布面丙烯 2018
嘉 《千重山》 250×190cm 布面丙烯 2018
1
Hi:5年前你接下川美版画系系主任一职,学校里的事务和艺术创作之间,会有矛盾和撕扯吗?
:以前我可能是很一个很关照自己内心的人,现在依然如此,但现实中的身份又令你必须去面对一些人和事,因为你不仅仅代表你自己,因此有的时候必须要“出去”。常年游走于两个频道中,会有纠结和撕扯,但这种撕扯是外在的,是现实里头的。关上工作室的门,我可以把这一切关掉,现实给我的挣扎可以成为一种力量,投射到我的创作中,而这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事业。
Hi:如今“绘画式微”的论调不绝于耳,画了这么多年,你对于绘画是否有怀疑过的时候?
韦:我自己很相信绘画,哪怕是2000年前后“绘画已死”的声音特别强大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因为我认为绘画具有未来性,不同时代对于绘画的不同理解为它注入新的能量。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接触这个时代,然后通过绘画的语言让人感知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力,或者说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的某种图景。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